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筠:在社会实践之路上,与学生携手同行

大学 作者:青岛大学 2022-01-21 23:45:25



连续八年负责组织学校“三下乡”相关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不久前,校团委文体部部长张逸筠又获评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听了支教学生的故事,她会热泪盈眶;和学生去公益演出的时候,她被村民的热情感染;看到学生为新的见闻兴奋,她也和大家一起放声大笑……“社会实践这件事我已经做了8年,我去了哪个地方、和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记忆都特别深刻,这一切都让我倍加珍惜。”张逸筠说。



11月里的普通一天。早上8:30,张逸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工作。最近她在忙着制作“三下乡”活动的回顾视频,需要从繁杂的资料中挑选出合适的图片。中午11点,和负责制作视频的学生沟通。一个多小时后,给大学生艺术团成员开会。直到下午接受我们的采访之前,她还在办公室修改文件。

这样的一天是张逸筠的工作常态。张逸筠2013年到校团委工作,起初负责校园文体活动,第二年起又开始负责社会实践方面的工作。她笑着说:“是这份工作选择了我。”可是,她嘴上说的是“被选择”,心里想的却是“凭良心”,“工作都是凭良心去做的,在哪个岗位上都一样。”



每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启动到总结表彰历时近7个月:5月草拟通知,6月组建团队、制作服装、购买保险,7、8月带队实践、跟进团队实践情况……一直到11月“三下乡”活动正式结束,张逸筠总是马不停蹄地冲在一线。各项工作细致琐碎,皆非易事。

仅仅结项之后的团队总结这一环,不同专业不同团队的学生交上来的材料五花八门,要把它们整理汇编,既耗时间又需要耐心。除此之外,每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数量都在增长,今年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团队更是从去年的362支增加到1000多支,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张逸筠坦言,起初自己并不习惯这样的工作,但时日一长,她也学会了从容应对。在她记忆里,自己全年除了寒暑假从没有午休过,晚上加班加点更是习以为常。曾经有好友问她,为什么动辄加班到八九点?张逸筠答道:“工作来了就想着要赶紧把它完成、怎么样能完成好,也没想那么多。”



负责社会实践活动八年以来,张逸筠的工作卓有成效。2016年至今,“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年增长27.1%,实践人数从3000余人增加到10000余人,覆盖面大幅提高。近两年,学校重视社会实践成果向创新创业项目转化,孵化出近400项创新创业项目。

张逸筠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为了提高获奖团队和成果的质量,近三年的评优方法从之前的直接向各学院(部)分配下发名额,转变为由各学院(部)推举优秀团队后统一进行校级评审。“在这三年期间,能逐渐感受到团队质量的提升,大家更实打实地在做社会实践了。”张逸筠说。除此之外,她还开创性地引入了社会实践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与师生一对一面对面谈话、发放调查问卷、与实践单位电话沟通等方式剖析实践成果。

这种方式,让参与社会实践的团队畅所欲言,给出了真实有效的反馈:有的学生指出活动内容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度不够,有的团队反映希望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张逸筠说:“我们想通过第三方评价查缺补漏,看一看我们工作中哪些方面是需要再加强的。”未来,她计划每年都把这种评价机制坚持下去,希望能在长期的调研评价中,找到内在规律和关键要素。她认为,总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校团委搭建的平台,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张逸筠不仅是学校“三下乡”工作的组织者,同时还是实践团队的参与者,几乎年年都带队外出。张逸筠和团队中的学生有共识:“三下乡”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018年暑期,张逸筠带领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前往灵山岛。当时她刚刚休完产假,因为不放心学生们独自外出,于是便带上了不满一岁的孩子一同前往。临上岛前,团队还遇到了突发状况:外海起了风浪,码头不发船了。在张逸筠的协调下,团队临时改变计划,前往灵山卫西子山村,最终与当地的茂腔艺术团一同登台,双方节目相互穿插,共同完成了表演。



2016年暑期,张逸筠和学生们前往日照任家台村,师生一同打快板、说相声、唱歌跳舞,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欢迎,一位村民甚至热情地向他们提供了家里的卡拉OK机。2021年暑期,张逸筠带领国家级重点团队———青岛大学“重走总书记当年路”红色筑梦之旅团队的学生前往福建省福州市。团队围绕民族团结和红色足迹开展社会实践,拍摄制作了纪实短片,创作了许多文创产品。



张逸筠不仅在社会实践之路上与学生携手同行,也在日复一日的互动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穆青青是历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现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她在大一加入大学生艺术团时与张逸筠相识,至今已经七年,二人的关系亦师亦友。她还记得自己心情低落的时候,张逸筠陪她一起吃饭、不停开导她。“老师给了我很多关心和支持。在非工作状态时,她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知心大姐姐。”穆青青说。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的王亦佳是红色筑梦之旅团队的团长,她这样描述自己印象里的张逸筠:“很可亲、有活力,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大姐姐。”


END




▼ 往期精选 ▼




青岛大学

—QU_1909—


来源 / 青岛大学报

学生记者 / 李可清 申欣宜 李文静

图片 / 受访者本人提供

封面 / 刘倩竹

编辑 / 仲翔宇

审校 / 温馨 李琪 肖馨远

责编 / 魏喆吉 魏小平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