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课堂|洪立敏:梯形和圆
光华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洪立敏老师
从教21年,深耕初中数学,爱岗敬业,善于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擅长用变式问题激发思考,乐于探索数学教学的育人作用,深受学生喜爱。
我们平时在几何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但常见问题的数据在变化,学生们往往在条件变化后,失去辨析能力导致解题失败。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提高学生对于图形的观察、理解、辨析能力?我作了下面这个教学设计。
如下图, 矩形ABCD中,AB=2BC,现以AB为直径作圆E,圆E与CD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而当AB>2BC时, 以AB为直径作圆E,圆E与CD边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又当AB<2BC时, 以AB为直径作圆E,圆E与CD边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当我们将AD变短, BC变长, 如果仍旧保持⊙E与CD相切的关系, 那么此时梯形ABCD的两底与腰长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解:
i. 探究斜角腰CD与上下底的关系:
过点E作EF⊥CD于点F.
∵ ⊙E与CD相切
∴ EF=r
联结DE.
易证 Rt△DAE≌Rt△DFE (H.L.)
∴ AD=FD=a
同理BC=FC=b
∴ CD=a+b
探究直角腰AB与上下底的关系:
过点D作DH⊥BC于点H.
∵ ABHD为矩形
∴ AD=BH=a
∴ CH=b-a
又∵ DH=2r, ∠DHC=90°
∴ (2r)²+(b-a)²=(a+b)²
化简后得 ab=r²
即此时, 直角腰是上下底的比例中项。
有意思的是, 我们此时以CD为直径作⊙M, 我们会发现⊙M也和腰AB相切, 这要证明很容易, 联结EM就能有发现。
更让人思索的是: 如果我们压缩直角梯形的高度, 且保持上下底长度不变, ⊙E和⊙M与两条腰又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如图, 此时⊙E的半径r<√(ab), 由勾股定理易得CD<a+b从示意图可见⊙E与CD相离, ⊙M与AB相离. 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需要求证。
其中⊙M与AB相离容易证明:
点M到AB的d=EM=½(a+b)
而⊙M的R=½CD<½(a+b)
∴ d>R ∴⊙M与AB相离.
那为什么⊙E也与CD相离呢?
我们要证明圆与线的位置关系自然想到转化为d与r的数量关系。
过点E作EF⊥CD于点F, 则EF=d
联结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G, DE交⊙M于点H, 联结CH.
∵AD∥BC, AE=BE
易证△ADE≌△BGE
∴ AD=BG=a
又∵CD是⊙M直径
∴CH⊥GD
所以 sin∠G=CH/CG, sin∠CDH=CH/CD
∵ CG=a+b>CD
∴ sin∠G< sin∠CDH 即∠G<∠CDH (该结论也可以由“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得到)
∴ ∠ADE<∠CDH
在Rt△ADE与Rt△FDE中
ED是公共斜边
∴AE<FE 即r<d
∴ ⊙E与CD相离
既然我们已经压缩了直角梯形的高,那么它的反面:如果直角梯形被拉高,保持上下底长度不变, ⊙E和⊙M与两腰会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通过观察、思辨、求证,你能自己给出明确的结论吗?
事实上,当这个直角梯形ABCD被一步一步拉高,∠ADC与∠BCD会逐渐趋同,即此时直角梯形ABCD不断向矩形靠拢.由于r远远大于√(ab),所以⊙E和⊙M一直与两腰相交,且⊙E与⊙M趋近于等圆。
回到本课刚开始时的矩形, 我们抓住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与矩形边的位置关系?而最后我们以直角梯形结束, 是抓住了什么数量关系来判断⊙与直角梯形斜角腰的位置关系? 两者之间统一吗?
数学的魅力不在于答案,而在于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了观察、迁移、提问、思辨,正是在提问、追问、反问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认识事物的能力在提高。世界上的问题都不是唯一解,因此问题的价值远大于结果,就在我们一次一次拷问心灵的过程中,答案日臻完善,文明开始了。
-
END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