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的10把“刀”,刀刀致命,你无意中使用了哪几把?

大学 作者:今日教育考试 2022-10-09 11:28:07



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好”


各式各样的教育目标下所产生的育儿焦虑,使得父母成为手握利刃的“隐形刽子手”, 悄悄砍断孩子翱翔的翅膀。


含蓄内敛的中国父母或多或少都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着对孩子的爱。


当家庭教育化为以下十把“刀”时,伤孩子最深。


01
第1把刀:
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有一种父母他们就像是“直升机”,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尽一切可能的为孩子安排好衣、食、住、行。

“直升机父母”无疑是过度关爱孩子的典型代表。

汪月就是这类父母,她将自己的一切,都全身心地奉献给了她的两个儿子。

孩子喜欢的玩具,二话不说就是,买买买,舍不得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

可这位善良,慈祥的母亲,却没有收获听话乖巧宝宝。


她这两个儿子,稍微有不如意,便在众目睽睽之下横尸哭闹。

遇到熟悉的长辈,从来不问好,甚至吃饭时,往他人碗里夹自己喜欢吃的。

父母给予足够的关爱,孩子会乐观自信,活泼开朗,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父母给了孩子过分的关爱,模糊了与子女应有的界限,失去亲子间的平衡感。

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给了孩子全部的爱,却养不出珍惜、感恩的孩子。

02
第2把刀:
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唠叨孩子做这做那,孩子却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小智的妈妈就特喜欢唠叨,同一个意思能反复说三五遍,一直说到小智不得不照她的意思做事。

在妈妈的“熏陶”下,小智和别人交流时,也变得如此,不允许别人插话,说话没完没了的。


面对父母的唠叨,为什么孩子会和父母唱反调呢?

因为父母说来说去,总是那么几句话,而且那几句话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唠叨重复,说不出有内容的话,像复读机一样,没有沟通能力。

唠叨的语气永远是强迫、责备、抱怨,试问谁喜欢得起来呢?

长期以往,不仅亲子关系变僵,孩子的性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03
第3把刀:
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妈妈爱我,可是我好累。”

吴童自己直到高中才获得穿衣多少的自由。

之前穿妈妈准备的衣服,在新陈代谢旺盛的年纪,他每天都很热。

叠被子、穿鞋带,整理房间这些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小事,直到上了大学以后,吴童才自己学会。

妈妈甚至控制着吴童的社交,他没有朋友,不爱说话,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回家,在班上永远是唯唯诺诺。

吴童知道一切源于爱,但妈妈的过分干预,让他几乎快要崩溃了。


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监护人、导师和护法。

监护人的责任是保护而不是代替,正像父母没可能替孩子去学习、去考试一样。

人生的路,孩子总要学会自己走,让孩子多去做就好。

收起过度干预,在孩子受伤无助时,无条件的给予坚实温暖的怀抱,用接纳与支持来陪伴他们。

04
第4把刀:
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生活在现代这样的社会环境里,父母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就算自己不想逼孩子,社会舆论也会压垮你。

一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剑桥、哈佛、常青藤,恨不得拉着人家长开讲座。

曾有家长在微信群里这样说:

“谁劝我别焦虑,我他妈跟谁急!全班同学都在拼,我只是想让我的孩子不掉队,这有错吗?”

当然没错。

但力所能及地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并且接受孩子的一切可能;和把孩子从全班倒数送进剑桥、哈佛的疯狂鸡娃,有本质上的区别。


父母首先得接纳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了解自己的小孩,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

在群体中,孩子愿意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在人多时候,知道自己的弱势、强势,知道脚踏实地。

或许这样的教育更能体现家长的成功。

人到中年,如果把自己对人生的焦虑、未来的不安、身心的疲惫、伴侣的失望,全都孤注一掷寄托到小孩的成长和优秀上,这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不是娃疯,就是你疯。

05
第5把刀:
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每一次没有被理解的责备就像一个结,无论过了多久它都在。

多数情况下,做父母的,对自家孩子,很难常年如一日地保持平和客观的态度。

甚至有些父母,一辈子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直到今天,蕾蕾都还能做噩梦梦到父亲的责骂和母亲的冷眼,然后哭着醒来。

她也总是在想,为什么我的妈妈总是不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安慰我?


明明是她受了委屈,和妈妈倾诉,得到的回答永远是:

“为什么别人不受委屈,就你受委屈?肯定是你做得不到位……”

这些无厘头的责备都变成了刺向蕾蕾的一把把尖刀,刀刀扎在孩子身上。

蕾蕾的妈妈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骂你也是为了你好,骂你是在让你清醒认识自己。”

有时候,父母不知道他们自己都不认为伤人的指责,将变成一种心理暗示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孩子。

不是孩子不想改变,只是那个孩子失去动力,一直走不出自卑的阴影。

有一句让人倍感心酸的话:

不做妈妈那样的女人,不嫁爸爸那样的男人,不生自己这样的孩子。

当你用语言将他诋毁成什么样子,他可能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你讨厌他自卑消沉,期待他阳光开朗,可又是谁把刀刃伸向孩子的呢?

06
第6把刀:
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

为何很多人即使成年了,仍觉得吃不了,有父母帮忙兜着走?

孩子总觉得无论犯了什么错,总有父母兜着,不会有大事的。

这种病态的心理,小杰一直到了年近30,遇到过几次大的挫折后才摆脱。

“迁就”这个词,本身就存在着隐患,一味地迁就孩子,只能把他推向深渊。

当年大喊“我爸是李刚”的孩子,正是深受这种心理的毒害。

而这样的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一味地迁就孩子。


一部分父母总觉得把自己对孩子亏欠太多,对不起孩子。

对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

万一孩子生气了,着急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那可不得了,父母心疼坏了。

孩子犯错不可怕,错误本身是件美好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但当孩子闯祸以后,总是以:

“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为孩子开脱,他永远不会长大。

父母应该让孩子体会到,那种在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后,他自己创造了烂摊子又必须收拾烂摊子的混乱局面,让孩子学会如何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规避风险。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今天你的约束管教,是为了明天孩子少被社会毒打。

07
第7把刀:
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没有家长不在意自己的孩子,在意,是因为责任与爱。

有时,父母的在意却成了孩子拿捏在手里的把柄。

淘淘总拿不上学要挟父母,因为这一招每次都能奏效。

一说不上学,父母就退让,这已经成了他与父母间“猫捉老鼠”的游戏。

淘淘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家长想要打破这种诅咒式循环,需要明白一个道理: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糟糕的不是戏演得不好,而是根本没有观众。

当孩子要挟你时,面无表情地走开,不理会小孩的威胁。

不出现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内,让他的观众消失,让他无法观察家长的反应。

当一个行为对孩子毫无意义的时候,这个行为自然也会逐渐消失,他也自然而然会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现在的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尤其是5、6岁的小朋友,察言观色已经很在行了。

所以必须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但要又要避免说教。

从故事书上讲解道理,让他们明白威胁是错误的。

只有让他们自己知道威胁是错误的,而且受到威胁他们很反感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去改正。


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建立一个良性沟通模式。

父母给孩子明确一些原则,建立规矩,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父母能主动实现孩子一些小愿望,而不是孩子威胁恳求后再给予。

08
第8把刀:
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俭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

现在的小朋友文具盒换了一个又一个,铅笔写一半就不要,直接丢掉,学校午餐浪费粮食情况严重。

父母辈当年物资匮乏,即使没有节约的习惯,整个环境会让你去节俭。

现如今,从物质上来说,大部分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穿不完的衣服,吃不完的零食,以及各色各样的玩具。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匮乏下的窘迫,他们不需要节俭,自然不会去节俭。

节俭不是抠门,而是没必要铺张浪费,比如父母可以培养孩子一些好的习惯:

洗手、刷牙的时候随手关水龙头,吃饭时,吃多少装多少,不铺张浪费。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和价值观。

让孩子了解物品的重要性,物尽其用,明白东西,得来不容易。

09
第9把刀:
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雯雯拥有一个“想要的一切都能得到”的童年。

玩具、零食、书籍,只要她和爸爸说起,晚上回家就一定能看到。

雯雯幼年时期的压岁钱自己可以随便花,完全没有“妈妈帮你先存起来”这一说。

听起来好像很幸福,但其实雯雯的父母在她8岁时就离婚了。

雯雯的爸爸对她采用长期散养式的态度:只要不影响学习,放学之后,随便雯雯去怎么玩,只要是他能支付的东西,随便雯雯想要什么。

雯雯很少能见到爸爸的面,虽然住在同一个房子里,却好像生活在两个有时差的空间里。


早上雯雯出门,爸爸还没起;晚上雯雯睡觉,爸爸还没回来。

他们的交流基本上就是雯雯在桌子上留个条子,写上明天学校要交什么费用,或者是需要什么。

第二天桌子上就会留着钱。

幼时的雯雯,真的是需要那些玩不到几天的玩具、吃几口就腻的糖果吗?她其实只是想要父母的爱啊

真正优秀的父母,会让孩子从小拥有富足的精神世界。

物质上匮乏一些也没什么,但要让孩子知道你的爱,感受幸福的能力比幸福本身更为可贵。

10
第10把刀:
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老人们常说:“惯子如杀子。”

一点儿也没错。

从小,家里但凡有点好吃的、好玩的,都是李民一个人的。

妈妈常对哥哥姐姐说的就是:

民仔身体差,你们身体好,让着他点儿啊。

李民这一生都在隔三差五地和爸妈闹,说爹妈偏心,这样东西给他少了,那样东西给他得不够。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只要你不断地满足他,他的野心就会膨胀到像黑洞一般吞噬掉周遭的一切。


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凡事只会考虑自己,无视他人。

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习惯了索取却不想付出,不懂得感恩,变成白眼狼。

过度溺爱成长下的孩子如同巨婴,难以适应这个社会。

父母应该学会分清“无条件的爱”和“溺爱”的区别。

无条件的爱,是无条件、有原则;求回报、有边界的爱,满足的是孩子;

溺爱,则是有条件、无原则;求回报、无边界的爱,满足的是父母。

溺爱孩子的父母始终没有明白,孩子的生活和孩子的学习一样,都需要能力。

溺爱只会耽误孩子的时间,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我们生活在21世纪,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常常却依旧停留在80年代。

教育孩子就像做饭一样,每道菜和每道菜的阶段都需要不同的火候。

所有年龄段都不能轻视孩子的心理需求,不然就是在埋下超大的地雷,产生连环爆炸式反应。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只孩子要学习,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来源 | 朗读君(ID:langdu120

责任编辑 | 谢玉萍


孩子的自律、上进从哪里来?(附6条高质量家庭教育方案)

高考各科多少分,才能稳上重点大学?附学习方法

一个落榜生的醒悟:我的梦想,是手机夺走的!

为了高考650分,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全是干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