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招】助力绿水蓝天,描绘未来最美风景!

大学 作者:北京建筑大学 2021-06-04 20:28:28

编者按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更好了解北京建筑大学及2021年高考招生专业情况,即日起,学校在官方新媒体推出“招生微传单”专栏,展示各学院风采及学科专业特色,敬请关注。


环能学院



院长寄语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环境和能源两大领域的技术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我们的专业即是针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而设置的。作为环境与能源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先进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形成了成熟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建筑节能、清洁燃烧、暖通空调、可持续污水处理、海绵城市与水环境生态、城市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着眼于环境能源领域的科学和实践,培养“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追求卓越的创新态度,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欢迎有志于创新的同学们积极报考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与我们并肩作战,迎接环境和能源领域的挑战!







院长 李海燕教授


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构建与风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学院简介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是学校设立最早、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环境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创新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环境生态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先后4次通过了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还招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美联合培养)班。

学院现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授权点,还招收“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建筑技术科学(热工方向)硕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10个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水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建筑用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建筑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国际合作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北京学者工作室等。拥有包括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在内的4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此外,还有海绵城市研究院、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国际科研合作中心、工业余热利用与节能研究所、瑞士万通水质分析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本科生10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学院共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93人,教授28人,副教授39人,专任教师中有73人具有博士学位,超过78%,4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近五年先后承担6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际合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超亿元。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奥本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诺丁汉大学、赫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湖西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均有一批优秀毕业生到海外高等学府深造。近几年,学院每年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的本科生比例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每年3-5人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院秉承学风严谨、崇尚实践与创新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全院超过70%的本科生在学期间,都有参与大学生科技项目创新项目的经历,每年有数十人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的各类奖励。

学院招生咨询联系方式:电话010-61209207        

 邮箱hnxy@bucea.edu.cn






教学与学术交流会合影

学生参加世界水日活动

韩国学员参观中法能源培训中心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素养,计算机、外语和现代工具应用能力,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有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生产运营、能源管理等单位从事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冷热源及区域能源等方面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能力。

实验平台

校友返校与学校教师合影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并获奖

学生在实验室专业技术平台学习


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与区域能源系统、燃气供应。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除考研或出国继续深造以外,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工业和民用建筑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安装、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城市或区域能源规划,燃气与热力工程设计、施工和生产运营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公用设备专业技术管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相关设备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支持和工程咨询服务等。

杰出校友

宋孝春 暖81级 教授级高工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理事长
 
李雅兰 燃81级 教授级高工
北京市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国际燃气联盟(IGU)2022-2025年任期主席


教授、校友、学生谈专业




郝学军 教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大量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大力提升建筑能源应用系统效率,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实现建筑、区域和城市节能、低碳、智慧和安全运行。


高春梅 燃83级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主持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燃烧系统,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为本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专业学科设置与首都建设行业密切相关,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


尹瑞 暖172 中共党员 优秀学生干部
曾荣获全国农业建环专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现保送至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旨在使建筑内部环境健康、绿色、节能,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支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四年的学习丰富了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也提高了我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以及建筑物的节能降耗等都迫切需要我们专业人才。希望广大学子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能不断创新,学有所成。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本,生产之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城市水系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水质水量并重,以水力学、化学、生物学为学科基础,以城镇和工业为服务对象,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面向未来、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在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与再生回用和可持续利用这一社会循环领域中,从事给排水工程相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国家级水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际交流

给排水专业校友负责设计建设与运行的高碑店污水

给排水专业校友负责设计建设与运行的北京市第九水厂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化学、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与管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工程经济和法规、城镇防洪与雨水管理、城市水务运营与管理、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等课程,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就业去向

本专业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四次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认证,本学科已具备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层次人才的条件。近五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去向有住建/规划/水务和水利等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城市/市政/建筑规划设计部门,建筑/市政/路桥施工部门,自来水/排水集团/水务集团运营管理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水环境监测和水质控制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有1/3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继续学习。毕业生培养质量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杰出校友

高士国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1959年毕业于北京土木建筑工程学校(现北京建筑大学)。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首都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4年被评为全国勘察设计大师。
 
张建新 北京排水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
1990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副厂长,排水集团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厂长、党总支副书记,排水集团京北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经理,排水集团总经理助理、生产计划部部长、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厂长、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排水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现任北京排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教授、校友、学生谈专业




郝晓地 教授 学科带头人 北京建筑大学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际水领域顶尖期刊《Water Research》区域主编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手段研究水的社会循环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是生命之源,作为与人类生活关联最为密切的专业学科之一,水质和水量的安全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也决定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当下呈现出的良好就业态势和发展前景。


曹雷 高级工程师 2008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市政机电所主任工程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特色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全球性淡水资源短缺、水源污染加剧、水环境逐年恶化的严峻局面,给排水专业的人才能够顺应国家对水资源及环境提升的相关要求,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建筑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涉及的学科多,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交际沟通能力及处理问题的灵活变通性强,专业实践活动丰富,已逐渐成为各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人才来源。

方怡蕾 2017级 2021年保送至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研究生
曾获第四届“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竞赛三等奖、北建大特等奖学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我们生活、生产紧密相连,它以城镇水循环为主线,为人类生存提供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业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致力于保证饮用水安全及改善水环境的质量。随着新时代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本专业大有可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美联合培养) 



培养目标
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符合中美双学位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工程教育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奥本大学假期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学生获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首届暑期国际学校

学生毕业


主要课程

化学、力学、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分析与水文模型、交通工程、水处理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以及城市水力系统设计、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就业去向

中美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可从事城建、市政、房地产、环保等领域的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工作。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继续国外深造和到国外工程类岗位工作,也包括外资企业或中国建筑企业海外项目的技术、管理等岗位。



教授、校友、学生谈专业




俞子豪 2015级 班长

我幸运的可以参与到2+2的项目中,2+2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接触到国内外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文化习惯。既能在国内有两年时间感受国内大学的环境,也能在之后的两年有打开自己眼界的机会。相对国内事先安排好的紧凑的学习节奏,奥本放养的环境更能激发我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同时,奥本也有全美前几名的体育馆健身房,在这里有着十分浓厚的运动文化。我认为,奥本是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美国南部小城,十分适合单纯的学生生活。


王钧乐 水163班长

2+2项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开拓视野、接触不同的文化。2+2班的同学形成了积极奋进的团队,我们一起来留学,我们能更好更快更高效的适应奥本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节奏,重要的是能避免留学在外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2+2从学习、生活多方面给我们留学做好了铺垫,让我们有机会去接触并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


赵虎 水173班

小天地包揽大世界。开学还没一个学期,我就通过参加奥本冬令营拿下了托福考试。作为17届第一个拿下赴奥本的敲门砖的学生,我对于2+2班的设施配置非常满意,这里不是211胜似985,师资和设施可与其他一流名校同日而语,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经历着实无比宝贵,好好利用可成大器。我定将遵循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建大精神,前进不止。










环境类创新人才实验班 



入学按“环境类创新人才实验班”进行大类招生,大一第二学期结束后,按照专业志愿填报顺序和综合成绩排序进入环境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方向)、环境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方向)或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习。

 

实验班主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固体废弃物污染风险急剧增加、环境规划管理制度滞后等突出环境问题,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新的政策方针,重点培养社会急需的应对气候变化、海绵城市建设、环境生态工程方向的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

北京市创想杯大奖赛一等奖

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



学生科技作品

学生研制的袖珍水泵演示装置


方向介绍

应对气候变化方向
主要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温室气体减排与雾霾治理技术、环境评价与环境管理等环境领域前沿知识的系统学习,重点培养具有全球气候变化认识、了解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掌握资源循环利用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时授予环境科学专业学士学位。


海绵城市建设方向

主要通过环境与规划、建筑、市政、水文、水力、生态等工程领域交叉学科的系统学习,重点培养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的海绵城市建设急需的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时授予环境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环境生态工程方向

主要通过区域生态规划、生态修复方案设计、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等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知识的学习,重点培养面向未来、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进行污染修复工程能力的实践创新型技术人才,毕业时授予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主要特色
实验班前2年主要学习基础课,同时通过专业实践教育深入了解环境学科及各专业特点,一年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攻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或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实验班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即学生在入学后第1学年通过双向选择的模式确定导师(包括聘请的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外导师),指导老师为学生4年内的学习、生活提供全面指导,一般情况下每位导师指导3-4名学生。
实验班将充分利用校内外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结合环境领域涌现的新问题、新需求,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创新实验平台如下:
● 国家水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 北京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国际合作基地
●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院
● 建筑结构与环境修复功能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领域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了解环境工程领域发展前沿及动态,具有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施工及运营管理能力、环境监测与评价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可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学校、工矿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规划、设计、研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立足北京,围绕京津冀,面向全国,服务城镇化,逐步形成以环境系统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城市水环境多目标管理、环境与市政等交叉学科为知识体系的海绵城市建设特色方向。

主要课程

除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学习水力学、水文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以及城市雨水工程等特色专业课。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环境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城市雨水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在政府环境保护相关单位、规划设计与施工单位、环保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就职,从事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规划、设计、施工、研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教授、校友、学生谈专业




李俊奇 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科带头人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交叉学科。随着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环境工程逐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之一。


赵杨 2008年毕业 北京雨人润科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自从人类筑城为家,聚集生活,城市的供水、排水与防洪专业就是涉及公共健康和安全的最核心工程专业之一。而今天新的环境问题和更高的环境质量要求,迫使环境专业必须通过更综合的视角和多专业融合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复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问题。这就需要在城市水文学、水力学、给排水工程等传统知识之外,还要对城市规划、景观、公共政策、城市管理有所了解。而对个人来说,选择一个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坚实的科学背景和宽广的探索方向的专业,无疑是理想的职业选择之一。

付霄宇 环工171班 2021年保送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
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北京建筑大学节能减排大赛二等奖”  
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理论课之外,还有课程设计、实习等丰富的实践环节,而且我们还有很多机会跟随导师参与到水、大气、固废等各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中。未来我们国家需要越来越多环境工程领域的人才,在校期间完整的教学体系、丰富的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还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将来的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顺应我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专门人才紧缺现状而开设,立足培养具有全球气候变化认识、了解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掌握资源循环利用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创新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开设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等专业主干和特色课程。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在科研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减排技术研究、资源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教授、校友、学生谈专业




马文林 教授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都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环境科学以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学思想和系统方法为研究手段,应用和发展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谋求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发展最快、涵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新兴学科。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应对气候变化人才为专业特色,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低碳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培养具备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具有创新研究和管理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王齐 环科121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 博士

在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今天,环境科学作为探求环境问题机理与解决方案的学科,日益受到政府与公众的重视。环境科学就是要不断研究人类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寻求应对各类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保障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汪雨琳 环科181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这一目标也将成为未来四十年内环境科学人才的重要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之一。环境科学涉及地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能够收获专业知识,还可以拥有跟随导师进入课题组的宝贵科研机会,对全球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思考,并且感受到身为环境领域的一名学子身上所肩负的时代赋予的责任。欢迎你们选择环境科学专业,选择成为环境人的新生力量,为保护和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境生态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培养掌握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修复方案设计、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等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环境生态工程及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实践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开设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城市水文学、水生态修复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城市雨水工程、流域污染控制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并配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水生态修复工程课程设计、城市雨水工程课程设计、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在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单位、规划设计与施工单位、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就职,从事环境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



教授、校友、学生谈专业




高大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基础上,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和生态学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下建立的,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该专业拥有博士生导师等优秀师资,在雨水生物净化、水环境生态修复、环境修复材料等研究方向上有较强的国内外影响力。欢迎有志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优秀学子报考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杜晓丽 教授 专业负责人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而建立的。本专业以生态修复工程与设计为着力点,系统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生态学、景观规划等多学科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并加以交叉融合,强化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培养特色鲜明的实践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
践诺碳中和,实现蓝天绿水。本专业以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智慧能源为专业特色,围绕国家和首都地区能源领域重大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全局视野,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会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区域能源规划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新能源开发设计能力,具有建筑用能设计管理优化能力,具有动力机械与设备设计制造管理能力,可在设计院、大型企业、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设计、研究、开发、策划、管理及营销等工作的高技术专门人才。

学生获奖

学生参加全国节能减排科技大赛获奖

学生参加高校工程实践综合能力比赛获奖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新能源材料、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制冷与空调、热源与供热管网、热工过程自动化、建筑太阳能利用、热工测试技术、储能技术及应用、城市能源规划、燃气输配等。此外本专业注重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设置完善系统的实验、测试、工程设计、实习等实践培养环节。


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率居学校前列,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出国或在房地产公司、设计院、大型企业、研究所及政府部门等单位就职,从事能源规划(政府部门)、燃气运维(燃气集团)、热能工程(热力集团、发电厂)、制冷工程方面的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等工作。


教授、校友、学生谈专业




许淑惠 教授

能源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关键。目前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区域能源规划等领域技术迅速发展,引领未来能源与动力产业发展。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以建筑智慧能源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高技术专业人才。


刘雪源 2009级 中国航空规划发展有限公司民航工程设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我很庆幸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大学四年持续参加几位老师指导的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良好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我在工作中解决遇到的专业难题助益良多。

王宇洁 2017级团支部书记

在大学之初就得到几位专业教师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让我迅速适应了大学生活。大学期间,我认为最有特色的是从大一到大四逐级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学习和逐级挑战式创新和科研的实践。我不仅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创新和科研能力系统训练,让我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打开“环能学院微传单”



关注北建大官微

一起阅读北建大

撰稿: 环能学院

编辑:赵程锦

责编:王洋

审核:徐敬明 仇付国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