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线上北京大学!
未名湖畔,有一颗“迷你星球”
它有着转动宇宙的超能力
各国青年循着知识火光而来
北大人也顺着思想之流
走进异国时区
这是北京大学全球课堂
在这里
一次次的“全球性相遇”
突破物理世界的界限
把人们拉到一起
交流、聚合
走向人类更远的地方
北京大学全球课堂
文丨陈雪霁
教室里搬进一颗“小星球”
“
大家好,早上好,下午好。
在北京大学理教楼310教室里,全球课堂的启动仪式上,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们彼此发出的第一句问候。有的老师还迎着着朝阳,有的老师已经准备迎接晚霞。
老师们有中国的、西班牙的、日本的、俄罗斯的、以色列的、埃及的……大家并不身处同一片物理空间,但来自地球几大洲的人们,从各自的坐标上发出的致意,汇聚在这座北半球的房间内相互交流。
这间位于未名湖畔的教室,因为不同世界文化的交流、聚合,开始变成一颗同比微缩的“迷你星球”。世界各地的人们落在这颗星球上,学习知识,分享经验,钻进学术的土壤,探索宇宙的、世界的、人类的本源。
2021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全球课堂(Global Open Courses Program)项目正式启动。北京大学和全球合作伙伴康奈尔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早稻田大学、希伯来大学、开罗大学、格拉纳达大学等共同启动这一项目,希望在疫情之下,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实现与全球共享北京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
作为“线上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课堂项目将北京大学的优质课程分享给海外学生,使中外学生云端相聚,共同学习。2021年秋季学期,全球课堂项目选取《中国经济》《国际发展政策》《中国商务》《中国与非洲:全球性的相遇》《全球卫生领导力》《专业汉语》六门课程,面向北京大学五所孔子学院和海外友好合作院校的学生开放,并通过线上教育平台ClassIn同步直播给海外学生。
全球课堂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得到教师的大力支持。来自五大洲36个学校的各国学生,选修了全球课堂的课程。循着知识火光而来的各国青年,在北京大学开启了一场“全球性相遇”。
疫情改变了生活,但人们对进步的渴求永远不变。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不仅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解决之道,更将成为教育的‘新常态’,补充传统的教学形式。
全球课堂的项目,是北京大学对教育国际化所兑现的一个承诺。
在这里,人们上线,人们上课。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界,人们与远方的人一起,共同走向人类更远的地方。
环球同此探索
“
全球课堂的课上,有问题抛出时,学生几乎不用举手,大家想到就可以直接说出来,线上线下都一样。
大屏里的同学没有时差,在自己的房间里,度过几小时的中国时间。教室里的同学,也在未名湖边,通过思想的流动,走进了各国的世界时区中去。
师生都在此获得了新的视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的课堂上,有个意大利的学生,有一周的学生报告上,他选取了中国“共同富裕”的主题,但并没直接分析中国。
他用自己在意大利的经历,分析他们自己国家的共同富裕的做法;然后他再从这里来跟我们介绍,他思考的对中国有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来自世界的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的差异与不同,是过去课堂上没有出现的新鲜。
↓点击视频,感受黄益平教授的课堂↓
光华管理学院19级的蒙楠冰,与小组成员们一起讨论课上主题时,是“最兴奋的时刻”。
有一回,大家一起讨论关于“欧莱雅品牌竞争策略”的论题。蒙楠冰认为应该专注中年女性群体;小组同学们意见不同,觉得要“与花西子、完美日记这样的年轻品牌正面对抗”。一番争论,蒙楠冰最终被说服:因为年轻人就是未来的中年人。“小组讨论确实开拓了我的思路。”
与蒙楠冰一起上课的,还有一个来自孟加拉的叫做阳光的小伙子。汉语说得很溜,很喜欢和老师互动。作课堂报告时,他还特地准备了一套西服,认真讲完,最后依次感谢同学、助教、老师。蒙楠冰印象深刻:“这种仪式感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中国商务》课堂
早稻田大学的学生彼得,选择了《中国与非洲:全球性的相遇》这门课程。他形容这门课:“大开眼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许亮阐述了各个方面的中非关系,包括投资和贸易、基础设施、农业、和平与安全以及移民,还邀请特邀演讲者分享他们在公共卫生和非洲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作为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学研究生院和政治科学与经济学院的学生,彼得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将知识基础扩展到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和认识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研究中心区域之外,“这一国际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愉快的机会。”
全球课堂的体验之后,他和同学对于“软实力”,也产生新的理解:
文化互动也可以作为这种关系的有意义的方式。
“小星球”的运行轨迹
“
这不是北京大学的“第一间”全球课堂。
2011年,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内人头攒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dmundS.Phelps教授的发言引得阵阵掌声,讲台大屏幕上切换着学生小组创新项目汇报的幻灯片,两侧大屏幕上则滚动着网络现场直播以及场外观众发自微博的连番提问和评论。
这是2011年“互动讲台”(iPodia)《全球创新的原理与实践》课程的“异地同窗、教育无疆”成果展示会现场。来自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和台湾大学的不同学科的60名中外学子,对这一天期待已久。
课堂上,担任主讲老师的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卢志扬通过幽默、通俗的话语,将重要的抽象创新理念转换成形象生动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激发学生进行不同的文化观点和专业思想碰撞,从而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增强他们全球创新的实力。
MOOC无疑拉开了一个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新时代大幕,但在iPodia课程创建人卢志扬眼中,MOOC不是终极变革,只能算是知识传播的一个新渠道。而真正让学生从获得知识到增长见识,需要站在“地球村”的高度,让学生成为世界最好的学生。
从2009年,卢志扬开始摸索iPodiaProgram计划的发展,在这一创新的教育模式尝试中,中国的院校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北京大学也成为该计划的先行院校。
世界课堂的师生交流
iPodia项目的执行负责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也同时一步步搭起了自己的全球课堂。
2007年,张海霞发起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世界各国学生创新,全方位展现自己的创新才华,iPodia课程是iCAN学生活动的一部分。2020年,疫情之后,她又推出了iCANX Talks的全球前沿科技直播,作为英文版全球在线科技直播,每周邀请2-4位世界一流科学家进行在线科技讲座,来自世界各国学者的精彩学术报告视频,组成了这门公开课,见证各国学术名家在这里“神仙打架”。
现在,iCANX Talks的直播已然成了全球科研人员每周五的必修课,已经有150多位五大洲的顶尖科学家在这个舞台上做了学术报告。“iCANX在全球学术界引起的关注是‘现象级’的!”张海霞感到骄傲。
这同样是全球课堂的一种践行。
世界再变,人的交流、学习之心永远不变,全球课堂可以通过很多种形式发生。
如今的全球课堂,很多学生也来自于孔子学院。北京大学在早稻田大学、开罗大学、格拉纳达大学、莫斯科大学,都建设了孔子学院。如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理念一样,北京大学全球课堂,和孔子学院一起,努力走向地球更远的地方。
把人拉到一起
在全球课堂选择了《国际发展政策》课程的国际关系学院18级本科生佘宜轩,感受到“小星球”上的吸引力。
见到来自不同的教育背景的各国同学,国际关系专业的、语言专业的、医学专业的……以小组的形式互相点评彼此,听到话题从文化输出、公共卫生里的月经问题聊到国际发展政策……“这种互动中体现出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多元性,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选择了这门课程的同学章煦,也对佘宜轩同学“印象深刻”:“因为她对教育领域问题的热忱使我非常印象深刻,我也从中学习了很多知识。”
“
作为iCAN的发起人,张海霞也有一个会反复说起的“感动时刻”。
一次iCAN国际赛在日本京都举办。一个活动上,她准备进电梯,几个日本的孩子等在门口让她先走,在看清进电梯的人是张海霞时,其中一个安静的、羞涩的孩子突然叫着她的英文名,冲她大声喊起来:
“Alice,we are iCan family!”
“那一刻,我真感觉一切都值了。”张海霞感动到落泪。“你去帮助他,他的内心也被你启动了。”当一名老师,能够帮助全世界的人,“这就是全球课堂,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该干的事。”
iCAN大赛2021
iCAN比赛在国内发起后不久,张海霞把iCAN比赛带到了一个国际会议上进行展示。一位非常著名的外国教授跑过来,拉起她的手对她说:“Alice,不仅中国的孩子需要‘iCAN’,我们的孩子们也要‘iCAN’啊!”于是,2010年iCAN变成了国际比赛,先后有二十多个国家的30多万学生参加,带动了更多国家的年轻人去不断挖掘自身的价值。
你做国际的课堂,世界的课堂,就是要找到这些共通的、好的东西,实现人类普世的价值。
在中国、在美国、在全球五大洲,不论你什么时间、身在何地,都能接受来自全球顶级学校的老师所提供的教学,都可以与全球五大洲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成为同学,这就是一间“全球课堂”。享受到互动学习、协同学习,置身于共创的情境,增进了解、达成互信,传播知识,更传播好的能量,便是“全球课堂”的理念。
全球课堂,把人拉到一起,形成真正的理解,让人与世界同在。世界线收束,相遇无边界。只要“在一起”,一颗迷你星球,同样可以转动宇宙。
课程探讨国际发展政策及其背后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制度因素。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围绕当下国际发展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并掌握分析此类政策问题的理论框架;此外还将探讨崛起中的中国在国际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与国际关系的影响。课程涵盖的话题包括:发展的历史、工业化、援助与发展金融、能源与环境、国际发展机制、南南合作、中国与全球发展秩序等。
课程密切关注中国的商业前景,以及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全球化新阶段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因素和制度变迁。本课程的目标包括:
(1)对中国商业环境的管理观点;
(2)了解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职能领域和运营;
(3)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和探索商业机会的基本技能。
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过去四十年间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点。课程首先回顾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系,然后解释进行改革开放的逻辑,并讨论改革开放后农业、制造业、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金融业、科技平台经济等各领域的政策制定,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对中国的改革政策、经济成功的原因、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以及未来的一些选择有深刻而广泛的了解。
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过去四十年间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点。课程首先回顾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系,然后解释进行改革开放的逻辑,并讨论改革开放后农业、制造业、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金融业、科技平台经济等各领域的政策制定,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对中国的改革政策、经济成功的原因、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以及未来的一些选择有深刻而广泛的了解。
为了避免误读中非关系,深化对中国发展和全球化的理解,课程带领学生们学习中国对非外交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在非洲产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以及人文交流在中非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这四大主题。本课程希望学生认识中非关系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进程,拷问诸如发展、移民、种族、文化和资本等重要概念,成为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更好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北京大学与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卫生合作项目的旗舰活动,被纳入世界慕课联盟”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课程面向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墨西哥蒙特雷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研究生,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全球卫生项目实践的最新进展;熟悉全球卫生治理与外交场景,促进多元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和应用;培养国际谈判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针对预科留学生设置的课程,在教授汉语的基本知识的同时,重点介绍中国文学、历史、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入门专业知识,为预科生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做一个过渡和铺垫,同时也帮助他们加强对中国各方面的了解。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海外传播办公室
参考来源:科学时报、思科技术通信
图片|视频: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ClassIn教学平台
采访|整理:陈雪霁、曾楚媛、陈煦畅
文字:陈雪霁
编辑:唐儒雅
排版:唐儒雅
统筹:成思思
责编:戴璐瑶
获得赵冬梅老师著作的读者名单已揭晓
快快点击图片
看看是哪些留言更受欢迎吧!
在B站受欢迎的北大教授!
在他的镜头里,有你从没见过的北大
谁会不喜欢北大的寒假呢?
爱了!北大清华通选课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让北大全球课堂走向更远!
-
北京有一趟仅仅4节车厢的粉色动车:周末特别火
秋高气爽,赏秋好时节。如果你身在北京,建议体验一下穿梭在北京怀柔与密云之间的“怀密号”,它使用的是CRH6F-A型电力动车组,有着可爱的粉色涂装。据北京北站乘务管理室侯雅雅介绍,10月份以来,北京迎来
-
十一黄金周火车票已卖出1.1亿张:你到家了吗
据国铁官方数据,9月3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28.3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10月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0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476列。截至10月1日8时,铁路12306已累计售
-
国庆出行车主高速上遛狗打球
10月1日消息,国庆假期正式开启,早就做好出行准备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抑不住兴奋,准备来一场长途旅行。据媒体报道,为了错峰出行,很多人都选择提前一天出发,结果上路了才发现路上全是人。面对国庆出行长时间堵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