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
喜报
2022年11月23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
关于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技术奖励的决定
北京交通大学4项主持成果获
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7项参与成果分获
技术发明一等奖
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进步二等奖
(点击图片查看)
我校4项主持获奖成果分别为:
余祖俊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列车运行净空感知与远程瞭望关键技术及应用”。
曹源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李虹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大功率MW级地铁供电装备核心技术及产业化”。
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周雪忠教授为第二完成人完成的项目“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范式、方法及应用”。
我校7项参与成果获奖分别为:
成果“极端工况下高端装备磁性液体动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校排名第2,何新智副教授排名第3)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成果“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学校排名第2,陈征副教授排名第3)、成果“城市地下大空间网络化安全拓建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校排名第3,谭忠盛教授排名第3)、成果“中重型燃气内燃机/汽车关键技术及应用”(学校排名第4,李国岫教授排名第5)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城市轨道交通多维融合评价体系和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学校排名第2,毛保华教授排名第4)、成果“新一代智能终端高功率快充技术创新与应用”(学校排名第3,孙丙香教授排名第3)、成果“行业广域专网安全接入与高效管控技术应用”(学校排名第5,宋飞教授排名第7)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授予16位科学家奖、191项成果奖。成果奖包括:30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5项)、1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149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7项,二等奖112项)。
列车运行净空感知与远程瞭望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项目围绕异物及非法人员入侵轨道交通净空严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的难题,经过项目组十多年的攻关,构建了轨道交通列车远程瞭望技术体系,研发了全天候、全时空列车运行净空安全车载自主探测与路侧协同感知关键技术,研制了国际首套高安全等级的轨道交通净空感知与远程瞭望系统。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系统历经多年安全运行,技术稳定、先进、可靠,为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自主研发的装备已在北京地铁、香港地铁、广州地铁、国铁集团上海、兰州、南昌局和朔黄重载铁路等实现工程化应用,具有广泛的现场应用价值。
轨道交通净空感知与远程瞭望方案图
机电学院轨道交通智能检测技术研究所是轨道交通安全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的核心团队,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轨道交通远程瞭望系统技术架构并研发了车载与路侧净空智能感知关键技术,联合单位交控科技、北醒光子、埃福瑞科技有限公司在关键感知传感器与装置研发、系统产业化应用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该成果紧密结合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净空监测需求,在基础理论、系统架构、关键传感、核心设备、系统应用层面完成了多项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为保障我国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并推动“智慧轨道交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团队合照
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项目围绕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健康管理与综合运维这一主题,首次系统性揭示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关键设备失效机理与综合运维决策基础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ABC技术使能的信号设备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对信号综合运维技术与管理模式进行原始创新,研制开发了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综合运维成套系统,为现场信号系统设备故障诊断、精准运维及寿命预测提供了全新手段。该项目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60余篇。项目成果的技术水平充分体现了我国信号系统运营维护一体化、智能化的前沿高度,实现了现场设备故障趋势预测和智能健康管理,为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信号系统维修管理辅助决策系统
研究团队是依托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安全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四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1人,另有博硕研究生40多人。团队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健康管理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并提出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健康管理与运维理论与成套技术体系。紧密结合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保障的发展需要,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技术、基于云平台的综合运维管理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等方面完成了多项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团队合照
大功率MW集地铁供电装备核心技术及产业化
该项目突破了制约地铁供电装备功率密度提高和容量提升的瓶颈;揭示了增强地铁供电装备持续供电能力的机理;建立了地铁牵引供电与设备供电系统之间能量互补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有源阻抗逆变、Z源升压等大功率电能变换技术和中低压电网回馈、设备电源系统回馈及再生制动储能协同技术,解决了不同供电系统相互独立、无法相互支撑的难题,实现了地铁系统的整体安全供电。研制出大容量MW级地铁供电装备,产品经国家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权威认证,主要技术指标全面超过国内外同类电源产品。
地铁供电系统
电力电子与电力牵引研究所(简称电力电子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是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承建系所。近年来研究所围绕轨道交通变流系统关键技术、特种工业电源关键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研制出多个系列电能变换与节能装备,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190余人。近年来发表SCI/EI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9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培养优秀毕业研究生和荣获国家级奖学金学生30余人次。
团队合照
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范式、方法及应用
该项目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新型真实世界中医临床模式与技术体系,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和防病治病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成果主要包括:首创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与支撑技术体系;研发了系列融合人工智能与网络医学的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创建了病证结合精准分型和阶梯递进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等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并在全国范围50余家医院的中风、冠心病、肝病、慢阻肺等重大慢病和新冠肺炎开展了创新示范应用。项目成果为我国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方法支撑。
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方法及应用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周雪忠教授团队,从事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工作近20年,主要面向精准医疗和中医人工智能等问题,重点开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挖掘和网络医学等研究。构建了中医药领域首个中医临床数据仓库平台(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图谱(SymMap),研制了病历文本人机协同结构化处理、真实世界临床有效方药发现、疾病精准分类和症状表型基因型关联预测等系列数据挖掘方法,发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Bulletin等SCI论文60余篇,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科研及医疗机构。
团队合照
敢于创新,勇于争先
心怀未来,潜心科研
为科技强国注入交大力量
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 、 一体推进。
(点击下方空白处显示正确答案)
答案:不能腐、不想腐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出品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来源 | 科研院
本期编辑 | 易虹宇 郝子越
责任编辑 | 何菲 郝子越
为交大点亮666个“在看”!
-
北京有一趟仅仅4节车厢的粉色动车:周末特别火
秋高气爽,赏秋好时节。如果你身在北京,建议体验一下穿梭在北京怀柔与密云之间的“怀密号”,它使用的是CRH6F-A型电力动车组,有着可爱的粉色涂装。据北京北站乘务管理室侯雅雅介绍,10月份以来,北京迎来
-
十一黄金周火车票已卖出1.1亿张:你到家了吗
据国铁官方数据,9月3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28.3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10月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0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476列。截至10月1日8时,铁路12306已累计售
-
国庆出行车主高速上遛狗打球
10月1日消息,国庆假期正式开启,早就做好出行准备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抑不住兴奋,准备来一场长途旅行。据媒体报道,为了错峰出行,很多人都选择提前一天出发,结果上路了才发现路上全是人。面对国庆出行长时间堵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