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新青年丨求学11载,23篇SCI,重医“学术榜样”的成才之路:唯“勤”而已

大学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 2021-06-08 22:58:29

从本科到博士

漫漫重医求学之路

转眼11年

他不断尝试、突破

一笔笔勾勒自己的科研版图

勤勉、真诚、刻苦

是他从始至终的生活态度



钟国超
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
2015级外科学硕士研究生
2018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Article/Review),累计影响因子110余分,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19分,累计引用次数470余次。


担任《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等十余本SCI杂志审稿人。


本科期间,获“校级三好学生”“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


研究生期间,获“2021年重医学子年度人物”“重庆市优秀研究毕业生”“重庆医科大学学术榜样”“重庆医科大学学术鼓励奖”等荣誉,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次。 







初遇科研:兴趣+尝试




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时,一次偶然的院士讲座激发了钟国超对科研的好奇。“是一位来自香港大学的院士,他给我们描绘了智能汽车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钟国超说道,这位院士鼓励我们新一代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用科学的力量改善人们的生活。

回到重医后,国超通过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大赛等形式初步体验了科研过程,加深了他对科研的认识和理解。大三下学期,他主动加入公共卫生与与管理学院赵勇教授的课题组。在进行循证医学相关研究的过程中,他系统学习了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科研事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成长之路:心有所向,不畏道阻且长




      大四时,钟国超写出了自己第一篇英文文章,遗憾的是,所投杂志并未录用这篇文章。虽然遭受了“当头一棒”,但在赵勇教授的鼓励下,他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并开展了另一课题的研究,其结果最终发表在《Sleep Medicine》。在被问到“为什么本科就有发表文章的想法时”,他坦言:“一是出于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爱,二是为以后读研时候选择自己心仪的方向积累优势与底气。在他看来,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对于学术生涯的成长极具推动力,它直接客观地证明了自身的能力与努力。


大五选择导师,钟国超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做好了充分的了解与准备,最终加入重医附二院肝胆外科龚建平教授团队。

      求学攀登路上,无处不是艰难险阻。硕士阶段,由他撰写的《Reproductive factors,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ies and primary liver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循证医学文章起初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等多家杂志拒稿,但钟国超坚信研究课题的新颖性,因此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向更高分的杂志投递了该文章,最终在《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上成功发表(IF=11.19)。


“投文章时,被低分杂志拒稿后,如果坚信自己研究的质量,不妨尝试向高分杂志投稿,一家杂志不认可并不能代表全部”,钟国超说。


博士阶段,在龚建平教授的指导下,钟国超开始研究肝细胞癌的代谢重编程。“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核心特征之一,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我的博士研究课题是《GTP环化水解酶1在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核心发现是‘GCH1的表观遗传沉默是肝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会通过抑制BH4的从头合成激活ASK1/p38信号通路来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


在博士二年级时,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正在进行的基础课题研究被迫暂停。返校之后,为了避免延毕,钟国超牺牲了个人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地将研究课题向前推进。他说:“我是从专业型硕士考上的学术型博士,基础科研的底子相当薄弱。我的导师在博士入学时就嘱咐我要比科研型硕士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如期毕业。所以,我用别人喝咖啡和耍朋友的时间来弥补自己的科研短板。”


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就是最好的自己。

——村上春树







科研背后: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道路





所有成就背后,都是每天不间断的努力和咬紧牙关的坚持。大四暑假,在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回家时,钟国超选择了留校继续从事循证医学研究。“当时寝室没有空调,我热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只能往地上泼水,然后继续静心看文献”,他说:“这段时间我永远难忘,这段经历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坚定了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同时,这样的付出也为我第一篇SCI的顺利发表奠定了基础。”



——当勤奋成为一种习惯,你也就习惯了勤奋。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知识的积累是个长久的过程。他也并非开始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也并非开始就擅长循证医学和临床研究。从大四开始,钟国超就坚持阅读最新的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虽然开始恼火,但后面习惯之后就会领悟到英语在逻辑和描述上的美妙之处。”对他来说,阅读文献也是一个找寻课题研究方向的重要手段。


     除了英文能力的培养外,钟国超也注重统计方法的掌握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无论你读专业型还是科研型,统计是会跟你一辈子的”。对于积累知识,他一再强调:“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遇到问题的话,可以去问导师和师兄,也可以好好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多听、多问、多学。”







毕业将至:感恩重医,感恩良师





钟国超和龚建平教授

钟国超与赵勇教授(右)和张勇教授(中


     在与重医相伴的十一年里,钟国超对学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临近毕业,他感慨良多,“重医的老师们不仅课讲得好,对学生们也很好。”


      重医不仅为钟国超的科研事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不断地灌溉他的医学梦。“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在钟国超看来,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以术济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在重医的学习让他更有底气与能力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理想。


      “我想特别感谢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龚建平教授。龚老师不仅在科研上指导着我,也在为人处事上深深影响着我。同时还要感谢公共管理学院的赵勇教授和张勇教授。赵老师和张老师是我科研的启蒙老师,他们为我的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小编专访


Q

你已担任了多本SCI杂志的审稿人,从您的角度来看,在投稿时的注意点是什么?

钟国超一是科研的创新性,可以多阅读文献,而且是最新的文献,以便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阅读文献也要有一定的选择,尽量选择一流杂志。二是文章逻辑要严谨,要磨练写作功底,我的建议是直接写英文,不要先写中文然后再翻译成英文。看文献时也一样,不要依赖翻译软件,就自己慢慢看。三是注意题目和摘要,编辑在决定是否送审你的论文时,主要看的就是题目和摘要;在数据库里检索时,读者首先看到的是题目,如果对题目感兴趣的话,再是去读摘要,如果摘要里面涉及到你想知道的东西,才会去读全文。所以,一定要好好打磨论文的题目和摘要。四是要充分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回复审稿人时语气要委婉。五是要敢于尝试更高分的杂志


Q

有什么学习心得可以分享?

钟国超我觉得通识教育是很重要的。就像我本科时学了photoshop,当时就觉得好玩,后来发现在写研究报告时可以用它来修剪和排列图片,让人看着更舒服。很多时候,可能你无意中学习的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大作用。

Q

分享一下喜欢的格言

钟国超

“世界上最恐怖的一件事情就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你只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别人受苦受累的一面,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很多辛酸的故事。”


文字:刘江毓  卫映菡  吴静

排版:蒋柳

供图:钟国超  官彤  李芋立  付浩样

编辑:黄泳琪 蔡雨齐


往期热点


党史学习教育丨重庆医科大学“六聚焦”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声传红色薪火,峥嵘岁月留痕!庆祝建党100周年经典配音大赛展演圆满落幕丨党史学习教育

高考加油!我们重医见!

动人心魄的高雅艺术!重庆芭蕾舞团走进重庆医科大学丨党史学习教育

毕业季丨医学生vs普通人,盘点那些小小“职业病”

听说,你在找重医人专属PPT模板?
多图集锦,激荡人心!重医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合唱比赛


点一下,让我知道你  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