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青春的名义接力!
在集美大学
有个象征着闽西南
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建立的
标志性建筑——基石广场
这座纪念丰碑是2001年
由集美大学全体团员
以缴交特殊团费的方式捐建的
激励着后来者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百年党史 红色集大》栏目
带您走进那段闪亮的青春记忆
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唱响青春向党、奋斗强国的时代强音,集美大学“青马工程”第九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及校学生会学生代表、各学院新发展团员在基石广场组织开展“青心向党 奋斗有我”国旗下的入团宣誓活动。
党史故事微宣讲
福建青年讲师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董立功老师以《从闽西南第一个团支部说起》为题,为团员青年开展党史故事微宣讲。
青春宣言
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王以欣同学以“坚定信念跟党走,青春奋进双一流”为主题,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个人学习、工作经历进行了国旗下的青春宣言,声情并茂地展现当代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与新时代同向同行,青春奋进一流大学建设的爱党爱国情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四青年节
入团宣誓
面向团旗,全体成员紧握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铮铮誓言,高昂雄浑、铿锵有力,坚定了全体团员听党话、跟党走,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表达了团员青年为团组织增光添彩的豪迈激情和无限向往。
集美学校最初的革命火种
追寻先辈足迹
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一个风云激荡、思想活跃
追求民主、自由的年代
中国共产党最初的革命火种
也在集美学校点燃
寻求光明:民主与爱国的呼声
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空前活跃。集美学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科学精神和陈嘉庚先生对各种新思想新知识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影响下,师生的思想也十分活跃。他们集资组织社团,出版刊物,对国内外形势和各种社会现象、学术问题进行自由探讨。
1921年至1923年间,提倡民主自由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声音在集美学校十分强烈,出现了一股寻找出路,立志改造社会的思潮。师范部学生组织“自由之论半月刊社”,出版《自由之论半月刊》,作为“为将来改造社会的一种预备运动”。
在其中《爱国与非爱国》中公开鼓动“断不可爱那少数人独占的国”这种鲜明的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和民众相结合,共同推进革命的主张,反映了大革命前夜的一股激进民主主义的潮流。它已经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道。师生关于民主、革命的学术讨论常出现在《集美学校周刊》。
这种激进民主主义思潮在集美学校里激荡着并迅速向外扩展。1921年11月,师范部、中学部、女子师范部的学生自治会相继建立。9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集美学校致电该会,要求废除关税协定,要求日本归还我山东主权。1500余名学生到厦门参加因交涉旅大问题而举行的示威游行组织“赎回胶济铁路储金团”,制定《集美学校赎回胶济铁路储金团简章》,12月全校师生共募储金一万零四百九十元。
集美学校这种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着眼于改造社会的民主主义思想通过学校各同乡会传播到社会。特别是1923年4月到5月间,在全国各地掀起取消“二十一条” 收回旅大租借地的革命浪潮中,集美师范、中学、女师、水产、商科五部联合组织“集美学生对日外交后援会”,起草《对日外交后援会章程》,并以福建集美学校三千学生的名义通电上海《申报》,转全国各学校、各团体、各机关、各报馆,同时分赴各地游行、宣传、演讲。集美学校出现一个反帝反封建爱国热潮。
乐育英才:革命思想传播的沃土
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一代中国青年,集美学校,正是滋养进步思想的沃土。陈嘉庚先生对集美学校师范部尤为重视,制定了许多优待办法。凡到集美师范学校读书的学生,不但免交学费,还发给被帐,免费供应吃饭。若是吃稀饭的学生,还可以按月领到一块钱补助生活费用。
这些优待吸引了闽粤两省不少家境贫寒的农村青年。从1921年起,先后有广东大埔的罗明和福建永定的李觉民,以及刘端生、罗扬才、邱泮林、朱积垒等数十位后来成为厦门革命先驱的青年在集美学校就读。
学校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重金礼聘优秀教师;重视教学设备,尤其是图书馆藏有大量的进步读物和革命读物,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一股学习、宣传科学的先进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萌芽、发展并逐渐成为集美学校思想界的主流。
为了适应学习的需要,学校图书馆订了《少年中国》《向导》等期刊,购置《新俄游记》《马克思教派社会主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马克思学说概要》《社会主义与进化》《列宁传》等书籍。教员蔡斗垣把《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讨论集》《阶级斗争》《前锋》《向导》《哲学问题》等书刊赠送图书馆。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种子,它播在贫寒子弟的心田里,很快开花结果。
集美学校最早阅读、研究进步书刊和马克思列宁著作的是在师范部。当时,《独秀演讲录》《社会主义讨论集》《阶级斗争》《中国青年》《向导》等书刊在师范部学生中流传。师范部学生李觉民,就是在接受了各种教育和影响之后信仰马列主义的。1924年11月,李觉民给团中央写了一封信,汇报他的学习和思想情况,请求团中央的指导。他还在集美学校代销《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
后来,李觉民被吸收为《中国青年》的通讯员。在李觉民与团中央取得联系并得到指导的同时,来自广东大埔农村的罗明,也与团广东区委取得联系并接受指导。他们志同道合,目标一致,都愿意献身中国革命事业。于是他们又联系了一批同学,两方面的结合,汇成一支传播马列主义的洪流。
火种点燃:开创集美学校革命新纪元
师范部学生在马列主义真理光芒的照耀下,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向革命道路迈进。1924年5月,罗明和李觉民等人,在团中央和团广东区委的指导下,联合一批先进青年,建立起福建青年协进社,创办了《星火周报》,宣传、研究马列主义。师范部学生还出版《集师学生》周刊。这些进步活动和刊物,推动了学校建立革命组织的进程。
1926年3月起,罗明在集美学校国民党左派和共青团员中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党员,成立了集美学校各部学生的党支部。之后,数以百计的革命者返回原籍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共产党员,建立中共支部,领导工农运动,成立政治督察署、农民协会,建立工农武装游击队等等,把革命的红色种子撒遍闽西南大地,让星星之火向更广阔的天地燎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