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梦”,三颗“心”:致敬我们的“偶像”!
袁隆平:我有两个梦!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难时期。我当时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到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接着还说了一句话,叫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农业上增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我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突然,我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我随手挑了一穗,竟有230粒之多!当时以为,选到了优良品种,岂不是可以增产无数粮食?
第二年春天,我把种子播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一眼望去,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赶得上最初的那株水稻。我不甘心,开始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研究那一片试验田的稻株比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杂交水稻。既然天然杂交稻具有这样强的优势,那么人工杂交稻,也一定有优势。当时,遗传学理论一直否定自花授粉作物有杂交优势。我对此理论提出质疑。随后,我又拜访专家,翻找资料,最终得出结论,既然自然界存在杂交稻,那么人工杂交水稻也一定可以利用。而要想利用这一优势,首先需要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
于是,我又走上曲折的寻找之旅。
1973年,我们协作组历尽千辛万苦才通过测交找到恢复系,攻克“三系”配套难关,才有了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1995年,第二代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稻研制成功。2011年,我们又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这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已初步研究成功。现在,我们甚至开始了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的研制。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
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一直在努力。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们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我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
致敬袁老,一路走好!
吴孟超:三颗“心”
“这世界上
不缺乏专家
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这是22日去世的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曾说过的一句话
他是这么说的
也真的心甘情愿把自己“给”了出去
九旬高龄的他
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纪
却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
吴孟超院士生前曾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2018年8月31日
记者曾目睹吴老仍工作在手术台上
那天
是他96岁生日
“无论是自己从医还是考察培养学生
无外乎三颗‘心’
细心、热心和爱心”
2019年9月11日
他在再次接受
新华社记者采访时
反复表示
他常说
“我就见不得病人受苦受折磨的样子”
而为了病人,他不辞辛苦
多年的医疗工作
在这位老人身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常年握手术刀
他的右手食指已经严重变形
常年手术时用力抓地
他双脚的第二个趾头
同样“默契”地压在大脚趾头上
这些病痛曾带给他多少困难
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知道的是
在一次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后
耄耋之年的吴孟超院士衣襟湿透
嘴里还说着
“我老了,我的日子不多了……我得争分夺秒”
吴孟超院士说
他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
那就是与肝癌做斗争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这样一件事
是多么不易?
又是多么伟大!
向您致敬!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四川一车辆从山崖滚落金沙江5人遇难
- 【枣职新闻】第七届全市道德模范事迹展播(一)我院学子石岩荣获“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 2022新愿望,一起携手向未来!
- 华大师生注意啦!事关上课!放假!快递!用餐……
- 关于团组织关系转接,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 优秀毕业生专访丨李云奂:追逐梦想 永不止步
- 【转发】深耕文物优势 厚植城市底蕴!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故土引发热议
- 强军报国,有我在!
- 【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校史故事之四: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校长王化云
- 2021上半年网络诈骗十大高发骗术,不可轻视
- 新时代文明实践|人人学救急 急救为人人——学前教育一系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招聘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