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沪上热议 看陆帕如何用戏剧对抗“时间”
学者沪上热议
(素材来源:上海大剧院官方微博)
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的话剧《狂人日记》于近期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也是陆帕继《酗酒者莫非》后执导的中国故事三部曲之二。整部话剧近五个小时时长,由讲述者“周先生”读狂人的日记开始,徐徐讲述,推进情节的发展。
该剧在上海的演出虽然已经落幕,但围绕作品的思考与讨论还远远没有结束。日前,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主办的话剧《狂人日记》研讨会,便显现了戏剧界对于这一作品的极大关注。
看完这出戏之后
这出戏会纠缠着你
“很多人都说这个戏那么长,节奏慢,当我坐进剧场前,我也在想,小说篇幅那么短,怎么演上五个小时?”上海文联主席奚美娟表示,自己作为演员经常反思,观众的心里节奏是怎么样的,镜头内外、舞台上下能否合拍,《狂人日记》的表演带给她很多启发。“第一次休息之前那一段我很喜欢,当我作为观众坐在那里,心里的节奏是可以和表演对应上的。这个时候就不会再去想它慢还是快。”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教授指出,大家可以比较六年前陆帕的《酗酒者莫非》和今天的《狂人日记》,在舞台展现上是有明显进步和变化的,作为一个大导演六年来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值得我们很多职业化导演学习。
《狂人日记》总制作人钱程讲述了导演陆帕在排练场上的一个故事。当时陆帕情绪激动,他叫嚷起来,“所有人都希望快,造成演员在台上大喊大叫,其实那是因为准备得不够!”陆帕要求演员们能多慢就多慢,记得南京大学吕效平教授也曾说过,陆帕让台上演员对视从1秒延长到30秒,很多故事就出来了。奥秘就在这里揭示了出来。
浙江大学教授胡志毅说,看完《狂人日记》坐在那里,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坑”,爬不出来了,“对人性的理解,我觉得陆帕非常了不起,他对人的关注,有一种触及内心深处的痛点,而且他能把握住这个东西。”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高子文觉得,“念日记”的第一幕非但不沉闷,反而相当“惊心动魄”。陆帕《狂人日记》的主题和鲁迅的并不相同,或者说是与我们阐释的鲁迅《狂人日记》不同。
原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宫宝荣说,《狂人日记》的节奏非常缓慢,而这种节奏非常切合原著,包括我们的生活节奏。某种程度上,陆帕是想把当下过快的节奏以及过多的浮躁给停下来,让我们坐在剧场里面花上五个小时。“好像这个戏剧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行动和戏剧性的动作,但是我们就深深地被吸引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发现了陆帕的“从容”,“戏剧是要改变世界的,戏是要对抗世俗的,是要对抗时间的,可能他也想对抗我们看戏的习惯。看完这个戏之后,这个戏会纠缠着你,第二天早上感觉甚至比昨晚更强烈”,只有好戏才能和观众之间产生这种互动。这台戏是挑观众的也是挑人的,这是戏剧珍贵的地方。
上海戏剧学院丁罗男教授认为,该剧体现了当代文化的解释和接受之间的关系,导演也在不断接受鲁迅,向观众解释他心目中的鲁迅。他在舞台上展示了一种阅读状态,是拿放大镜在仔细看鲁迅的东西。从跨文化接受来说,中国观众可能会从中看到不一样的解释。就个人的感受而言,鲁迅原著中的那种时代性的“新浪漫主义”基调,被陆帕式的“新自然主义”所淹没,这是一种接受过程中的变异。
《狂人日记》不是文本戏剧
但却是一个特别好的文学剧场
上海戏剧学院期刊中心主任、《戏剧艺术》副主编李伟认为,陆帕的《酗酒者莫非》和《狂人日记》就是他想象中的最典型的后现代戏剧。“舞台是陆帕的主场,导演是写作者,他用各种手段,而《狂人日记》的小说只是素材而已。五个小时的宏大叙事里,风格和手法是陆帕的,氛围和味道是鲁迅的。”
“在《狂人日记》和《酗酒者莫非》中,可以看到陆帕手法的延续性。”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郭晨子说,每次看陆帕的戏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粗人,“我们剧场里没有那么微妙的音响,我们也不太关注人的孤独。”她认为,《狂人日记》不是文本戏剧但却是一个特别好的文学剧场。“陆帕的戏才是沉浸式戏剧。沉浸式戏剧不是必须跟着一个一个小分队跑,而是可以让每一个细胞都张开接受这个场域传递出来的信息。”
中国戏剧仍处在摸索阶段
贯穿话剧《狂人日记》的,还有被投屏在舞台中央的纱幕上的影像,这些影像是事先在外景摄制好的,在演出现场作为第二叙事空间穿插在视觉结构中。
“近年来很多戏剧尝试与影像结合,但我觉得大部分都是有点失败的。”奚美娟认为,任何形式都要为内容服务,这是戏剧的根本,《狂人日记》里影像和表演的结合比较成功,“首先影像不打扰欣赏表演,而且影像色彩有一点做旧的感觉,不突兀,跟台上的演员以及整个舞台美术设计比较契合,这种合二为一,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陈军教授认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陆帕是一个作者型/学者型导演,在舞台呈现中故意留下“空白”“暗示”“模糊”(或“歧义”)和“跳跃”,它要求观众是一个“积极的观众”,一般观众的接受水平可能达不到它的要求,相反,一些有前期知识结构准备,心智又特别发达的观众可能特别迷恋,陆帕的戏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迷宫一样,每猜出一个谜面都异常兴奋,产生一种“视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的快感和满足。”
“陆帕在一定程度上会引领我们走向国际,”宫宝荣教授说,国内戏剧的创作方法、观念仍需要提升。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国际大导演是如何认知戏剧的、怎么来排戏的。实际上,陆帕现在这种创作方法并不是他独有的,更不是最新的,因为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方法就已经存在。“一切皆可成戏”,不一定需要剧本,哪怕一篇报道、一篇文字,任何都可以成为戏剧。陆帕的戏五个小时,有的观众已经很难接受了,但是彼得·德鲁克可以排一个通宵,从太阳落山演到太阳东升,更加考验观众的毅力。这些改变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舞台,而中国现在还是处在摸索阶段。
(原载《文汇报》,作者童薇青,稍有改动)
扫码关注 上海戏剧学院
责编:刘佳奇
图片:刘大利 陈嘉轩
排版:宋任意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永年区副区长董红坤来我院对接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持续中(三)
- 加强针!接种进行时
- 直博清华!斩获五所985高校推免资格——“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中药学院曹国豪
- 晨诵丨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爱国篇第一章家国,总第三节
- 【主题教育】职教中心举行“关注消防消除火患 珍爱生命减灾避难”主题教育活动
- 【党史上的今天】 10月2日
- 【学党史】第二十九辑:人间正道是沧桑
- 疫情防控|最新!国家发布疫情防护指南17条
-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才晓茹校长为 医学系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讲主题党课
- 获奖8项!他们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课堂担纲!
- 【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团委组织青马学员开展求雨山祭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