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中,爸爸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有的爸爸,用优良的性格、品行言传身教,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会让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然而有些爸爸,却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成为了孩子心中的“反面教材”。
比如下面这4种爸爸,就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缺席的爸爸
从前几年开始,“丧偶式育儿”现象就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在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一直是“隐形人”,和爸爸的互动、交流都很少。“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
我有一次打出租车,司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做儿童教育的。那个司机当时就看我一眼,说:‘老爷们还搞什么儿童教育啊?教育是孩子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很多爸爸都觉得,陪伴和照顾孩子都是妈妈的事情,自己只要努力工作,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就行了。其实,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妈妈无法替代的。
我们都知道,爸爸对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性别认知、责任感的树立、勇气、毅力等品质的培养有着先天的优势作用。童年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在自信心、情商、创造力方面的发展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而爸爸的缺席,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迷失,比如:男孩子缺乏“男子气概”,女孩子不懂如何与异性相处。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说过:“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一个愿意对家庭、对孩子用心的爸爸,从不会用“忙、没时间”当借口。比起物质,孩子需要的是和爸爸之间实实在在的情感交流、游戏互动。每一刻的亲子时光,都会成为孩子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孩子的成长就那么几年,对爸爸来说,在工作之余,尽量多花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多和孩子创造属于彼此的回忆。对妈妈来说,学会适当“偷懒”,给自己放个假,给爸爸表现的机会;把目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或另一半身上,提升自己、经营好夫妻关系,会更利于爸爸参与到家庭和育儿中来。坏脾气的爸爸
生活中,很多爸爸在工作中遇到烦心事,回家看到孩子不听话就容易把火发在孩子身上,情绪管理能力差,遇到事情就喜欢朝家人、孩子发脾气。爸爸的坏脾气,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也容易破坏家庭的和谐与温暖,伤害夫妻、亲子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朋友,对爸爸的感觉就是小时候又爱又怕,长大了剩下同情和恨。脾气暴躁的爸爸,一点事不顺心就会发脾气、黑着脸,朝她和妈妈说狠话。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在修理凳子,让她帮忙找一个小钉子,她找了一会儿没找到,爸爸就急吼吼地过来自己找,一边生气地摔东西,一边责怪她“没用的东西!”类似的事情给她造成了童年阴影,导致她长大后对于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看到别人生气心理压力很大,总觉得是自己的错。而且,她非常绝望地发现,自己毕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反而越来越像爸爸。坏脾气的爸爸,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也会把坏脾气”传染“给孩子,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和人生发展。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不管遇到再大的事情,都要冷静、淡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爸爸,应该做好家里的“定海神针”,让家人感到安心。对家人好好说话,温柔待人,永远是家庭幸福和睦,孩子快乐成长的秘诀。
爱玩手机的爸爸
北京卫视的一档节目中,一个7岁的小男孩委屈地告诉主持人:爸爸平时总是玩手机,不陪他玩。“每次爸爸在玩手机时,让他陪我玩,他都说等一等。”
“他让我等,其实就是不想陪我玩。”
小男孩在节目中给爸爸唱了《父亲》这首歌,因为里面的一句歌词“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他很喜欢。在他的印象中,爸爸只牵过他两次手,牵着爸爸的手很温暖。坐在台下的父亲,听到孩子的心声很羞愧,也承诺会改掉玩手机的坏习惯,多陪陪孩子。表面上看是陪孩子玩,其实心思都在手机上,孩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孩子和爸爸说话也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曾经就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感觉手机才是爸爸的孩子。如果爸爸总是把注意力放在玩手机上,常常忽视孩子、敷衍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冷漠、拒绝、不被爱。慢慢地,他会开始自我怀疑,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内心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低,造成自卑、敏感的性格。而且,爸爸沉迷手机,也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示范效应,孩子也开始对手机感兴趣,照着爸爸的样子养成爱玩手机的坏习惯。对孩子负责的爸爸,就应该懂得反省自身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玩手机可以,但要适度,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多玩手机。把时间用在陪孩子阅读、玩乐高、亲子游戏、跑步爬山等户外活动上,对彼此都是更有意义的。不体贴妈妈的爸爸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爸爸,那就是“父爱如山”。因为平时不管妈妈多忙,爸爸都像永远稳如泰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在家里,妈妈永远是最忙最累的那个人,又要照顾孩子吃穿用,陪写作业,还要做饭、洗衣、拖地,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爸爸呢,更多的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睡觉,做点事情也常偷懒,用很多妈妈的话来说就是,“油瓶子倒了都不会扶一下”。一个喜欢以工作为借口,在家庭中不作为的爸爸,很容易“成就”一个焦虑、负能量的妈妈,而妈妈又会在无意识中把这份负能量和委屈转移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教育。爸爸的表现,对待妈妈的态度,也会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变成自己的“观念”,认为男性就该是这样,或者女性就该在家庭中做这些事情,从而影响孩子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在家庭中需要父亲来让母亲感到身体上的舒服,在心灵上感动幸福。”
爸爸爱妈妈、关心体贴妈妈,看得见她为家庭的付出,会滋养妈妈的心灵和情绪,让她感觉幸福、快乐。同时,妈妈也会把这份爱回馈到爸爸、孩子和家庭中来,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良好,整个家都会充满积极、温暖的气氛。爸爸爱妈妈,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内心会充满安全感、幸福感、更加有自信、积极乐观。所以说,爸爸平时可以多和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活以及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要把所有的生活琐事都丢给妈妈,甚至常常挑剔妈妈、和妈妈争吵。没有一个爸爸生来就会做“爸爸”,都是在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中得到进步,自我成长。愿天底下的爸爸都能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引路人”,而不是“反面教材”。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
责任编辑 | 谢玉萍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