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年味,沁韵芳馨
辞旧迎新的日子里
古人今人都有共同的情怀
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念
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
是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的喜悦
春节是国人赓续千年的传统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
每到此时
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华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
古诗里的年味吧
祭灶
旧时
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
“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祭拜灶神寄托了
汉族劳动人民辟邪除灾
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吕蒙正《祭灶诗》中写道: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范成大《祭灶词》中写道: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中写道: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这些灵动的诗句描绘了
一幅祭灶的风俗图画
古时人们用
煮烂的猪头肉
鲜鱼和豆沙馅粉团作为供品
供上酒焚、烧纸钱、祷告
让灶王爷心满意足以达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
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
是新一岁的前夕
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
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古往今来过年的重头戏是除夕夜
古人无“春晚”
但描写除夕夜通宵不寐
把烛迎新的古诗词繁若星海
张掞《除夕》中写道:
岁事今宵尽,悠悠动所思。
忽惊为客处,失记离家时。
王铚《除夕》中写道:
一岁尽今夕,既往那可追。
杜审言《除夜有怀》中写道: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曹松《除夜》中写道: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除夕在人们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个最重要的日子
无论漂泊再远的游子也要和家人团聚
在爆竹声中辞旧岁
在烟花满天中迎新春
从古至今“守岁”都包含了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
通宵守夜可以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
使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杜甫《守岁》中写道: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烈炬散林鸦。
白居易《客中守岁诗》中写道:
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故因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李世民《守岁》中写道: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馨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古时诗歌里的守岁无不寄托着
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
以及辞旧迎新的祈求
既有对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
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还有对家人亲朋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是人们辞旧迎新
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民间有谚语
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陆游《己酉元旦》中写道: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辛兰《元正》中写道: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杨巨元《元日呈李逢吉舍人》
中写道: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称觞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这三首诗描写了
元日时节庆贺吉祥的场景
前年所有的烦恼随雪水化去
一扫而光
在这清新的日子里
把酒写联辞旧迎新
内心的快乐难以言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古时人们用朴素的诗句
表达对新春的祝福
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日的你又在用哪一种方式表达
对新年的期待呢
可以留言告诉小妮噢~
新的一年里
小妮也祝大家能
珍藏旧年的美好
把握新年的时光
春节快乐,吉祥如意!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江臆
审核:杨柳 尹亮 吴佳恒 李美林
终审:李林
往期回顾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