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 | 构建“五化一体”新模式,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大学 作者:信阳农林学院 2021-06-11 23:18:50





构建“五化一体”新模式

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商信华


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地方行业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立足学校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通过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引领,积极推进企业、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体系建设等多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五位一体”新模式,通过组织教学“项目化”、队伍建设“融合化”、实践内容“模块化”、实践过程“科研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组织教学“项目化”
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能用理论解决社会经济、工程实践、生产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应用、注重实践,努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全的心理品质。


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拓展实训基地,先后与信阳联创科技、上海因仑科技有限公司、信阳榕基软件、国智恒北斗导航(信阳分公司)、河南天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信阳)、信阳市陆琪电子有限公司、中智电烨、联创中控等企业签订协议,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项目,为实践教学实施、教师培养、学生实习实训等提供了平台保障。


2018年,与江苏中源物联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基地洽谈


信阳榕基软件园对接实训项目


师生在信阳国智恒北斗科技集团参观学习


师生到信阳陆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实习场所


课程实践教学引入企业项目。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需求,学院先后多次邀传智播客教育、中智电烨、联创中控、蓝鸥科技、千锋教育、达内时代科技等公司工程师,与我院专任教师一起把企业真实研发项目再设计,集中来校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真实环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开展的主要项目有,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项目开发、UI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物联网技术、基于B/S架构的软件项目开发等项目教学。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方法,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要从项目需求分析做起,选取开发工具、建立逻辑模型、编制数据流程图,定义子系统或模块间的接口关系以及逻辑关系,编写代码、编写软件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然后封装测试、再修改。


校企协作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我院积极申报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017、2018、2019年度,三年共申报成功9项。通过协同育人项目建设,保障企业把真实开发项目引入学校、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请进课堂,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指导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校内专任教师也在岗位上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联创中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从事物联网设备研发,工程师从物联网专业实验实训、项目科研的本源需求出发,结合物联网行业最前端技术和应用案例,与任课教师商定物联网技术实训项目,指导实践教学。


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学院选派专业优秀学生,到企业参与真实项目研发,作为课内实践教学的补充。2018年暑期,选派物联网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胡二波、周定良等赴协同育人合作企业上海因仑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工程特种兵训练营”,与国内其他高校学生一起参与公司物联网CC2530开发,完成了车牌识别的项目、125kHz的ID射频卡读写与应用等内容。回校后组建了信阳农林学院因仑班(因伦工作室),采用社团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以老带新:高年级学生自发利用课余时间集中组织、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涉及嵌入式开发、Opencv与硬件焊接与调试等方面内容,该团队成员在第五届河南省高等学校物联网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


网工专业学生参与的合作企业“工程特种兵”训练


组织学生参加第五届河南省高等学校物联网设计大赛


学生在河南省第五届高等学校物联网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


2020年12月22日学生在郑州实训


队伍建设“融合化”
促进教学能力提升


兴院必先强师,一个学院的师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解决培养人的能力水平问题。


依托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协同培养实践教学队伍。学院在加大引进力度的基础上,采取专任教师岗位培养和到企业顶岗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双师”教师培养。同时按照“专兼结合、内外协作、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思路,学院形成了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专职实验教师和行业企业工程师协作为辅、学生“四助团队”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队伍,为实践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了保障。通过这些措施,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利用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在严把政治关的基础上,聘请企业工程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兼职实践教学队伍。




构建开放环境,培养“四助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学院从大一新生中选拔培养政治素质高、学习兴趣浓、动手能力强、踏实乐观的学生,组成“四助团队”(助教、助管、助研、助学),参与软件、硬件安装维护、系统维修等实验室管理的工作。课余时间,由助管协助老师“助教”“助研”自主实践等,把课内与课外相衔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锻炼了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管理水平。


通过多年的努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老带新,学院形成一只稳定的学生“四助”队伍,作为学院实践教学队伍的有效补充,达到在实践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部分学生助管照片


教师在指导助管工作年度总结


“四助”团队在交流学习


实践内容“模块化”
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巩固学科知识、训练工程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重要环节,更是学校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依据《高等学校国家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基于产出导向,构建学生能力模块。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坚持问题导向,重构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分层次贯穿在四年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按照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能力采取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升,培养学生解决关键技术和创新能力问题的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融合创新实践课程建设内涵,把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按性质与专业方向划分为硬件技术、软件开发、网站设计类、网络工程类、综合类等五个实践模块。电路、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归类为硬件技术模块;C、C++、Java程序设计、Java Web应用编程技术、软件设计模式与架构技术、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技术等归在软件开发模块;将移动应用项目开发、基于B/S架构的软件开发、基于SHH框架的系统开发、信息安全等课程实训归类到综合模块,实现了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渐进式培养。


副校长赵一鹏指导学院专业论证


实践过程“科研化”
强化科研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如何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我院结合实际,加强师生科研意识培养、鼓励师生协同创新,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师生参与教学实践选题,提升个人实践能力。我院结合教学实际,搭建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平台,积极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相结合,培养教师工程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过程中,寻找工作中的痛点,师生联合选题,依据实践考核及评价体系,自主研发设计了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学院建立了试题库,实现了考核过程、成绩评定的实时存储。教师教学过程等运行数据的收集存储与分析,为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协同发展。刘丽娟老师获得工信部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讲师证书”;马建、杨艳华老师获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冯世博等14位学生与教师合作研发管理(考试)软件,其中自主研发的7套管理软件并申请软件著作版权。


师生开发的软件


师生开发的软件


师生部分软件著作版权书


构建学生竞赛活动平台,促科研意识的培养。学校搭建学科竞赛平台,为学生提供竞赛环境。学院已连续多年举办程序设计、平面设计、计算机系统维护DIY、信息安全对抗等赛事活动,在此基础上,选拔参与省级、国家级竞赛队员。在指导竞赛过程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达到了以赛促学、教学相长。通过竞赛,补充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促使创新能力培养。近三年,学生参与的信息安全、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平面设计等省级及以上竞赛,共有74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何勇、王同军等四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学生参加竞赛场景


参赛学生在讲解作品


获河南省第十三届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银奖


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示范引领低年级同学参与。物联网工程首届毕业生69人,毕业设计选择涉农类设计研发项目24项,通过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起到了师生间交流、同学间示范、引领低年级同学的目的。


副校长赵一鹏在作品展现场指导


基层教学组织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最基础、最重要的阵地,学院多年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学院办学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主体意识,狠抓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师生“品德、素质、能力”协同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网络工程等四个教研室作为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建设;物联网工程等三专业教学团队作为校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渔业物联网智能系统研发与应用等两个团队作为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建设;《Photoshop 入门》 、《Java程序设计》等六门课程分别作为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两个实训室作为学校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商信华主持的一项教学研究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网络工程专业2019届学生董平伟作为技术工程师遥控无人插秧机行走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作为湖南省委选调生的2020届毕业生孙春昱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高薪offer(JD京东 数据分析岗),而选择了来到基层磨砺自我。


教学研究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0届毕业生孙春昱在湖南省委党校培训


2019届毕业生董平伟登上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


课程考核“过程化”
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过程管理,以保障培养质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力度。根据专业特点,加强实践教学部分管理,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对课程教学起着导向和监督的作用,重建了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采取“量化考核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努力做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充分体现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平性,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控。


教学运行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有60%(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以上课程完全采用实践考核评定成绩,加大过程考核力度,课程考核中,要求学生有总结汇报环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有40%以上课程(以专业基础课为主)成绩评定,采用理论占60%+实践考核40%,评定总成绩,且部分课程的理论部分也采用自主研发的考试系统随机抽取试题考试的方式。这些考试模式的改革,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课程过程学习,大大加强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结构、强化内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面对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的新变化,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服务学生发展需求,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协同育人质量,立足行业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育更多胜任智慧农业的工科人才。



本文转自《信阳农林学院报》第117期(总第324期)2、3版。







推荐阅读

定格!这段青春的回忆存于相册,我们就此告别!


藏不住了!请为信农的"宝藏"投票


信阳农林学院2021年招生章程


赵一鹏:毕业暂作别 祝福永相伴

出品:信阳农林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文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商信华

编辑:郑淇元

责编:郑淇元

统筹:徐大伟

欢迎提供文字/摄影/视频/创意作品,投稿邮箱:xynlxmt@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校园动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