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我来说 | 焦裕禄:来时风尘仆仆,留下生命之“焦桐”。
兰考——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处的小县城。如今那里绿水青山、桐林蓝天,人与自然和平共生。它作为全国第一批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能有今天这番美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艰苦奋斗。可谁能想到,曾经的兰考也是风沙肆虐,荒漠蔓延,遍地不见绿色......
讲述者:20刑一于 越 19刑三曹昌龙
临危受命——不畏前路荆棘
“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工作,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焦裕禄
1962年,正是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候。风沙催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水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几十万亩禾苗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眼看形势十分严峻,百姓们都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这时,党组织找到焦裕禄,想让他来这里担任县委书记,发展当地的经济。那时的兰考,是最穷最困难的县之一,党组织让他在思想上要有经受考验的准备。临危受命的焦裕禄却说,不改变兰考的面貌,决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来到兰考后,眼前就是一望无边的黄沙、结着冰凌的洼窝,还有摇曳着枯草的盐碱地。老百姓都苦笑道:这片土地什么都长,就是不生庄稼。来到兰考的第二天,他就克服身体困难去往前线考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与当地的百姓共同商讨对策,与自然灾害展开激烈的斗争。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不忘初心——至生命最后一刻
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他对全县多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并切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改变兰考面貌的规划。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带头淌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率领干部访贫问苦,不辞辛苦地亲自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高强度的工作,他的身体最终倒下了。焦裕禄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但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咬牙坚持工作、下乡、调研、考察,并亲自带领着百姓们解决问题,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是他在北京接受治疗时提出的唯一请求。最不敢想的事还是发生了:1964年5月14日,肝癌夺去了焦裕禄年仅42岁的生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中惦念的还是兰考的工作和未来。
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
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体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从焦裕禄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心中装着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他身体力行诠释了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践行群众路线,走进群众听民生,走到群众心里面。在焦裕禄的精神里,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公仆情怀,至死不渝。
(焦裕禄的雕塑)
兰考沙丘已成沃土,不朽英雄永存人间。转眼间焦裕禄同志已经去世57年了,但他的精神长存世间,他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永放光芒。不论何时何地,焦裕禄亲民爱民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永不褪色。
来源 :刑技学生大队
制作编稿:陈忠良 唐胤哲
图文:曾雨凌 任梓祥
编辑 :邓璇 廖国栋
美编 :曾遥 曹辉荣
审核 :莫明琪 雷惠雄 赵修再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