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吨集装箱,北大学者的“家当”
王余光老师的搬书记
点击体验
守一处书香流溢
文 | 吕宸
踏入王老师的书房,书香的味道扑面而来,先于映入眼帘的书籍的印象。这味道,是只有大量的书籍聚集在一起才会发出的一种特殊的幽香,或许只有穿行在图书馆才会偶尔体味到。
王余光老师的书房快闪
点击体验
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我们目前知道的,这间屋子里的书只占有王老师所藏书籍的三分之一。
据王老师回忆,这些书籍有很多是当年从武汉大学带回来的。于是新的问题来了,如此多的书籍,运输是个大事儿。
当时的他租用了一个10吨的集装箱,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外,其他的都是书。
据王余光老师回忆,当时的他租用了一个10吨的集装箱,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外,其他的都是书。刚回到北京大学时住房还没有完全搞好,这些书就只能暂时存放在火车站。当时非常害怕北京下雨,一旦下雨,这些书就会被淋湿。好在担心的事最后没有发生。
在运送这一集装箱书的时候,王老师印象很深刻,运输人员会带着一根竹竿,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拿一根竹竿。运送的路上,这根竹竿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当时那个十吨储存量的集装箱非常高,路过一些电线的时候,由于电线下垂导致集装箱高度可能超高,于是就用竹竿把电线架高,这样集装箱才能通过。
于是王老师开玩笑的说:“这些书里不但有作家、学者知识的智慧,也有工人的智慧。”
几次搬家,学生总劝王老师把这几个书架淘汰掉,但是王老师并没有抛弃它们。一个原因是,这种书架结实、能放书,一层放两排,垂直于墙面放,两边都可以取书,很方便。第二个原因,就是用了近四十年,他已经对这些书架有感情了,不舍得丢掉。
书架,是载体,这里不只有感情,同时还寄托着王老师传承中国藏书传统的情怀。
03
当我们走进一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时,我们正继承着曾经的中国文化,就像前人在天一阁、在文渊阁一样,感受到人类智慧的结晶。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宁波市,有近500年的历史。这是目前亚洲保存下来最早的私人藏书楼。为什么天一阁如此重要呢?王老师解释说,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经常被我们理解为苏杭一带比较富庶或者风景秀丽,但实际上,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包括对苏杭一带高度文明的夸赞。
历史上藏书楼最多的就是苏杭一带,出状元最多的地方也是这里。在没有图书馆、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藏书对促进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提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天一阁可谓私家藏书楼的典范。
采访过程中,王余光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三个建筑的对比,第一座是天一阁,第二座是文渊阁,第三座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档案馆。这座档案馆就是曾经的燕京大学图书馆。
这三座建筑,外观上非常明显是相似的,这体现了从明代、清代到民国时期,中国藏书文化的一种传承。当我们走进一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时,我们正继承着曾经的中国文化,就像前人在天一阁、在文渊阁一样,感受到人类智慧的结晶。
04
如果一个学者是有藏书习惯的,那他的藏书,也是一种对学者生命的延续。
采访中,王余光老师经常提到一个人,他的老师张舜徽。张舜徽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先生去世之前把自己的藏书捐给了他的家乡湖南省图书馆。张先生捐了5000余册藏书,其中4000余册是珍贵的线装书。
据王老师回忆,张先生平时的生活很简朴,却将这些非常珍贵、有价值的书捐给了图书馆。现在的湖南省图书馆,有一个“张舜徽先生专室”。
王老师希望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将来把自己的书捐出去,为这些藏书找一个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归宿,让人类智慧的结晶以最合适的方式留在这个世界上。王余光老师认为,
个人著作,是一个学者学术生命的延续,如果这个学者是有藏书习惯的,那他的藏书,也是一种对学者生命的延续。
说到学者生命的延续,并不仅仅个人是这样,对于藏书机构,比如图书馆,也是这样。王老师将这种书籍收藏叫做“战略收藏”。现在的城市生活,空间紧缺、出版物剧增、阅读的碎片化以及新型的电子阅读方式,这些因素都冲击着传统的藏书业。中国的未来很有可能就没有私人藏书了,但是,人类的文明依然需要延续。
图书馆作为藏书机构,有义务把这些人类文明的结晶传承下去,这也就有了王余光老师所说的“战略收藏”。把有限的个人收藏,捐献给图书馆,这或许也是个人藏书的最好归宿。
05
在北大教书之外,近二十年来,他一直在社会上从事阅读推广的工作。
江浙一带经济发达,藏书传统悠久,直到现在,各级图书馆都建设得非常好。经济欠发地区的图书馆,就不那么乐观了。那些地方,即使是学校图书馆也比较落后陈旧。
王老师在北大教书之外,近二十年来,一直在社会上从事阅读推广的工作。评审遴选优秀图书、讨论确定推荐书目。比如与深圳图书馆合作,为深圳市民每年推荐30本中外典籍作为家庭藏书,到今年正好第8个年头,计划10年共选出300本书,正好可以是一个家庭书架的容纳量。
王老师作为评委,每年参加国家图书馆 “文津图书奖”的评选活动。这样的工作,既是优秀书籍的社会推广,也是一个阅读文化研究者的理想。
点击下方链接
北大学者书房
欢迎你进门落座
一同徜徉
↓↓↓
百年初心
学者书房
北大印象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
【校友风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雪梅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哈九中校友风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雪梅哈九中1984届毕业生2023年2月28日上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邓祐才报告厅举行全院教职工大会,宣布学校关于生命科学
-
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是谁
季羡林。虽然遭遇重重磨难,季羡林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在战争混乱的年代,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清华大学学习西洋文学,在大学期间,他发表了十多篇散文,后来他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成为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
校友动态丨董志勇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据北京大学官网显示,董志勇任职北京大学副校长。董志勇,男,汉族,1969年7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199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应用数学专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