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愿世间如您们所愿,医食无忧!

大学 作者:广东工业大学 2021-05-23 11:39:36
5月22日13时02分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
享年99岁
5月22日13时07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享年91岁
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
 

缅怀!国之脊梁袁隆平

  
5月22日13时07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图 | 国士无双,袁老千古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
研究、应用与推广
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
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
因粮食短缺开始水稻育种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
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图 | 青年时期的袁隆平
 
1961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
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
水稻亩产会上千斤
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图 | 正在研究的袁隆平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
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
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他耗时9年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1976年到1987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谁来养活中国”
他给出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
“谁来养活中国” 的疑问
在此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
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相继完成
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对这一世纪问题
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图 | 正在研究的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
当记者问他
会不会害怕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他坚定回答,“不可能了”!
 
在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
他说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
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
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曾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
袁隆平这一代人
对于粮食格外珍爱
2013年,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
“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水稻产量
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
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图 | 袁隆平在看到稻谷状态后,满心欢喜
 
珍惜粮食
也是袁隆平对学生的要求
他曾表示
自己挑研究生有一个条件
不下田就不带
只有亲身下过田
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
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
 

袁隆平的梦想
“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



 
临近90岁时
袁隆平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
他说要再完成两个目标
才能放心退休
第一要做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
第二是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
将沧海变为桑田
他一直在朝着这两个目标不断努力
 
图 | 在袁隆平的研究下,如今的稻田收获颇丰
 
袁隆平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
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
长得比高粱还高
穗子有扫帚那么大
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图 | 袁隆平的梦想
 

“年轻人去奋斗去贡献
会有回报”



 
袁隆平曾寄语
正在追求梦想的年轻人
他表示
年轻人要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
不要被不好的现象所影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你不能为了钱去努力奋斗
而是实现你的理想去奋斗
你真正有了成绩、有了贡献
会有回报的”
 
图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送别袁隆平院士!
一路走好!
 
图 | 缅怀!国之脊梁袁隆平
 
送别!医者仁心吴孟超

 
5月22日13时02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
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
享年99岁
 
图 | 致敬吴老,万古流芳
 
吴孟超
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
从医70余年
他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
 

“我不过是吴孟超
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出生在福建的吴孟超
5岁时随家人到马来西亚
1940年正值国内抗战紧张时期
年仅18岁的他主动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
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后因战乱无法赴延安
遂决心“读书救国”
1956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
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
 
图 | 吴孟超完成第一例肝脏手术
 
同年,吴孟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就像当年入党誓词里说的那样
他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图 | “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吴孟超
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
为患者切除长达63厘米的巨大肿瘤
将其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图 | 手术台上的吴孟超
 
他也曾用5个小时的时间
为一名4个月大的女婴
摘除了体内的肿瘤
面对高风险,他毅然拿起手术刀
为这个孩子与死神一搏
而当年那个婴儿
如今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图 |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每次给病人做检查前
吴孟超总会先把手搓热
为病人检查完
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图 | 把手搓热,检查患者的吴孟超
 
查房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
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
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说:
“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
可对病人来讲
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
还有康复的信心”
“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
 
图 | 看望病人的吴孟超
 

“这世界不缺乏专家
缺的是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2011年,我国将第17606号小行星
命名为“吴孟超星”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
握过众多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
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
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
食指畸变,是因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
细腻灵活是为了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图 | 因为成千上万台手术而畸变的手指
 
吴孟超用自己作为医者的准则和坚守
告诉所有人:
这世界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孟超院士!
 
图 | 缅怀!医者仁心吴孟超
 
国士无双,沉痛送别两位院士!
愿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无忧!


最后

用一段网友的话与君共勉:

“当我们熟悉的一个个名字相继离开时,

我们便知道,

时代的接力棒已经到我们手上了。”




来源 |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编辑 |  江林蓉 王馨语
责编 | 杜清
审核 | 陈少徐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