【空间课程】 “秋晚的江上”--记一次秋天里的“跨学科融合学习”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2年秋天,四年级围绕“秋晚的江上”组织了一场关于秋天的空间课程活动。
经开区建华小学部的空间课程,以季节、物候为时间,以自然、社会为空间,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真实生活的世界出发,联系自然社会实践与学科知识,贯通学校空间与自然空间。其中,季节空间课程一切学习在儿童与自然世界的对话中展开,促进儿童获得足以探索自然的本领。
“秋晚的江上”是从语文学科现代小诗出发,结合科学、美术、和综合实践学科开展的“跨学科融合”课程。课程从各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对《秋晚的江上》的活动设计,依托学科知识内容延伸到实践、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并借助学校自然空间和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准确理解一篇课文、感受整个秋天。
最终,由学生开启对《秋晚的江上》的再创作。
语文课上的一首现代小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今年秋天,我们从这首小诗开始,带领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秋天傍晚时江面上的美丽景色,感受文字中的秋天,并引导他们描绘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在科学与美术活动中,感受秋天
秋天本身就是多彩的,“秋晚的江上”自然离不开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斜阳的色彩怎么选?”
“秋天是什么样的?”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理解秋天 ,科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秋天里的大自然。秋天是北京一个凉爽的季节,
秋天树叶由于温度的变化和光照的减少会变黄、会变红、会落下,
秋日也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秋日的晚霞是光和空气的杰作,正像是“斜阳”和“江水”的互动一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感受秋天,美术活动带领学生穿梭于自然和画室之间,感知秋日色彩,创作秋日画卷。
先是走出教室去发现秋天的美、感知秋天的美;然后用一些树叶和果实认识艺术和自然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艺术实践和创造能力;
最后回到画室,用画笔、用胶水一点点绘出对秋天色彩的创作。
综合实践课上的“秋晚的江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近,四年级劳动技术课上有《会动的卡片》一课,学习如何让纸“动”起来。那如果让“斜阳”、“芦苇”、“鸟儿”动起来,岂不是生动有趣了许多~
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回顾小诗内容和意境,一起选用美术活动中寻找的色彩,小组合作用硬卡纸制作《秋晚的江上》纸工作品,在一个个拉杆的串联下,作品中鸟儿扑动着翅膀朝远方飞去,太阳缓缓落山,印着红颜的芦苇摇曳于江上,还有一叶孤舟,归家的渔民身影在秋日中也显得分外生动······
作品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需要,
经开区建华小学部教师研读新课程标准,
整合不同学科内容,让学习走进自然,
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和知识领域去融会贯通,
在不同的学科间跨界融合学习。
策划:亦庄建华小学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