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华经典,悟素雅人生 | 第二十八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初中 作者:长沙市一中广雅中学 2023-11-08 18:55:59




《经典解读》

                第二十八期

解读词句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论语·雍也》


解读人

《中华经典解读》

贺思彬,初中语文老师。热爱教学,热爱钻研,论文多次获市级一等奖。


解读内容

《论语·雍也》中孔子悲叹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由此可见,中庸作为儒家的一种至高道德观念而被推崇。在如今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盛行的现行社会,我们需要对“中庸”一词正本清源,然后焕发新机,警惕中庸之恶,发扬中庸之道。

放风筝的经验大家熟知,太紧了,线容易断;太松了,风筝飞不起来。唯有以适中的松紧程度,风筝才能飞得高远,放风筝的人也能享受到娱乐畅快。这就是生活中的中庸之道。孔子云:“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道德评判标准,“中庸”意为着慎独自修,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格。作为一种处世哲学,中庸之道也即不偏不倚,行事合乎时宜,无过无不及

孔子尤叹中庸之德在春秋时期就已衰落,而经过数千年时间的淘洗,“中庸”的本义鲜为人知,渐渐被人理解为“墙头草哲学”、模棱两可的和稀泥、随意妥协的老好人、凡事不冒头不冒尖的处世之道。一定程度上,所谓的“中庸之恶”来源于人们对“中庸”与“折衷”的混用。所谓“折衷主义”,是指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只把各种不同的观点、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哲学观点。而“中庸”指的是一件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平衡性与和谐性,是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所以,同学们,请想一想“刚柔相济”和“刚柔相合”是不是同义词? 

中庸之道,在于明辨是非,而达至诚至善。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是中庸,而把是非上的“好”“坏”调和起来,既主张好,也不反对坏,那便是折中主义。践中庸之道,需明辨事物的两极,知可为更知不可为,培养独立判断思维能力,不随波逐流,不一团和气,方能修身治学,做至诚至善之人。

中庸之道,在于取长补短,而事半功倍。《说文》有解,“庸,用也,从庚用声”,“用”即施行,“庚”意为连续,“庸”便是连续施行的意思。在动态的中间区域内,连续施行,讲究的是一种“优选法”。践中庸之道,需全面把握对立双方,“叩其两端而竭焉”,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用力小而成效大,是谓“中庸”。

中庸之道,在于张弛有度。以致中正平和。既明是非,行之有效,则为人处世应松紧有度,收放自如。《礼记·中庸》有云:“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君子懂中庸之道,也即中和之道,保持内心的平静祥和,用理智节制情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方能文质彬彬,而目标清晰,初心坚定。

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不是六十分万岁的平庸,也不是鸡头凤尾的偏执。君子尚中庸,乃不偏不易,树立目标,优化路径,持之以恒。




 周一升旗仪式 




·END·


撰稿丨贺思彬

编辑丨雪亚

一审丨李军 胡一凡

二审|戴萍 段峰

三审|吴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