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基于课堂观察和量表指导的课中学习评价设计与应用案例研究
-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 -
基于课堂观察和量表指导的课中
学习评价设计与应用案例研究
教研背景
2023年6月20日,海淀区“十四五”规划群体课题“中小学教师评价能力提升实践研究”课题组在我校召开现场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我校教研中心组织,韩彤彤老师主持。研讨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海淀区教科院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方丹老师、海淀区教科院课程中心鲁小凡老师、海淀区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李雷老师到场指导。会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三位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堂展示和说课;三位其它学科教师文献学习分享和课题研究进展分享;亲临现场的教科院专家们的指导。同时到场的还有首师大二附中的老师和永泰小学的老师们。
课堂展示及说课1
生物学科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生物课堂
于文文老师说课
本节课主题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从生活情景出发,探究生活现象中的反射,总结反射弧的组成并且应用解释生活现象。探究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分享思路、师生共评。本节课还采取课堂观察的方法,记录教师课上提出的问题串和每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旨在于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螺旋式提高学生的高阶科学思维。
教科院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的方丹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重点点评。方丹老师表示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局限于某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生物项目小组的课题研究方向表示了肯定,并分析了当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为生物项目小组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改进方向!
课堂展示及说课2
数学学科 《平行四边形复习课》
数学课堂
耿秀老师说课
本节课主题是《中点四边形》,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一章后设置的一节专题探究课。从中点这个特殊的位置出发,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从而发现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基于课堂观察LICC模式,课前集体备课时便根据本节课可能涉及的问题确定出若干个观察点,设计出观察量表;课中由两位老师根据量表对课堂进行观察、总结;课后再及时给予反馈。
教科院课程中心鲁小凡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相应评价。首先,鲁老师认为本节充分展示出了教师自信、学生自主、师生自洽、尊重学习、同伴互相尊重等优点,合适的课堂评价方式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加聚焦、目的性更强以及主体性更明确,教师还注意利用评价的导向性,通过视觉、语言等评价方式明确课堂核心内容,这不仅使得本节课得以流畅地展开,也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探究的积极性。此外,鲁老师还对本节课提出了一点改进的建议,即在引入环节“中点三角形”的探究上,应引导学生从三角形最基本的边、角要素出发发现中点三角形和原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以次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后面中点四边形的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展示及说课3
地理学科 《极地地区》
地理课堂
冯朝红老师说课
本节课是教材最后一章的内容,是学生完整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区域地理教学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贯穿其中有助于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发展。极地地区虽然存在特殊性,但是仍然属于一个区域,需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学习。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殊性,借助区域比较的思维对比极地地区的内部差异,例如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降水量和气温等等,从而更加全面了解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对于冯老师的课堂,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李雷老师点评道:冯朝红老师在课前备课中功夫下的很深,体现了一位成熟教师的深厚功底和对课堂的敬畏感和责任感。从新课标的解读分解,到学生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每个环节都设计的非常完善,为课中、课后的评价奠定了基础。课堂评价的方式方法也非常多元化,纸笔测试、抢答、小组互评、师评、学生自评等灵活穿插使用。冯老师对课堂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性问题善于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找到答案。通过课堂评价量表和等级赋分,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升华和改善,是一节很优秀的示范课。
化学学科汇报
《基于课堂观察指导的改进初中化学课堂的评价研究》
韩彤彤老师汇报
化学老师韩彤彤做了文献调研汇报。她先是向大家介绍了课堂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并与传统的听评课做了比较,之后对国内常见的课堂观察三种范式逐一展开说明。韩老师认为,在未来学生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课堂必然往小班课方向发展,到时,关注学生的学会变得更加重要,那以观察学生为主的LOCA范式可能更具有参考价值。
接着,韩老师介绍了观察目标的选择角度,观察量表在课堂评价时的主客观研究角度示例,以及常见的四大观察点,对于之后的研究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的李雷老师在实施策略上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她根据我们的汇报,指导我们前期尽可能选用通用量表,观察点的设置要尽量涉及到全课堂,过程中需要反复打磨分析,李老师还共情于一线老师的忙碌,指出关注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但我们要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建立一定的评价意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也会带给教学一定的转变。
语文学科汇报
《评价量表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及其思考》
唐婷婷老师汇报
唐婷婷老师从教育评价、语文教育评价概念入题,介绍了评价量表的概念、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案例,然后结合相关理论分享了自己在语文作文教学和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评价量表的设计、运用与反思。
方丹老师点评道:评价量表设计很好,尤其是留有学生填写的部分,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本次尝试可以形成一个非常优秀的评价案例!
英语学科汇报
《基于量规指导的英语写作课中学习评价》
杜玲老师汇报
在本次汇报中,杜玲老师分两个部分进行了介绍,分别是课题介绍和课例展示。
在课题介绍部分,她首先介绍了选题意义和理论依据。基于当前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了本研究的目的,即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从写前-写中-写后)引入具体、全面、清晰的写作量规,使基于写作量规的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接着她展示了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量规设计。
在课例展示部分,她详细介绍了课例选取背景,课例题目和量规,课例教学过程,以及课例的总结和启示。课例选自人教版八上U8 单元话题写作,在“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围绕“改变”的话题进行写作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初步指导下完成一稿写作后,在课中基于量规对一稿进行写作评价,并基于评价在课后完成二稿,从而实现“写作-评价”教学评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科院的方丹老师点评道:在量规的设计上,能从英语学科的写作量规框架视角出发,依据《新课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标准》和”中考英语评价标准“设计量规,设计出合理科学的量规。在课例的设计上,围绕着写作量规的评价使用,通过设置“知道”-“理解”-“运用”三个环节,逐步进阶,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内化评标,为后续写作量规在课堂中的常规化使用奠定了好的基础。
其他与会老师也纷纷发言
在本次研讨会最后,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方丹老师对课题进行了深度解读。方老师首先介绍了整个课题的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以及研究意义。然后指出评价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教学评价要从学习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依据地设计丰富的问题串,兼顾高低阶思维,要反复分析。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关注,不能局限于评价方法,更应该先有评价态度和意识的转变。现阶段来说,评价思想显得更为重要。
方老师和各位专家的指导给予了在场老师们极大的帮助和启发。课题组的老师们将在专家们的引领下更加积极地投入教学评价的实践中!
摄影|刘金勇 编辑|唐婷婷
校对|韩彤彤 审阅|李杨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