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们#大医的红色印记

大学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 2021-04-07 13:52:36

@东北财经大学

创建于建国初期的你们

随祖国一起成长

为新中国财经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连医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医科高校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

大医人始终秉承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时间:1947年


关键词:建校、关东医学院 王布君

1945年8月22日,苏军解放旅大,10月中共大连市委成立,11月8日成立了大连市政府。日本的政权机构和财产亟待接收。东北军区于1946年4月派黄农(改名王布君)进驻大连,在中共大连市委领导下兼任大连市卫生局长,组织接收医药物资,解决部队卫生后勤问题。

1947年初,王布君向旅大市第二届临时参议会建议成立大连医学院,2月1日,旅大行政联合办事处正式作出成立大连医学院的决定,并任命王布君兼院长。学员除由胶东军区卫校调来部分外,并在大连公开招生和从辽东君正大学分校转来一部分,共有学生200余人。4月19日,大连医学院改名为关东医学院,并于1947年5月4日举行了隆重的创校典礼。


王布君于1948年6月奉调哈尔滨东北军区总卫生部工作,10月南下,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1950年调外交部,历任礼宾司代司长、苏联东欧司司长、亚非司司长,并担任过驻民主德国使馆参赞,驻肯尼亚、刚果、联邦德国大使,1977年病逝于北京。



时间:1949年——1950年


关键词:大连大学医学院 沈其震

1949年4月,大连大学成立,关东医学院并入大连大学,更名为大连大学医学院。由中央委派沈其震同志任院长,学校也开始实行正规的五年学制医学教育,主要是临床医学。

1950年,沈其震院长在大连大学医学院教职工大会上讲话


沈其震院长因解放区人才匮乏,便设法动员、组织大批专家、教授从国外及国统区来到解放区,仅从香港来到大连的国外华侨学者就有数十人,其中有许多专家、学者在大连医学院工作,为大连医学院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沈其震,曾名沈君实,湖南长沙人,青少年时代师从徐特立,曾就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新四军第一任卫生部部长和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大连大学医学院和大连医学院首任院长,后历任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是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咨监委员会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理事,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组组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医、卫、体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等职。

沈其震老院长简介



时间:1950年——1953年


关键词:抗美援朝 细菌战 魏曦 何琦

1950年7月,大连医学院刚刚从大连大学中独立出来,8月27日,美帝国主义侵犯朝鲜的战火就蔓延到我国东北的临江和安东(今丹东),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大连医学院的教师、职工和学生,纷纷举行集会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并联合提出抗议书,在报纸上发表抗议文章。


1950年10月30日,大连医学院成立了抗美援朝委员会。旅大地区为接受从抗美援朝前线运来的伤病员,成立了一批战伤医院,其中第一医院由大连医学院负责筹组,设病床500张,第一医院很快建成开院接受伤员。11月初,组织了以崔铭勋为队长的抗美援朝手术队,于11月下旬到达北满,负责林口、鸡西、密山三县战伤医院1500张病床的手术任务,抢救从朝鲜战场撤下来的伤员。

1953年春,周恩来总理(右二)探望旅大市第一战勤医院志愿军伤病员


1952年,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和中国东北进行细菌战,大连医学院组织师生成立防疫大队,经过培训奔赴各地扑灭毒虫,进行免疫接种和宣传防疫工作。同时,大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魏曦、医学昆虫学教授何琦等参加了中央卫生部组织的美国进行细菌战的调查团,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经过两个多月的现场调查,调查结果以确凿的证据发表在以英国李约瑟博士为首的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调查团关于《美国在朝鲜和中国东北进行细菌战的事实》的调查报告上。魏曦、何琦二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52年,朝鲜人民军卫生部部长(右)到中国人民志愿防疫检验队驻地访问,与检验组长魏曦教授(左)握手。


时间:1969年


关键词:支援三线 举校南迁 遵义医学院

1965年5月,卫生部根据中共中央4月《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决定,将当时的大连医学院迁往四川省。接到通知后,大连医学院立即派人向中共四川省委请示和接受任务,选定院址在自贡市,确定在校学生规模1500人,经初步设计,向卫生部编报了设计任务书和1966年的基建计划。

1965年10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决定大连医学院改迁贵州省。国家计委于1966年1月11日批复卫生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将大连医学院迁往贵州省遵义市,列为国家内迁基建项目,迁校后改名为遵义医学院,在校学生规模定为1300名,学院迁建总投资340万元。

南迁初期的遵义医学院


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到1969年初, 7万平方米校舍终于在遵义市的一片丘陵山冈上按计划基本建成。经卫生部斡旋,铁道部开放“专用列车”直达遵义,人员和物资分两批搬运输运。大连医学院师生都毫不例外地听从了党的安排,仅用80天就把各教研室的全部仪器设备,甚至每一个试管,每一张组织切片都仔细地包装好,整整装了100多节火车皮,安全运抵遵义。经过4天多的旅程,5月9日下午1时,大连医学院南迁专列抵达遵义市,大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遵义医学院。

大连火车站欢送入黔医疗队 




时间:2015年至今


关键词:援藏 那曲

大连医科大学作为辽宁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牵头单位,自2015年以来,共选派全省医疗人才117人次(含柔性专家19名),赴那曲市人民医院精准帮扶,其中,学校选派医疗人才53人次、占全省45.3%。

援藏队员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成立首个援藏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雪域高原高高飘扬。在世界屋脊上成立高原病研究院,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援藏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健康卫士”“最美医生团队”等荣誉称号;援藏队员高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该团队主持的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项目(课题)《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及互作机制的研究》,是那曲市卫生健康领域首次获得中央级重大科研项目;《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精准施策,助力西藏那曲地区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项目于2020年入选教育部第三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脱贫典型项目,为辽宁省唯一入选项目。




时间:2020年


关键词:抗疫 雷神山 医护人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学校共有3100余名医务人员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先后分三批派出36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348名医护工作者元宵夜驰援武汉的壮举更是感动了全国。大医所在的医疗队在雷神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510人,治愈出院473人,实现出院患者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自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共有825人次、7个集体受到国家、省市表彰。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徐英辉和刘志宇两位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徐英辉同志同时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辽宁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被授予英雄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1947年,大医诞生于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

2021年,我们走过了74年不平凡的历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也即将迎来百年华诞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大医的红色基因将永续传承

为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全部力量


@大连交通大学

你们始终坚守大学使命

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你们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

百年路上的我们

我们一起走过

未来的路上

我们携手前行

共创美好明天


@大连交通大学

请接力,继续讲述红色校史故事



文字编辑:宣传部丨总第1155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