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赵一曼的“示儿书”

大学 作者:安徽大学 2021-05-15 23:42:03

《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选取了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素材,包括贺页朵的“宣誓书”、傅烈的“绝命书”、寻淮洲的“请战书”、王尔琢的“托孤书”、卢德铭的“行军书”、张朝燮的“两地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左权的“决心书”、陈然的“明志书”,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 ★ ★


解读红色家书,传承先烈之志,

学习百年党史,坚守入党初心。


家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而有的家书,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家族后辈,更燃沸了无数国人心中的家国热血。《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中选取的赵一曼的《示儿书》便是这样一封满怀壮志,催人泪下的书信。





60岁的退休工人陈红,一直珍藏着一份特别的信件。这是83年前奶奶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虽然不是原件,只是父亲的手抄版,但随着岁月的沉淀,它在陈红心底的份量越发沉重。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宁儿,是陈红父亲陈掖贤的小名。陈掖贤的母亲,名叫李坤泰。另外,她还有一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化名——赵一曼



曾经纵横驰骋于东北大地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却是一个地道的川妹子。她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27年9月,赵一曼被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里,她与同是黄埔军校出身的陈达邦相识并结婚。婚后不久,已有身孕的赵一曼接受党组织安排,辞别丈夫,回到国内从事地下工作。



1932年春,赵一曼将不满3岁的宁儿送到了汉口,交给丈夫的堂哥陈岳云抚养,并留下一张母子的合影,从此杳无音信。



1950年,陈掖贤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也正是在这一年,随着电影《赵一曼》的上映,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尤其她面对日军各种残忍酷刑,仍旧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了无数观众。

但是,赵一曼的真实身份,当时却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直到1956年,已经在北京工业学校任教的陈掖贤,才终于得知自己的母亲就是赵一曼的消息。



1957年,陈掖贤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第一次见到了母亲留给他的遗书。

这是赵一曼1936年8月2日就义当天写下的: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看到这遗书以后,父亲说他当时很伤心,因为,难过得很,他就找人要了纸和笔把遗书抄回来。回到家以后,他就用钢笔扎自己的手(臂),就在手(臂)上,在这儿,扎了“赵一曼”三个字,就一直到他死,那几个字都在手(臂)上。”



“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于1935年作于狱中



读 史 有 感

1921-2021



回顾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品读赵一曼烈士的“示儿书”,平凡的文字中,既包含着赵一曼烈士作为一名革命者对于信仰的坚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包含着她作为一位母亲,对于孩子的殷切关心和爱意。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义务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肩负起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强大的生力军。  

——哲学学院  

2019级本科生夏小荷




革命烈士赵一曼,把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战之中,不幸被俘后也宁死不屈,给嗷嗷待哺的幼子留下了一封家书,给前赴后继的革命后辈留下了一身傲骨。家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身正气和慈母大爱,令无数人潸然泪下。当年的战争早已远去,但这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者,这是血与泪的回忆,也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舍,无论是历史还是当前,英雄都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骄傲,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英雄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身为中华儿女,我们要将英雄的力量传承下去,要将革命的壮丽诗篇传唱下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商学院  

2020级本科生漆梦怡




赵一曼,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而她的本名李坤泰却鲜为人知。她在诗中写道“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诠释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节。为了四万万中国人的幸福,她毅然放弃自己一家三口的幸福,投身于反满抗日的斗争之中。面对敌人的暴行,她不卑不亢,坚决保守党的秘密,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正是这样一种革命大无畏精神,感动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传承先辈的遗志,用自己的努力,为实现今天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20级本科生汤磊



★ ★ ★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百年后的今天,敌寇已除,山河已安,神州似画,盛世如花。而那些一封封以血为墨的家书,必将成为永恒的家国记忆,根植在每个国人心中。



来源|共产党员网

文案|任   瀛

排版|沈一凡

视频|沈一凡 彭建茹

责编|阮佳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