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明几净迎小年,欢欢喜喜笑开怀

大学 作者: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2-01-25 21:26:44

腊月二十三

小年咯!!!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往年每当差不多到小年这个时间段,对每个远离他乡的游子来说,小年是一个温柔的提醒,大家该提前做好回家过年的准备了。

但今年情况有点特殊,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外地人会选择响应号召,今年春节不回家,留在原地过年。那就一起来一场穿越之旅,看一看古人是怎么过小年的~

HAPPY NEW YEAR

先秦

祭灶

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

——《论语》

祭灶之习,由来甚久。在夏朝,灶君便已经成为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

——《后汉书·礼仪志中》

而且啊,这时候的祭灶主要由老妇人主持,且时至东汉祭灶主要在夏天举行。是不是很意外呢?

挂桃符

春联者,即桃符也。

——《燕京时岁记》

春联,起源于桃符,即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木板,周代时已经出现。最初的制作材料为桃木,且题有字符,因而称之为桃符。

桃符与春联最大的区别在于制作材料的不同,桃符大多是用桃木制成,而春联多以纸张为制作材料。所以那时候过年大家门前挂着的都是一块块的桃符,而非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春联哦~

汉代

祭灶

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

——《后汉书》

到了汉代,小年祭灶仍是被看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汉宣帝时有一个叫阴子方的人,因在腊月杀黄羊祭灶,成了巨富。百姓争相模仿,于是小年祭灶选用黄羊作祭品这个习俗遂沿袭下来。祭灶日也定在腊月进行。

也就是从汉宣帝时起,历朝历代才开始把祭灶日定在了腊月,宰杀黄羊祭祀。



唐代


梦回大唐去感受唐朝人过年景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认为盛世还要看唐朝。这主要是因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繁荣。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历史中,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


吃饺子

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颜氏家训》

咦?今之馄饨?是不是打错字了?
没有哦~因为古时饺子馄饨同源,起先区分并不明显,所以很长时间里饺子并未有专门的名字,只能用“馄饨”代称。
所以如果哪位爱吃饺子的小伙伴穿越回唐朝,想要在小年吃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是吃不到的哦,只能吃“馄饨”~

胶牙饧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

——白居易

小年夜,亲戚毕至,吃团圆饭,席间有种糖叫胶牙饧,类似于后来的灶糖和糖瓜粘,后世作为祭灶品。也就是说在唐朝,胶牙饧并不作为祭灶的祭品,这时的祭品仍是以鸡、鸭、鱼等荤菜为主。
唉?唐朝小年的习俗就只是吃吃吃吗?当然不是啦,唐朝小年习俗也继承前代祭灶、挂桃符等习俗,只是重复了的便不再一一列出来了。

宋代


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很多都始于宋朝,宋代的年有着浓郁的节日气氛。相较于前代,宋朝小年的民间活动更为丰富。



史学家陈寅恪对宋朝就有过这样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接下来与大家聊聊宋朝人如何过春节,一起从字里行间中体验宋朝的年味。



祭灶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范成大《祭灶词》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宋代的祭灶习俗有着生动的描写,此时的祭灶仍是以荤菜为主,而且祭灶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这与先秦有着很大的不同。
“豆沙甘松米饵圆”想着想着就已经迫不及待要回到宋朝过小年了。

吃饺子

饺子在宋朝已经被唤作“角子”或者“饺儿”,想必饺子本饺内心已是:农奴翻身把歌唱了~终于从馄饨派别中独立出来了~

挂桃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桃符发展到了宋朝虽然仍是称为“桃符”,但是材质已经由桃木变成了纸张,这与现代的春联相似度可以说是99%啦

放爆竹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东京梦华录》

因火药的发展,宋朝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虽然和现如今的爆竹烟花没法比,但是想想,那时无论是宫廷的高院深墙还是民间的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在接连不断的爆竹声中,节日氛围也更加浓郁。

爆竹声,孩童嬉戏打闹声,观赏者连连叫好声,声声入耳。如果能回到古时过年,想必也是一件乐事了。



元代


  元代的岁时活动大部分还是依循汉地传统习俗的,在忽必烈迁都大都之后,与汉民族的节庆习俗相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每当岁末之时,元代普通的普通百姓也会进行祭灶、飨豆粥等传统的习俗,与汉族传统也十分相似。这些都是春节之前要举行的诸多活动。

   可以看出,元代的节庆活动有很多事承袭宋代的,与我们今天的庆贺方式也有相似之处,成为元代风俗的特点之一。

                          

   

明朝


祭灶


 


明朝宫廷祭灶祭品仍沿用黄羊,南苑要在腊月二十二这天捕捉黄羊送入大内。



   明朝时期,祭灶的祭品出现开始用关东糖代替荤菜的现象,后渐渐得到普及。关东的“糖贡”要在腊月二十二运到北京,所以老北京管祭灶的麦芽糖叫“关东糖” 。


    祭灶时把关东糖融了,涂在灶王爷的嘴巴上,传说这样能让灶王嘴巴变得甜甜的,他在返回仙界时便多给自家说好话,另一种说法则是用糖可以把他的嘴巴粘住,这样他便没法说自家的坏话。


挂桃符


   “桃符”真正被称为“春联”,则是在明代,可见在明代贴春联这一习俗已经开始盛行。随着朝代的更替发展,春联也渐渐成为一种文化。



清朝


小年发展到了清代,民间小年的习俗基本与前代无异,所以最有趣的还要数宫廷中的小年。


祭灶


早在进入腊月的时候,宫廷上下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小年这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号,皇帝要在清宁宫祭灶神。煮祭肉,贡品非常多。皇帝的重臣以及各位皇家贵族必须要参加。


挂春联


啊咧?挂春联?没说错吧?春联一般不都是贴起来的吗?


民间的春联一般都是贴起来的,但是清宫中的春联却是采用“挂”的方式,一来方便省时,二来可以多次使用。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说到这里,真想看看清朝宫廷的春联长什么样呢~


放爆竹


对于春联都如此讲究,那放爆竹也应是如此喽。

自腊月二十四号开始,只要皇帝从宫中出来,每每经过一个门前,必须放一个爆竹,入宫也是如此。在内廷执事太监、官员,根据爆竹声的远近,了解皇帝的行踪。小塔怎么感觉有种间谍的既视感。


封印


每年腊月,如系大建,则于二十日封印,至明年正月二十日开印。如系腊月小建,则与十九日封印,至明年正月十九日开印。

——《旧京风俗志》

清代官署就设有封印、开印的制度。封印,就是把印信、关防加封条锁起来,停止办公,表示放假。就是在小年之前四天——腊月十九至二十二四日之间,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布告天下,各个衙门,照例封印。从腊月二十六号开始,就不再管理政事,停止办公,正月初一才开始重新管理朝廷上下的事务。于是,各部院衙门的掌印官员,邀请同僚欢聚畅饮,以酬谢一岁辛劳。

自彩服日,至次年初五日,不入学。


——《清宫述闻》

彩服日即腊月二十一日,看来不仅政府官员放假了,就连学堂也开始放寒假了啊。小编表示,只要有假期,回哪个朝代都可以。



其实中华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介绍的也仅是冰山一角,如果你有更好玩有趣的小年民俗,欢迎评论留言哟~


穿越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祝大家小年快乐呀~


 


编辑:赵绍远

审核:张静莉  徐倩

统筹:陈有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