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怒涛:在跨界挑战中充盈学术人生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
每一本都追慕。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到管理学博士,从新疆伊宁到江苏南京,再到首都北京、云南昆明、四川成都、福建厦门……一路走来,我校会计学院院长余怒涛教授不断“跨界”,在求学、工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拼搏的足迹。
2019年12月,余怒涛被国家财政部评为“全国会计先进工作者”,2020年11月,他从第五期“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学术类)”班毕业,获得“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学术类)”证书,如今的他仍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
一路“跨界”
珍藏人生的每段经历
先后就读于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学习雷达工程、卫星气象学、管理学(公司财务方向)专业,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余怒涛的学术人生在一次次“跨界”中变得充盈。
1993年,怀着对军人的敬仰和对军营的向往,余怒涛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从家乡新疆伊宁来到江苏南京,地域差异巨大。“从八月底入学就开始军训,一直持续了三个月。”余怒涛回忆道,“那时南京的天气很热,艰苦的训练一度让我坚持不下去。”直到开始学习专业课,余怒涛才开始体会到乐趣。从入学时的倒数第二名,到学习成绩都没有退出过前三名,他深感努力带来的快乐。四年的本科学习结束后,他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继续在军校深造。
从求学军校,到离开部队,余怒涛与军队的缘分整整持续了11年。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使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直到现在,余怒涛依然保持着早睡早起和健身的习惯。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很有意义,都值得被珍藏。”余怒涛微笑着说。从工学到理学,再到管理学,虽然专业跨度很大,但他一直都从容以对。谈及博士阶段顺利“跨界”管理学的秘诀,他认为是本科、硕士阶段打下的理工科底子为他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余怒涛说,“跨界”就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可以帮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尝试和探索,看看自己可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高度。
“我喜欢做自己选择的事情,既然选择了我就会努力去把它做好,不管在任何地方,我都不希望自己是垫底的。”正是这种奋进者的姿态,才造就了今天的余怒涛。如今的他是我校会计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云南省本科会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2013年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培养计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归国人员择优资助课题、云南省科技计划课题、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等多项重要课题。在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
结缘会计
找到奋斗终身的事业
2000年硕士毕业后,余怒涛去了北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第三研究所(现火箭军装备研究院)工作,刚到研究所就参与了当时最先进武器装备子项目的研究计划,那时的他一心想要成为一位献身国防事业的科学家,很愿意做一名研究人员,很享受写出一段程序、解决一个问题、发表一篇论文所带来的愉悦感。
然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学术和科研也是要讲缘分的”,余怒涛最终没有在国防科技领域继续奋斗,而是与会计结下了深厚情缘。
2004年初,机缘巧合下,余怒涛来到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工作。因为专业不对口,当时的他觉得心里没有底气,于是在2005年考取了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而正是博士阶段的学习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喜欢会计,喜欢研究与财务相关的问题,同时也更清醒地知道自己在会计研究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带着进一步深造的强烈愿望,余怒涛2009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
2011年,余怒涛破格晋升为教授,并担任我校会计学院副院长。2017年1月,他开始担任会计学院院长。2019年12月,余怒涛获得“全国会计先进工作者”称号。谈及此次获奖,他说比起个人,这更是一份集体的成果,能够获得这份荣誉,更多的是依靠学院、学校,以及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会计学会等多方面的支持。
会计学院的学科建设在近10年来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学院一直紧跟专业热点,在全国的会计圈子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朱锦余、杨德明、余怒涛、纳超洪等4位老师先后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培养计划,学院教师申请国家级课题平均每年获批两项,随着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入选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两年会计学院处在一个发展的平缓期。从目前学院人才培养的层次上看,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但是不管是哪一个层次,我们的师资都比较紧缺。目前,我们依靠70后、80后老师还能支撑起来,但后续的师资引进这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余怒涛表示,在“十四五”期间,结合“青苗计划”,学院会努力引进一批优秀的青年博士来完善会计学院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
“评上教授时我还是很激动的,我的职称晋升在我们同学里是最快的,这也激励我以后要更加地努力,让自己进步,也帮助别人进步。”每当看到学院的老师获得高级别课题、职称晋升或是学生获得学术成果时,余怒涛由衷地感到开心。“当你能够帮助一个人进步时,你的内心会便会产生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也让我自己觉得很感动。”
为人师者
努力让学生获得成长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从教十余年,余怒涛一直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余老师有令人敬佩的一面,也有极具亲和的一面。他对于我来说,亦师亦父亦友。”2017级博士张华玉是余怒涛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生,她说自己的性子是属于比较急的那种,但只要跟余怒涛老师讨论,就急不起来。“特别踏实,感觉什么问题到他那儿,都能四两拨千斤。”当论文入选分论坛需要汇报时,余怒涛总是让张华玉去汇报,给她锻炼的机会,并在汇报过后与她复盘,哪里做得不好,哪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会更好,余怒涛都一一详细地跟她说明。
“我也是慢慢学着当老师的,最初并不适应‘老师’这个身份。”余怒涛说自己年轻时易冲动,后来慢慢地在与学生长时间的相处中,他开始习惯并爱上这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都令我感动,也让我由衷地拥有真正的成就感。”余怒涛说,当得知自己的学生全科通过CPA考试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难以言喻。
余怒涛认为一个“好学生”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有好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余怒涛很喜欢运动,喜欢游泳和健身,有时间也会组织学生去爬山。二是要有好性格,注重情商培养。不要只是为了考试和考证而学习,也不要只知道学习,要学会平衡好学习和生活。三是要懂得规划,从入学时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制定好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虽然工作繁忙,但余怒涛仍坚持在每周四晚上召集研究生开会,了解他们近期的情况。讨论论文时的余教授是严肃、让学生们“害怕”的。会计专硕1601班赵立萍同学说:“余老师每次修改我的文章都很仔细。大到文章的框架,小到一个标点符号,或者一个措辞不当的地方,都会帮我在纸质版本上圈出来,修改过后再返给我。”每每在批评学生后,余怒涛就会告诉学生说,不要因为害怕批评就不敢去找他,这样的小细节让学生感到非常暖心。课余,学生们也很喜欢与余怒涛开玩笑、一起玩桌游。
“老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余怒涛谈到与学生相处时表示,“很多东西我可以教给学生,但同时我也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我也不懂,这就促使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我现在的很多时间不由自己决定,但是在可以安排的情况下我依然会制定计划。”小到起床时间,大到课题申报,余怒涛都会列出详细的计划。他认为计划会让人有紧凑感和压力,每个人都有惰性,但一定要努力去克服。“我的学生总能在deadline(截止时间)前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余怒涛要求学生一直要不断计划、不断完成,这样人生才会一直很充实,不会浪费时间。
每一段征程的结束都是下一段征程的开始,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余怒涛感到任重而道远。随着国家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西南边疆地区高校的一名教师,作为会计学院专业和学科的带头人,他深知,不论是个人还是学院,未来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新的挑战,他将一如既往地怀抱热望,坚定而从容地踏上征程。
文字 | 袁航 苗玉薪 段长江 张滢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排版 | 袁航
编辑 | 吴炳昕
实习编辑 | 袁航 王照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同心战“疫”丨做疫情防控的“排头兵” ,做青年学生的守护者 ——机电学院学工队伍携手共抗疫情
- 市政协副主席匡中远一行到我校调研创本工作并捐赠图书
- 创校史|滨医2020级学子陈玉娇获全国残运会两项冠军
- 再见,我的军训时光
- 直播预告|@所有高考生,华清与你相约云端,不见不散
- NIVA开放月! 2021级新生暑期参观校园活动
- 美!昨晚刷屏的晚霞被我们“抓”住了
- 一封家书,讲述百年党史
- 重磅!大工斩获辽宁省科学技术最高奖!6项一等奖!
- 2021年各省(区、市)考生报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相关安排| 持续发布
- 少年工匠|永远向阳奔跑的少年——李富国、王鲁杨、李玉莹、杨文欣
- 应急管理部调研组一行来校(院) 调研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