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一生,写满了“拯救”二字

大学 作者: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2021-05-23 11:29:53

 

5月22日13点07分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


5月22日13时02分

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


两位国士

一位将国人从“饥饿”中解放

一位将人们从“病痛”中拯救

今天,两颗“巨星”陨落

而历史的灿烂星河中

他们的光辉永存


“杂交水稻之父”曾是一名“空军苗子”


很多人不知道

这个“在田里操劳大半生”的农业专家

曾经还是一名“空军苗子”

 

抗美援朝期间

空军从西南农学院800多学生中选拔飞行员

经过严格的体检,只有8个人合格

袁隆平名列其中

但后来前线局势缓和

又响应当时的经济建设

袁隆平继续留校学习,未入伍


青年袁隆平


大学毕业后

袁隆平和他的同学被分配到全国各地

走上了农业科研的道路


中国人吃不饱饭?“不可能了!”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

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1961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

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

水稻亩产会上千斤

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

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

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他耗时9年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1976年到1987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袁隆平(左)与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的科研人员在田间研究杂交水稻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

当记者问他

会不会害怕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他坚定回答,“不可能了”!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18年的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

袁隆平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到场

只能通过视频发表得奖感言

 

他说自己还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随后不到一年

塔克拉玛干边缘

袁隆平团队试种的“海水稻”就安排上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水稻获丰收


2020年11月

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

在湖南突破1500公斤(3000斤)


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


2021年5月9日

三亚早造水稻测产

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

这是袁隆平团队

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

首获丰收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查看试验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中国的杂交水稻,也早已走出了国门

在袁隆平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

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

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

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袁隆平先生曾说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也确实用一生的时间

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我这位老人现在也要与时间赛跑”


2019年

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

进京之前

袁隆平先是下田跟超级稻告别

回去后的第一件事

还是下田



彼时,“90后”的袁隆平

尽管身体大不如前

却依然“管不住”他那双迈向稻田的腿

“收不住”他那颗向着水稻的心

一有功夫就跑去下田考察:

“要加倍努力工作”

“我这位老人现在也要与时间赛跑”

 

如今,他的“赛道”已空

后来者,必将沿着创新与奋斗这条路

接续前进



从医75年

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


吴孟超这个名字

或许你并不熟悉

但在医学领域尤其是肝脏外科领域

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吴孟超院士(中)在手术室内工作


他带领同伴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

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他主导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

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病理标本库

培养了最多肝胆外科领域的优秀人才

 

即便做出了这么多开创性贡献

但吴孟超看重的并不是创造奇迹

而是救治生命

官方统计数据

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

他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


大医仁心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1939年,吴孟超从马来西亚回国

经努力考入同济医学院

在战火硝烟的年代

他选择步入医者的行列

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

去医治那些受伤的同胞们

 

在同济医学院

吴孟超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

裘法祖曾有曰: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

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这份信念,同样深深贯穿了吴孟超的一生


青年吴孟超


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

但那个年代的中国

肝脏手术被视为生命禁区

成功率几乎为零

几乎是从零起步

吴孟超进入了这样一个未知的荒原

辛苦和磨难可想而知

 

1960年,吴孟超主刀

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

此后,他更是不断突破

带领同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界的难题

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身为人民军医

吴孟超始终知道自己的责任

每个诊断都格外认真

 

香港的洪兰珍女士被确诊为晚期肝癌

医生告诉她只能活三个月

为节省费用,洪兰珍只身来到上海求医

吴孟超接诊后

前前后后共为她动了三次手术

终于把她救了过来

 

在她住院期间

吴孟超经常到病床前探望

中秋节那天

吴孟超和夫人一起提着一盒月饼

探望思念亲人的洪兰珍

洪兰珍的眼泪顿时下来了

她紧紧握住吴孟超的手说:

“怪不得大陆老百姓都称解放军为亲人,

你们待我真是比亲人还亲呀……”

 

类似的故事

在吴孟超的行医生涯中

不知已发生了多少


吴孟超与患者交流


吴孟超说

一个医生,只有好医术

成不了名医

世上所有的名医

都同时还具备另一个特点

那就是仁,对病人有爱心

 

每逢要为病人腹部检查时

吴孟超都要先搓搓手

把手搓热后再伸到病人的腹部上去

 

他坚持每做一例手术前

都要亲自为病人做一次B超检查

亲眼看看检查结果

好做到术前心中有数



他告诉自己的助手们

得了癌症的病人

常常为求医已耗尽了积蓄

对凡能用低价消炎药解决问题的

决不能给人家开高价药

要为病人节约每一元钱


96岁依然站在手术台上

“倒在工作岗位上,我会感到幸福”


在2004年

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

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

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

大到所有人都认为

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

 

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

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

他果断地说: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名誉算什么!

 

精心准备后

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

给女孩切掉了肿瘤

 

2010年那一年

88岁的吴孟超

主刀完成的手术就有190多台

 

直到96岁高龄

吴孟超依然站在手术台上

“如果有一天真倒在手术室里,

倒在工作岗位上,

那我会感到幸福……”

吴孟超这样直陈心志



“我现在90多岁了,攻克肝癌

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

所以我需要培养更多人才

把这个平台铺好

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

中国肝脏外科目前的中坚力量

80%都是吴孟超的学生

学生的学生

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2012年

吴孟超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上这样写道:

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

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

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

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今天,这个把病人一个个驮过河的大医

去到了河的另一岸

但他曾经铺好的平台

正在让后来者继续往前走

今天,我们送别国士!

今天,我们继续前行!


来源 / 中国军网微信

责编 / 赵治国

编辑 / 贺杰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办公室新媒体管理中心

微信号:SXGJSW

投稿邮箱:5691389@163.com

联系我们:程一芳(微信号chenyifan88),卫婷(微信号diedaodemogu)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