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顺利通过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总结验收
视频:安徽财经大学
“三全育人”试点高校建设巡礼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总结验收评审结果,经现场答辩、专家评审、评委会审议等环节,我校顺利通过总结验收。
2018年7月,学校获批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根据相关要求,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了“四位一体”财经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从“上”到“下”,明确育人目标。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化“三全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将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细分为22项具体项目,共87项具体工作,涉及到全校22个牵头单位,有效实现了层层覆盖、层层组织、层层参与。通过系统谋划和布局,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具体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达到了思政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可检查、可考核的工作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从“点”到“面”,创新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学校党委坚持“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重”“以美为贵”“以劳为基”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主题教育、形势政策课等载体,创建立德树人、开源创新的思想文化高地,实现“以德为先”;深入实施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改革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和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实现“以智为本”;实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体育俱乐部实施方案,打造“龙舟队”竞技体育特色项目和学生特色社团,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实现“以体为重”;制定文学艺术俱乐部实施方案,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明湖青年说”“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依托大学生艺术团等组织,营造浓厚美育氛围,实现“以美为贵”;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三下乡”暑期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感悟劳动服务的价值,实现“以劳为基”。
从“单”到“全”,聚合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学校党委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形成了以专任教师、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管理服务人员、校友、实践导师等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发挥教师骨干力量,聚焦做实课堂主渠道,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育人先育己,为教师搭建优质平台,在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上持续发力;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强化育人要求,明确育人职能,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制定职责规范,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构建全校育人共同体上充分发挥聚合作用,在提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强化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联动,利用好校友、合作企业、协同机构及兼职人员力量,提升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内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创新发力。
从“分”到“和”,遵循规律实现全过程育人。学校党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用活第一课堂、充实第二课堂、完善校外课堂,加强分类引导教育,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分需求,将育人贯穿入学到毕业各阶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辅导,保证育人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开展“启航教育”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爱国荣校、纪律安全、感恩奉献教育系列讲座,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专业思想引导、入党启蒙、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培育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在高年级学生培养阶段,重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安全和健康教育,强化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学生的指导帮扶,注重把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润物无声。在毕业年级,结合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见习实习、岗前实训、考研指导、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提升中,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梦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
近年来,学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协调互动、育人主体各司其责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使立德树人工作有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学校通过十大育人体系建设,达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绩。
“大思政”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制定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涵盖理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思政队伍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等多方面,制度保障日趋完善;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等,全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组织召开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和“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建立了校领导联系师生和听课制度,校领导班子成员走进课堂为师生讲授形势政策课,走进学院和班级,及时倾听和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及时解决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形成并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2018年,学校成为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统数学院成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9年,学校被评为全省首批文明校园,入选安徽省第一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试点高校;2020年,会计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入选安徽省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推广名单。
育人主体队伍显著加强。学校党委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在干部轮岗交流中,坚持配齐配强党口部门和党务干部,全面强化党的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才引进和职称评聘工作,坚持校外招聘与校内转岗相结合,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拥有博士学位达27人,近三年新增专任教师17人;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招聘力度,通过制度建设、辅导培训、管理考核等举措,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数量达标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初步形成;学校还建立了一支由思政骨干、专业教师、优秀学生组成的舆情监督员、舆情信息员队伍,积极参与网络评论,实时掌握舆论情况,努力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三等奖获得者、全省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等一批思政工作优秀教师。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学校党委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严格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加大建设支持力度;成立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心”“思政课创新中心”,推动理论研究、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发展。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被授予安徽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马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校级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教育部增列为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2018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连续3年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与此同时,学校着重从统一思想认识、完善组织架构、优化制度设计等方面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强化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学校印发《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大赛,课程思政大讨论和教学设计活动有序开展,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效应初步显现。目前,我校获批首批省级课程思政先行高校,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1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3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1门。遴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0门、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5个、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专项教研项目25个。2020年学校加入全国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
育人成效进一步凸显。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着力构建协同育人、特色育人体系。加强“三进”工作与现行教育教学体系的融合研究,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育人工作,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引领带动育人资源的统筹整合,形成育人合力;努力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推进、“专业培养”与“五育并举”协同推进、“校内育人”与“校外育人”协同推进,形成了各方联动、齐抓共管、贯穿全程、融入日常的“三全育人”工作新机制,育人成效进一步突显。4个党支部获教育部和安徽省新时代“双创”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学院党委获安徽省标杆院系培育单位;近三年共有16名同学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坚守诚信的感人事迹和励志典型。《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人民网等媒体对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成效进行了集中报道,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育人资源,强化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和凝练具有财经特色的育人品牌。为全面总结和展示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阶段性成果,遴选了一批育人理念特色鲜明、工作举措创新有力、能在校园内外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的案例汇编成册,案例内容涵盖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等工作的典型经验,充分展示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以此发挥育人示范作用,积极营造育人氛围。下一步,学校将在加强理论支撑、夯实组织基础、强化队伍建设、深化协同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夯实条件保障、拓展实施路径、推进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坚持经验总结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和一体推进结合,更好地联结育人力量、激活育人主体、抓好育人对象、统筹育人要素,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本期编辑
策划|安财新媒体工作室
责编|郭若冰
校对|王梓辰 孙宇辰
编审|吴晓黎
投稿邮箱|acxmtgzs@126.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