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头版 | 北航:空天逐梦七十载!

大学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11-02 13:33:30

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2022年11月2日

《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0载空天逐梦历程

中国青年报 01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逐梦七十载


本报记者 张渺

空天报国的梦,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精神脉络里,燃烧了整整70年。

70年来,这所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始终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空天报国,逐梦一流。

这个属于中国人的空天梦、强国梦,甚至可以追溯得更远。

它从20世纪初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硝烟中萌生,在抗战年代航空救国的思潮中发芽,于新中国的求索和建设中成长,在新世纪的赛道上壮大。

起 飞

关于成立北京航空工业学院(成立后的正式名称为“北京航空学院”)的批文,70年前由教育部签发,至今存放在北航校史馆。泛黄的纸张上盖着红色的公章,记录了新中国空天梦的一抹希冀。

教育部《关于正式成立北京航空学院并由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直接领导的决定》

1951年12月10日,周恩来总理召集会议,讨论航空工业由修理过渡到制造的方案。李富春副总理提出,“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周恩来表示同意,指示“按照你们提的意见办”。

那个年代,一切都在等待起飞。1952年,经过两轮全国院系调整,大批航空精英响应中央号召,汇聚京西柏彦庄,完成了为新中国培养红色航空工程师的创业之举。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正式诞生。

在北京海淀区,元大都“蓟门烟树”城门以北至柏彦庄湧寿寺之间的一片农田土洼上,这所承载新中国空天梦想的学校正式动工兴建,飞上蓝天的起点,从一片荒芜中萌芽。

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大礼堂举行

1954年6月,武光被任命为北航第一任院长。27位教授、21位副教授从海外归来,成为我国航空先驱——中国力学教育和科研的先驱者王俊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第一位流体力学女专家陆士嘉、北航发动机专业奠基人王绍曾、“北京一号”总设计师徐鑫福、“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每一个名字写在中国航空航天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在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中诞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成长,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腾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在建校70周年大会上回顾说,这段历史是“心怀家国,守正致长远,初心不改培育栋梁;仰望星空,创新图自强,使命不移为国铸剑;砥砺前行,改革谋发展,矢志不渝追求卓越”的70年。

最初的北航校园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只有飞机系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刚刚建好,许多课甚至是在工棚里上的。

北航新生报到

近500名新生怀揣航空梦汇集到这片尚未建设完毕的校园里。战火中长大的这代人,用一双双踩在荒滩地上的脚,丈量着从大地到天空的距离。谁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们当中产生了王永志、陈懋章、戚发轫等7位院士。

在陈懋章的记忆中,那时的北京“比现在冷多了”。当年才17岁的陈懋章半夜从同样是工棚改成的厨房端元宵回宿舍,“没到宿舍就冻上了”。但在这呵气成霜的寒冬里,他学得卖力,活得扎实,“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学生们在上课之余自觉参加义务劳动,“搬砖修路平操场”。1958年,1800多名北航师生,把图纸上的“北京一号”轻型客机,浇铸成现实中的钢筋铁骨。

如今已95岁的俞公沼站在展板前,与北航新生一同追溯那段历史,追溯中国人的空天梦。

俞公沼(左一)和新生们在北航校史馆

当西方的莱特兄弟造出了人类的第一架飞机,一个名叫冯如的中国人打定主意,要造出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立下了“苟无成,毋宁死”的航空救国誓言。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着中国人自制的第一架飞机“冯如一号”试飞成功,两年后在广州燕塘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193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在贵州大定县诞生,北航的建校元老董寿莘、吴宗岱曾在此工作。

刚起步的梦想,在华夏大地上蹒跚前行,等待彻底张开双翼的那一天。

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可以参加受阅的飞机只有17架,领队的9架战斗机不得不掉过头,飞两遍。朝鲜战争爆发,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总结中指出,“靠买人家的飞机,搞搞修理是不行的。因此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应当是由修理发展到制造”。中国的天空上,需要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生产的飞机翱翔,航空领域亟须突破与进步。

秉持着这一信念,“北京一号”的轮廓,就这样一笔一画地描绘在中国航空航天史的书页里。

北航校园的“北京一号”雕塑

高 飞

俞公沼从北洋大学航空系毕业时,距离北京航空学院成立还有两年。他曾经想着投身南方的解放接收工作,但时任天津军管会文教部部长的黄松龄先生对他说:“工业需要人,航空更需要人,你们就不要走了,留下来吧!”

他就这样加入了北航,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航空人,甚至没比自己的学生大多少。1958年,才31岁的他担任了“北京一号”的副总设计师。

“北京一号”采用了当时新颖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北京航空学院的师生几乎全体加入了制造过程:一年级做宣传,二年级造零件,三年级制部件,四年级搞总装试飞。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机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王浚当时正在北航读大四,他负责的工作是把机翼和机身大梁连起来,用螺栓穿进去。还有近2000名师生和他一样“劲头很足,情绪很高”。校园里灯火通明,参与研制工作的学生昼夜不息。院长武光叮嘱食堂加餐,王浚至今都记得那时蛋炒饭的香味。

当这些师生们,高举着双臂将“北京一号”的机身抬出车间时,承载着梦想萌芽的机械直指蓝天。“北京一号”在首都机场试飞成功,3000多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1958年9月,北航师生将总装前的“北京一号”机身抬出车间

“北京一号”的制造任务完成后,包括俞公沼在内的北航师生,立刻投身于新的任务中,开始研制四号无人靶机。

这几乎是从零开始的研究,彼时他们对高空高速飞行器毫无了解。俞公沼找到了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教研室负责人宁榥“取经”,试图解决发动机制造这一最大的困难。凭借千小时地面试车实践的经验,他们将两台冲压发动机安装在靶机上,提供了大约1000公斤的推力,终于达到了要求的速度与高度。

在空天逐梦的路上,北航人越攀越高,大量毕业生被分配到航天设计院,成为“两弹一星”的骨干力量。

作为无人机“长鹰”的型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向锦武还记得,2000年北航正式承担“长鹰”型号研制任务时,团队起初只有30多人,还分散在多个办公地点。团队曾驻扎在河北一个废弃了快20年的旧营房,在附近某留守机场试飞,一度没有暖气,厕所在1公里外,条件非常艰苦。

与前辈们研发“北京一号”一样,他们也是从“一穷二白”中起步。历经无数图纸绘制、无数数据演算,“长鹰”才终于被托举上天。

下一个要攻克的难关,则是无人机的“全疆域到达”。团队奔赴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在低温缺氧的环境中,继续反复试验。100多人的团队历经18年艰辛,让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以色列之后,第三个自主研制出远程长航时无人机的国家。

北航无人机团队在川西高原作业

70年来,北航完成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包括亚洲第一枚固液两级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以运-5运输机为基础研制的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蜜蜂”系列飞机、创造了世界纪录的月宫一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长鹰高原型远程无人侦察机系统等。

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团结拼搏、担当实干,正是北航这条空天逐梦之路的底色。

腾 飞

1988年5月,北京航空学院经国家教委同意,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于1995年成为首批“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成为“985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对这一问题,北航用70年、89位院士、300多位工程型号总师总指挥以及25万余名奋斗在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实践行动交出了答卷。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苏东林就是其中之一。

北航是我国最早在无线电系中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1958年,电磁学专家宋丽川响应号召回国,来到北航,北航的电磁专业就此成长起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作为传火者,苏东林带领团队开创出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这一学科方向,培养了200余名奋斗在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国产航母等重大工程一线的电磁兼容技术骨干。

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一代又一代接力投身于空天逐梦之路。

当前人老去,则自有青年、后来者。2019年,北航无人机“冯如三号”不间断飞行30小时6分42秒,创下了25公斤至100公斤级油动无人机续航时间的世界纪录。该无人机由该校30多名大一、大二本科生自行研发、生产、制造。这群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20岁。

“冯如三号-100型”无人机

航空动力专家高歌发明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时也才36岁,正在北航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正是宁榥。

在青海的沙漠里,高歌看到不管风怎么吹,这种新月形的沙丘都不变形,而其他形状的沙丘都会被风吹跑。他当时就想,一定要搞明白这一现象的原理,然后把它运用到航空航天技术上。高歌的研究成果显著提高了飞机的飞行性能,连钱学森都称赞“这项发明长了中国人民志气”。

始创于1991年的“冯如杯”竞赛,是北航把目光投向青年学生的另一个注脚。

该竞赛以中国航空先驱冯如先生命名,是一项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也是北航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盛会,已连续举办32届,共有9万多名学生直接参与竞赛,作品数量超过5万件,是北航70年历史上声誉最高、学生参与最广的竞赛。这一竞赛也成为北航学生最大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北航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北航全校师生员工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代代北航人的空天梦、强国梦,还将延绵不息,继续腾飞。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 | 谢奥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延伸阅读
  • 北航召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作大会暨首届产教论坛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7月2日,北航召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作大会暨首届产教论坛,系统谋划和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

  • 祝贺!七一前夕,这些北航人获北京市表彰!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校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王云鹏和全体校领导亲切走访慰问了我校老党员、困难党员代表学校党委送上了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到电子信息

  • 把“冷板凳”坐出“热效应”!这些北航人,榜样引领!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6月2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点击图片回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会上表彰80名优秀共产党员4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0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