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尧”,在成长!
//
每逢人生岔路口,李西尧很少走直线。绕过一圈又一圈,他也没料到自己今天会做一个“科创青年”。
8月22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颁发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决定》,89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较强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大中小学生获得表彰。
其中,清华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西尧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学术新星”的光环背后,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普通清华人的成长历程。
李西尧在天山天池
1
天赋就是夺奖的咒语
收到获奖通知时,李西尧简单转发了消息,便关上了手机。
8月1日,乌鲁木齐。李西尧和导师一起赶赴此地,参加学术会议。会后20多人围聚一桌,谈笑甚欢。突然,李西尧手机一震,来了消息——《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拟授奖人选公示》。点进推送、确认名字、转发消息,在告诉导师、父母和女朋友自己入选后,李西尧想了想要不要发朋友圈,最后还是决定在群里发红包以表庆祝。
“本来我对得奖也没抱太大希望,平常心面对就好。”三分钟的终审答辩李西尧没有磕巴,事情一结束,把周三晚上时间留给了剧本杀。
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第十一届首都挑战杯特等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特等奖候选奖学金、清华大学“未来学者”计划……大学以来达成了如此多的“支线成就”后,李西尧有颗“平常心”好像并不奇怪,看过房间里叠放整齐的奖状和堆积满满的奖章,他口中的“没报太大希望”,也让人不禁怀疑只不过是自谦之辞。
李西尧曾向公管学院梅赐琪老师请教如何讲好自己的科研报告,却有了意外收获,老师笑称他长得像哈利波特,从此便有了“哈利波尧”的外号。这声称呼跟着李西尧走过许多项目,同样的声波也撞上过实验室许多器材。李西尧就像是科研界的哈利波特,挥一挥魔杖,就是一项成果。
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候选人推荐申报表》的“申报人创新故事”里,李西尧也仿佛展现出“主角光环”。和哈利波特具备魁地奇天赋一样,“哈利波尧”也似乎有着天生的科研敏感神经——
“既然说撒盐可以消除道路上的坚冰,那么将硒元素引入到电池中是不是也能消除反应过程不够猛烈这一坚冰呢?”
“在蒸小笼包时,顶层的熟了但下层可能还是凉的;电池某些地方发生反应时,其他地方的反应可能根本不发生!因此还需要将电池放大才能检验效果。”
李西尧在实验中
生活中的细节被他捕捉,过去的经验更像是为他的科研生涯准备。初三的化学课上他第一次在瓶瓶罐罐中见到化学实验,看各色的试剂混合交融又再换样貌,听不同的物质加热反应后起火或冒泡,六、七年后,轮到他亲手在化学的世界里捣鼓出文章。
少年志趣、青年成才,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逻辑发展,天赋,好像就是这位“学术新星”的夺奖咒语。
2014年科协主办活动“化山论剑”全体参与人员合影
2
魔杖也会失效?
“我过得没有那么顺理成章。”李西尧说。
那些灵光一现绝非生活的常态,谈及此,这位“学术新星”第一次透露出一点疲惫。“参加科创项目答辩时,我们往往只体现能够获得成功结果的实验思路。但在平常的科研项目里,失败才是日常——你看有100种想法,但实验下来只有一种能成功。”
刚入门时,各种陌生仪器、软件的操作,更常常折腾得他只能整日与实验室作伴。“很多时候好不容易想到一个解决办法,脑袋里已经预演好了结果,就兴冲冲地去做实验了,觉得肯定能成。最后发现非常不理想,只能推翻重来。”
夜深人静,从何添楼步行回寝,李西尧常常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太菜了?是不是他们对我的期望太高了?又兴许我就不适合做科研?
高中的课堂上,李西尧在草稿纸上画着弧,看到椭圆和双曲线公式里唯一不同的加减号,他就想:在复数域,它俩会不会退化成一种曲线,在正无穷跟负无穷的地方与彼此相接。
彼时,封闭的椭圆和往外延伸的双曲线都没有回应他。
面对打击,李西尧仿佛又回到了2019年数学竞赛失利的日子。
他一次次点开老师和同学的微信聊天框,也一次次跑到实验室和人当面请教。他鼓起勇气前往实验室,又以失望告终。科研在那段日子似乎成了一个魔咒,让“哈利波尧”的魔杖变得毫无用处。
3
摇摆不定的分院帽
躺在宿舍里,李西尧几乎又想起确定专业时的犹豫。
已经从初三喜欢到现在,不妨走得更远些。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化工,然后被清华大学环化材(环境、化工、新材料)大类录取。
2019年开学后,李西尧在教室里听到教授们说“21世纪是材料的世纪”,刚入学的李西尧心动了,盯着转专业的介绍看了好一会。
开学前分配代管院系时,他填了材料,结果被调剂到了化工。大一结束分流时,来来回回,不甘心“落后于时代”的李西尧选择了化工系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就读。
尽管学的是材料方向,但到底还是待在化工系。大一过后,实验科学的辛苦让李西尧又有了动摇。
想到未来的柴米油盐与鸡毛蒜皮,他开始焦虑。
这时离李西尧的第一个SRT仅过了几个月,项目和水凝胶材料有关,在反复的实验与调试后,水凝胶的小爪子终于能够从火锅里抓起小弹球和小弹珠,却与立项最初的目标——抓起手机,差了些距离。
“最后也抓不起来”,李西尧笑着讲起了这一遗憾。焦虑的大二,李西尧也仿佛掉进了生活的一锅大浓汤里,水凝胶的小勺子捞不起他。
他跑到了券商实习,又开始自学一些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却也只是确认了这两行并非他真正的“心之所向”。
直到今天,李西尧都是走一步算一步——“我不知道自己以后适不合从事科研,是不是擅长走学术的人。其实我越往前走,越觉得不一定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在不断地选择、不断地积累。毕竟技多不压身,多学一点东西也是好事。”博士阶段,他继续锂硫电池方面的研究。
4
站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外
可李西尧或许真的赶上了时代。
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战略,储能领域愈发重要。由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都是间断式的能量,为了能够在发电的同时有效储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推广高性能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实用化就变得很重要。想象着本被浪费的电重新流入千家万户,李西尧更觉得自己的科研工作有了意义。
“我不断地思考这样的话题,会感觉身上肩负着更多的使命,如果在其中取得突破,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所以当兴趣之中萌生出了责任感时,其实自然也会对面前的学科抱有热爱与执着。”
在个人的命途中,兴趣常常充当第一导师,但在开局后或泥泞或顺遂的道路上,意义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动力来源。
提到专业,李西尧的眼睛又亮了起来,“我觉得本科期间重要的并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会一种研究与钻研问题的方法,都抓住了这么一个未来驱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技术……其实比起完成作品,更多是因为对领域的推动,以及社会的发展有帮助而感到开心。”
“我感觉现在整个社会,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不是单一学科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时代问题与时代热点。所以不论学习了怎样的专业,在具体解决问题之中,都是会有作用的。”李西尧说。
生活是现实的,李西尧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能在化工的魔法世界里叱咤风云。更多时候,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外,李西尧面对的是琐碎的当下和难以预料的未来。开学后,李西尧将升入博二。对于未来,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科研这条路?毕业后又何去何从?自己要奔赴何处?亲密关系又如何处理?……
“勇敢往前走吧!”他笑着说。
李西尧毕业照
●
●
●
来源|小五爷园
排版 & 编辑 | 安妮
★
精
彩
回
顾
★
▲清华团队:在蚊子眼里,你为什么格外美味?
▲ 他的名字曾是国家机密......
▲清华欢迎你!
▲ 清华大学到底有多少个图书馆?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