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 101年前这本日记,“复活”了重要历史细节
这本日记陈列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它的主人是俞秀松——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人之一。它写于1920年6月到7月间,里面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前的一些活动以及俞秀松的若干生活片段,是一份难得的历史资料,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曾使无数热血青年苦闷不已。如何救亡图存,是那一代青年苦苦求索的问题。1920年,是俞秀松思想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俞秀松放弃了做学问家的志愿,而“情愿做个革命家”。他3月27日从北京南下上海,寄居于“星期评论社”,结识了陈独秀、陈望道、李汉俊等人。
“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里去。这篇宣言底(的)原文是德文,现在一时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国底(的)译文来校对了。(1920年6月27日)
九点到独秀家,将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我们谈些译书的事,总该忠实精细,但现在译书的人,每天以译书度过生活,总许有八千字,才能生活,于是不能不误会的误会,杜撰的杜撰,折射私人财产的制度之下,没有一件事可做了。(1920年6月28日)”
这段文字便出自俞秀松日记。众所周知,《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译本出版于1920年8月,是陈望道翻译,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对的。现在,通过俞秀松日记,我们又知道了这第一个译本是由英、俄、日三国的译文来校对完成的,我们还知道了译书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性的场景,百年前的历史似乎变得鲜活了。促成马恩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出版,陈独秀、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他们这批革命者有胆有识。
作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俞秀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他到上海后不久,就脱下长袍,进入虹口厚生铁厂做工。他在日记中写到进工厂的目的:
(1)观察现在上海各工厂底(的)内容和工人底(的)生活状况;
(2)观察工人底(的)心理,应该施什么教育和交际的方法;
(3)尽我底(的)能力,于可能的范围内,组织一个很小的工人团体……(1920年6月29日)
1920年11月,上海厚生铁厂等单位联合组建的“上海机器工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指导下的第一个工会,俞秀松在其中的工作不可忽视。
俞秀松在厚生铁厂做工的几个月,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筹建发起的时候,一切有利于建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他都努力去做。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俞秀松是发起人之一。紧接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俞秀松任书记,在他的努力下,全国各地的团组织得到了极大发展。他参与创办的外国语学社,是党培养干部的摇篮。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等一个个时代精英都曾在此学习。
透过俞秀松日记,我们看到了百年前风起云涌的时代下,一名革命青年的成长轨迹。它是革命先贤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一份无价的遗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