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 我失骄杨君失柳———李泽浩先生画述党史《战友》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
1957年5月11日
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从被捕到牺牲的十多天时间里,杨开慧经历五次提审,受尽折磨,但宁死不屈。
敌人逼问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坚定地说,“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杨开慧
(1901.11.6-1930.11.14)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生于长沙县板仓。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
1913年,杨昌济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亲迁往长沙,并在这里认识了毛泽东。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举家北迁。这年9月间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北京,在这期间,毛泽东和杨开慧有了更多的接触并开始相爱。
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回到湖南长沙。同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文化书社,杨开慧予以资助并参与书社活动。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就在这时,她和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名女性党员。同年,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书记,杨开慧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个职务,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和毛岸青也来到上海,协助毛泽东开展工作,并同向警予一起组织女工夜校。
1923年毛泽东回湖南,在小吴门附近的清水塘22号住了很短时间,又要赴广州。杨开慧挽手相送,毛泽东强抑感情,赋诗安慰:“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
1925年2月,杨开慧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同年12月,杨开慧离开韶山转往广州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
1927年夏,武汉国民党政府反共,杨开慧带着孩子回长沙郊外老家。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潜回湖南,秘密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8月16日,他又在开慧的陪伴下潜入长沙,日夜进行暴动准备。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要堂弟杨开明送一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这次话别,竟成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永别。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敌人逼问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坚定地说,“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开慧都坚定不移地支持毛泽东的事业,并在艰难的岁月中给三个孩子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战友
李泽浩 许宝中
1976年
布面油画 198x116cm
中国美术馆收藏
《战友》创作于1976年,这是一幅上个世纪后半叶广为中国人熟知的经典佳作,是以毛泽东、杨开慧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历史画,并以他们早年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为背景。天上乌云翻滚,江中百舸争流,苍茫中的湘江,橘子洲头和船舶都笼罩在压抑沉闷的气氛中,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毛泽东和杨开慧同志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下,却昂首挺胸,迈步向前,去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去发动广大工农群众起来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眉头微皱,眼睛坚毅地凝视着远方,任何艰险也无法阻挡他们争取革命解放的决心。
画面采用灰色作为全画的主色调,突出表现了早年在长沙,毛泽东和杨开慧在白色恐怖下从事革命活动的艰难。画家用深沉、凝练的笔触准确地刻画出了两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轻人坚毅的身影。
画家李泽浩和许宝中,经过十几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创作完成油画《战友》。
这幅画最初的构思是一幅肖像作品,有如毛泽东和杨开慧合影的历史照片。很快作者就觉得这远远不够,应该更深刻地表现他们的战友之情,表现毛泽东和杨开慧并肩战斗在湘江之畔的风雨历程。
《战友》连续三次在全国美展展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荣获辽宁省优秀文艺创作奖
1977年,参加“双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2年,参加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
2011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2003年,作为特种邮票出版发行
李泽浩,著名油画家,1939年生于辽宁省辽中县。
1955年进入鲁美附中学习,完成学业后随即升入鲁美油画专业继续深造,先后师从万今声、乌叔养等前辈;196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至退休;曾任油画系党支部书记、美术教育系主任、教授。
李泽浩先生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艺术家,始终把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职业和使命联系在一起,可谓心系国运,艺以载道。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明确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李泽浩先生就是被这样的精神塑造起来的那一代鲁美人的典型代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他也在思考和探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大众火热的激情和真情实感。
李泽浩先生的艺术创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二是现实创作。纵观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讴歌红色历史,彰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面对五四以来的历史长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群众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与建设,李泽浩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语言,给予了充分的表现。
李泽浩先生为人正直诚恳,工作兢兢业业,为大家所公认。他从教从艺已半个多世纪,可谓硕果累累,桃李芬芳;在教学、创作、管理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他在任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的15年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美术师资,并和兄弟院校同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研究会,极大地推进了全民的美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
选自 《李泽浩先生》韦尔申
2015年8月
1923年,毛泽东又要去广州参加重要会议,这次杨开慧有身孕无法同行。分别那天,杨开慧送到车站,毛泽东强忍悲痛,赋诗《贺新郎·别友》。
这是青年革命家毛泽东的离愁别绪,兼写身世的凄凉与哀怨,充满了阴柔之美、阳刚之气。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当年,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就“骄杨”一词问作何解,毛泽东回答:
女子
为革命而丧其元
焉得不骄
文字 I 邢瑛
图片 I 邢瑛 耿萌萌
编辑 I 邢瑛 陈雪
审核 I 张佳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