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上,忆方老

大学 作者: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4-04 23:21:28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讲究养老送终的,人生际遇,让我们能够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方老相遇,能够陪伴学院离休教师方桂馥老先生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这对于我们万余名师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老的精神遗产也值得我们很好的梳理、继承和发扬。

让师生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是2014年的那个寒凉彻骨的隆冬,我们清晰地记得,寒风萧萧里那位九十余岁的前辈怀揣一个掉了颜色的小包裹蹒跚来到学院工会的那一刻,宛如这整个冬日里的暖阳一般,感动得在场的工作人员泪不自禁的一幕......老人带着遗嘱来到学院,提出要将积蓄30多万元,全部捐给学院,用于助学或扶贫工作。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

最初老人住的养老院,简陋的小院落,空荡荡的房间,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别无长物。老人穿的袜子破了很多洞,手绢还是用穿剩的秋衣剪的,生活得这么艰苦。学院党委书记冯庆山对他“说”,您的钱您自己留着,党和政府有政策,不会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但是他坚持要捐。2014年12月29日,在师生专程前来感谢他的现场,方老再次捐出12张存折,这一捐几乎捐出了他的毕生积蓄。除了留下以备应急所用的9400元住院费用,老人共捐出85张存折,这85张存折,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数额最多的是12000元,数额最少的只有500元,都是方老一天一天攒起来的。


方老少年离家,因病致聋,颠沛流离,终身未婚,孑然一身,可以说是苦了一辈子,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用一辈子攒下来的一笔不菲的离休金,可以说完全有条件住进环境最好的养老院里调养身体,但他为什么做出了和世人不一样的人生选择呢?这个问题方老一直在用行动告诉我们答案。方老最初住的养老院条件较差,我们便提出给老人搬到条件较好的老年公寓,为了省钱他说什么也不答应。最后李彬善意地撒了个谎,说村里马上拆迁才得以将老人搬到万盛老年公寓安享晚年。为了一床旧得不能再旧的被子,又和他“斗争”了半天。一向温和的老人看到他的旧被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床新被子,多次找李彬“闹”,说什么也要拿回旧被子。因为接触久了知道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就是贫困学生,只得再一次骗他说洗干净送给贫困生了他才作罢。有时候,我们帮忙整理老人的衣橱,会发现橱子里莫名其妙多出好多旧衣服。一打听,原来在养老院的其他老人去世后,方老会去拿一些能穿的衣服回来,这样他就省下了为自己添置衣服的钱。方老这位百岁老人在旧社会到新中国的历史转换中,最能对穷苦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他在国家命运沉浮中,最能体会个人对人格和责任的坚守到底有多么重要;他在伟大祖国成就的伟大事业中,最能清醒的认识到薪火传承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使命和担当。


方老青年时期是在金陵大学接受的高等教育,金陵大学诞生于1888年,是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同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当时社会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享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之美誉,是南京大学的前身。由于旧社会的动荡战乱,让方老未能安心做学问,与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怀揣着一颗热忱的火热的发烫的心流转于北京、保定等地,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艰难地探索着。

直到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当伟人发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最强宣言时,他的书桌安静了,红日初升的到来让他值得为之付出一切......

1958年,他来到沧州地区农科所(现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后并入我院),从此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方老一生有三大嗜好,一是爱读书。听农科院的老人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读书看报,不但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每个周末还要徒步走着去市里的图书馆看书,一看便是一天,坐拥书城让他忘记吃喝。后来每次师生去看望他,他只要不是在休息,就一定是坐在窗边读书看报,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98岁高龄,直到眼睛实在无法看清字。二是爱喝浓茶。他经常把半袋茶叶倒进大茶缸里,茶叶馊了也舍不得倒掉,直到喝得没味道为止。三是爱吸烟。虽然爱吸烟,他却舍不得买卷烟,每次都是去附近村里的集上买烟叶抽。方老自己没有孩子,却非常喜欢小孩,同事家的孩子他都喜欢摸一摸,逗一逗。他在养老院休养的时候,村上定期赶大集,他经常去转一转。那时候只要看到有小孩子在路边和父母摆摊儿,他就通过纸笔和孩子交流,问“几岁了”“在上什么学”“功课难不难”等问题。因为心疼孩子,老人每次都会掏出身上所有的零钱,塞进孩子口袋里,让孩子买书本、铅笔。方老身在井隅,心向星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始终是他关注的重点,他把教育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对贫困学生饱含深情,天下大同和苍生有爱始终是他的终极理想和追求。

在方老的带动下,学院设立了“方桂馥助学金”。“方桂馥助学金”就像是一颗小种子,播撒着爱心,播种着希望。在“方桂馥助学金”的引领和感召下,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默默地向“基金”里添叙爱意,使得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爱的接续和传承的基石越来越夯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播撒下爱的种子,就必然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方桂馥助学金”收到方桂馥老人捐款共计517930.17元,学院又先后从助学基金中补充184703.55元,社会爱心人士捐款250000元,至今“方桂馥助学金”余额648633.72 元。截止2020年底,已有7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资助,资助金额304000元。


2018年春,学院商议,方老离开学校多年,趁他身体还硬朗,再请他回“家”看看,看看学院的变化,并举行“新时代的百岁雷锋感恩仪式”。我们想弘扬方老的精神,不单单是颂扬方老的善举善行,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这位世纪老人在人生重大选择面前,始终与国家命运心心相系,在历经岁月洗礼后,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在遍尝人生坎坷和磨砺后,始终保持对人生的坦然和对善良的坚守,即使人生迟暮,仍然用大爱的方式让我们为之动容和感动。他的事迹和拨下的爱心种子已然在广大师生中生根发芽,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让我们学院上下最引以为傲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8年4月3日,怀着无比崇敬、感恩的心情,我们把最为尊敬的方老请回了家,受资助的学生们推着方老在校园里走走转转,他对3D打印等新技术很感兴趣,看到学校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很欣慰,和农科院的老同事聊聊天让他很高兴。当老人来到仪式现场,大家都自发起立鼓掌。那天,我们和他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同感受学院在新时代呈现的新生机、新风貌、新变化,重温他感人肺腑的爱心故事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活动最后,受他资助的学生们唱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便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礼赞啊,他们因为贫穷可能只是小小的苔花,但方老的大爱就像阳光照进他们的世界里,让他们能如牡丹一样盛开怒放。


方老远在安徽的亲人,看到了媒体报道后,得知97岁的叔叔还健在,并且还做出如此义举,全家人都感到惊喜、骄傲。2018年7月,小侄儿方继昌给冯书记写来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家人对学院照顾方老的感谢之情。信中写道,方老有三个侄儿,大侄儿83岁、二侄儿81岁、小侄儿73岁,身体都很好,他们也很支持方老把积蓄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并且动情地写了一首七言小诗“沧桑七十云烟过,有幸知叔仍康宁。桑榆晚景逢盛世,祝您幸福越百辰。”我读后非常激动,漂泊了大半个中国,历经了半个多世纪,方老如能在晚年和家人团聚是何等幸事。冯庆山细心地马上嘱咐张虹将这封信打印成比较大的字体带给方老,征求他的意见,并叮嘱她务必带名学院的医务人员一起去,徐徐地说,不要让他太激动。方老看完信后,立即写了一句话,“同意侄儿来沧州见面”,紧跟着又写了一句,“路费全由我负担”。方老还是那个方老,永远为别人着想,心思还是那么细腻,那么如阳温暖。


受到学院的热情邀请后,方老的二侄儿方继武和他的老伴,两位80多岁的老人,从安徽芜湖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沧州。当方继武站到方老面前,说:“叔叔,我们来看您了!”方老的脸上剧烈抽动了几下,他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大家扶着老人坐下,叔侄俩立即开始了上交流。方老一连写下许多个名字,这些都是他在老家的亲人和朋友,他迫切地想知道这些人的情况。方继武一个个为叔叔解答,由于家族大,变化也大,所以有些人最终的消息他也不了解,只能把他知道的一个个“写”给叔叔。当叔侄俩说起两人在一起的回忆,几十年没怎么说话的方老,激动地说:“我见过你!” 话语虽短,亲情却满溢。由于战乱及天灾,在方继武还未出生时,叔叔方桂馥十几岁就离家漂泊奋斗。叔侄仅仅在解放前见过一面,当时方继武只有几岁。半个多世纪以来,家乡的亲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惦记方老。



方老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一,那一年正赶上9月10日,对方老来说真可谓“三喜临门”,既是教师节,又是他的生日,最喜悦的是和亲人跨越千里的久别重逢。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中午党委书记冯庆山和院长杨静利赶去为方老庆生。大家围坐在一起,切开生日蛋糕,送上芬芳的鲜花,冯书记代表万余名师生,侄子代表家人共同祝福老人健康长寿!那天方老特别高兴,方继武对方老写“叔叔,您的爱心壮举,扶贫助学,值得我们学习,全力支持!学校把您照顾得很好,我们都放心了!”

方老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在建党一周年的时候,他就出生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先生的家乡——安徽省安庆市。之后至青年时期,仅是求学历程,就辗转四省七地,可谓颠沛流离。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又以百岁的高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他写下遗嘱,捐出了一生五十余万元的积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这不仅是一笔善款,而是他一生高尚品格的积蓄,是善良和爱心的传递,是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长者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许下承诺、立下壮志,是啊,方老正在用一位百岁长者那无声而有为的知行合一的善举,铿锵有力地践行着党对于人民所作出的铮铮誓言。方老是我们沧职的宝贵财富,是沧州这座“好人之城”的具体体现,是我们的事业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一个具体的力量源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语道破了千百年来贫苦像百姓的影子与他们终身不离。然而,中国共产党擎旗而上,用百年的时间,齐力拔山地斩断了这萦绕百姓千年的穷根!常看报纸的方老,口不可言而心里明白,千年前杜工部诗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日子真的来了,方老的心愿了了

  

2021年1月27日,我们一起送了方老最后一程。冯庆山、杨静利、孙勇三位噙着泪一起为老人穿上了寿衣,老人安详的模样让人欣慰,我想老人在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定然对自己的一生是没有遗憾的,他用自己的一生所为诠释着无量大爱的铮铮誓言。妆裹穿好了,大家向老人深深地鞠躬,房间里没有任何声音又好似赞歌不断,大家用最无声的默哀、淌满眼泪的脸颊送别了最敬爱的方老……

方老的遗物非常简单,一个搪瓷缸,一个烟斗,一些旧衣物,一堆落满灰尘的证书,作为一名教师,终其一生,荣誉于他很轻,但学生于他很重。在方老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是他永远的学生。可以告慰世人的是,老人走的非常安详,没有痛苦,他就像是睡着了一样,百岁离世、无疾而终,这也是让我们在痛苦之余稍许安慰之处吧……在处理老人后事时,我们征得了方老家人的同意并遵照了老人的遗愿,唯有一件事我们拧着他,选了一个最贵的骨灰盒,方老节俭一生,就请允许我们为他奢侈一次吧!

受他资助学生如今都沿着他的足迹坚定前行,他,可以欣慰地走了。张家怡现在是沧县李天木乡北阁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她说,“现在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您是我的榜样,我会铭记您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向您学习,把您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马玉鹏现在是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司法所的一名人民调解员,他说“方老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您的精神我会永远铭记于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也会秉承着这一理念去帮扶更多的学子完成他们的学业梦、中国梦。”还有太多太多的孩子都在官微后台留言,他们说,“爷爷,您放心地走吧,我们不会给您丢人……”

方老去世以后,在他的第二故乡沧州乃至全国,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同事、学生和所有被老人事迹打动的人们,无不在深切地怀念他,尤其是媒体朋友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纪念文章,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沧州日报、沧州发布、沧州晚报等数十家媒体和平台都在弘扬方老的事迹,沧州市楹联学会以诗哀悼方老“桂影摇香,每向园门温馨学子;馥荫铺路,且于运水祭师魂”,万盛老年公寓的亲人们自发凑钱送别方老,学院和方老的后人要为他树碑立传,无数知名的不知名的网友纷纷留言悼念,一位无欲无求的百岁老人的身后能得到如此强烈的反响,在社会上能得到如此丰厚的纪念文字,足见方老的人格精神和人生智慧是有何等的魅力。

方老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方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沧职人普遍的价值认同,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会根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并代代传承,这将是我们之所以是沧职人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我们也向方老和全社会郑重承诺,在我们学院,爱心可传承、精神永流传!清明雨上,忆方老……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