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回眸|“谢范徐规”解读

大学 作者: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6-11 23:27:32

校史回眸



由  来

一九六零年二月十八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偕同徐特立同志到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简称“宁师”)视察,二老询问了学校教学和生产劳动等情况,勉励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办好。谢老挥毫题写了“宁乡师范”校名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八字。徐、谢二老的崇高品德、风范和立下的规矩,“谢范徐规”已成为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长幼高专”)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谢觉哉(1884年—1971年),湖南宁乡人。“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中央苏区任内务部长时,主持和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土地法》等法令和条例。1934年参加长征后,历任陕甘宁边区内务部部长、参议会副议长等职,制定与推行了《选举条例》《宪法草案》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

徐特立(1877年—1968年),湖南长沙人。“延安五老”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办了黎江高小、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等多所学校。曾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等学校担任校(院)长或任教。参加了南昌起义、中央苏区建设、二万五千里长征、陕北边区和新中国的建设,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代部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谢觉哉和徐特立两位革命家和教育家都与长幼高专有着极深的渊源。1923年至1925年期间,谢觉哉在宁乡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简称“甲师”,长幼高专的前身)任教,同陈章甫等进步教师一起,积极组织学生们研究马列主义学说,宣传十月革命的经验,从而使甲师成为当时宁乡人民革命的重要活动中心,为甲师“宁觉”党支部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1905年,徐特立进入宁乡驻省中学堂速成师范班(简称“速师”,长幼高专的前身),刻苦攻读四个月。时间虽然短促,但速师对其影响极大,引导他走上了“反对康梁而相信孙文的道路”,从此“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




释  义


“谢范徐规”四字,“谢”指谢觉哉,“徐”指徐特立,“范”意为“典范、风范”,“规”意为“规则、规矩”,四字联合之意,为如下两种:

1.谢觉哉与徐特立是长幼高专的典范,他们在品德和言行上的风范是高专人学习的榜样与践行的目标;

2.谢觉哉与徐特立在革命和教育工作中立下的规则与规矩,是高专人办学育人之规则规矩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专人予以践行,坚持不辍。

综而言之,所谓“谢范徐规”,即指谢觉哉和徐特立两位革命家与教育家在德行上值得长幼高专人学习的精神,和在工作中值得长幼高专人践行的教育教学规则。




内  涵


通过对谢老和徐老事迹的考察与研究,校史办将“谢范徐规”的内涵确定为以下六点。

1.教育救国之志,关心时事之忱

教育救国的志向一直扎根在谢觉哉和徐特立两位革命家和教育家的信念中,也彰显在他们的行动里。他们矢志教育救国,关注时局民生,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之披肝沥胆,竭尽全力。

谢老说,“我教书,对于学生思想上的领导常是主要的。”在甲师任教时,他坚决拥护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和国民党提出的三大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爱国救国的问题,对甲师学生的思想启迪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后来学生们投身大革命的洪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徐老受速师创始人周震鳞的影响,走上了教育救国的艰辛之路。他认识到“国家之所以贫弱落后不发达,之所以备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根本原因是人才不足,也就是教育不发达、不普及。因此,要想挽救民族的危亡,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就必须将改革和发展教育视为救亡图存的要津。只有将教育作为突破口,才能使国家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他以教育为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事业,一生坚持教育救国之志。他始终认为自己应该“用教育来改革人心”。从黎江高小、五美初小到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从自发的平民夜校到苏区的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从延安的高等职业教育到建国后的教育指导者和研究者,徐老一直跋涉在教育救国的大道上,并成就卓著。

2.专心工作之谨,无私奉献之诚

工作全身心投入,严谨务实,只问付出,不问得失。这是谢老和徐老在教育和革命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也是长幼高专人孜孜以求的。

一九四八年,华北司法部刚成立,谢老作为司法部长,提出了办司法训练班的主张。这是我国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司法讲习班,为中国革命培养了第一批司法干部。他亲自拟定司法讲习所的招生通知,撰写教材,不分日夜地为工作操劳。司法训练班开学后,谢老坚持每天讲课,一次讲三个小时。

徐老一生,做过教师,当过校长,任过政府工作人员。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尽职尽责,兢兢业业。1940年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时,“既是领导,又是教员,还是青年教师的辅导老师。他讲课时,全院师生挤在窑洞前的土坪里,席地而坐,他站在中间,不拿讲稿,也不带书本,滔滔不绝地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他每天要到学院各处巡视,从这个山头转到那个山头,上上下下,从不畏难。雨天,他打着赤脚,坚持到各个窑洞查询教学情况。”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延安自然科学院成为了一所初具规模的高等学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科技工作培养了骨干力量。

3.直面困难之勇,笑对坎坷之达

在旧中国办学或进行革命工作,条件是极其艰苦的。这种艰苦是物质上的,也是思想上的。但无论是哪一种困难,谢老和徐老都一一克服,从不言苦。直面困难的勇气,坦然应对坎坷的豁达与乐观,是他们给予长幼高专人最好的示范。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撕毁停战协议,大举向解放区发动进攻,战火烧到延安。撤离延安的过程中,谢老和同志们早出晚宿,翻山越岭,不时还有敌机跟踪轰炸。为避开轰炸,只能夜行军,有时一夜要连过二十二道河,大部分同志都被冰渣划破了腿。冻饿交加,谢老却像长征路上一样,边走边给大家讲笑话,增添大家的欢乐。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谢老一安顿下来便抓紧制定各种法律,召开法研会议,很快便初步完成了新宪法草案。

徐老早年办学,“既无家产,又手无寸柄,经费筹集之艰难近乎武训,故有‘徐二鲁锅’之称。例如创办长沙女子师范时,居然用民间‘打会’、借贷、募捐等方式来筹集办学经费。学校办起来以后,要维持这样一所学校的工作正常运转决非易事,经济上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是经常有的。有一年除夕,徐特立连年夜饭都顾不上吃,深夜回校以开水泡饭充饥。五美学校办在他家里,一切费用都来自他在长沙兼课所得的血汗钱。”“在延安自然学院,徐老带领全校师生,一边教学,一边生产,一边进行科学研究”,乐在其中,成亦在其中。

4.弃旧从新之智,科学执教之新

谢老和徐老均为经历了清末科举考试的文人,都从事过私塾教育,后均参加过新知识新课程的学习。他们熟知封建旧课程的优劣,亦明白教育改革从新的重要性。在封建旧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均起到了积极革新、科学执教的良好示范作用。

谢老和姜梦舟在云山学堂任教时,毁掉“孝悌忠信”横匾,代之以“务勤崇朴,尽忠尚公”的校训,废止跪拜孔子,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徐老从速师毕业后,一直积极主张和推广新文化以及新式的教学方法,并将自己的主张践行在周南女校、长沙师范等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改变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平民教育和师范教育,提倡学生自治的民主管理制度等;1927年投身革命事业后,刻苦钻研,潜心学习,在我党教育方针的拟定,教学大纲与教学用书的编写,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指导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效;教育中重视德育,强调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实行“诗教”,对教师不重虚名重实效,教育模式博采众长,对日本、美国的教育模式,都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因时因势因人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

5.扎根底层之善,救困扶弱之慈

家国情怀是谢老和徐老一直铭刻于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国民,教育要扎根底层劳苦大众,教育要切实发挥在救困扶弱上的作用。这是他们对宁师人的谆谆告诫。

甲师时期,学校大力推行农民协会和平民夜校。谢老和姜梦周等教师一起,在农民协会对农民进行反帝、反军阀、反封建的教育,并利用暑假时间动员学生在宁乡大力开办平民夜校,对农民、手工业者等底层人民进行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

徐老出身寒门,对寒门学子求学之艰难有着切肤之痛。从黎江高级小学堂开始,便一直坚持面对农民子女招生,他自己上课可以不要报酬,家境极其困难的学生则不收学费。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开支,从不要求家长给孩子添置校服。办五美学校时,房前的台阶修得很宽阔,但不布砖块,也不用三合土硬化,只是为了让买不起纸张的孩子下课后用树枝来做算术题,算完以后用脚踩一踩又可以演算,像用复写板一样。他还经常出钱出物帮贫苦学生买书籍和生活必需品。另外,非正规教育贯穿了徐老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可以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进行非正规教育活动。新民主主义教育时期,徐老长期开办平民夜校和教师培训班,千方百计为穷人办学;游击战争的战斗间隙,红军长征行军路上就地休息的片刻时间,他都对战士开展识字教育活动;在根据地,他还进行俘虏教育,举办大量短训班和冬学,开展青年教育。

6.绝不言弃之毅,坚持不懈之恒

教育和革命工作需要从事者有着绝不言弃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恒心。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坎坷面前绝不动摇,这是作为革命者和教育者的谢老与徐老的担当,也是长幼高专人一直的坚守与追求。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零年,谢老主要进行《红旗》《上海报》的主编工作。此时的革命形势极其险恶,他不惧危险,勇挑重担,生活简朴,工作忘我。《红旗》的采访、编辑、校对都是他,一个人就是一个编辑部;《上海报》一年的时间里改了六次名,送报人及特务员先后被捕的有十人,判刑最重的为八年徒刑,最轻的也有数月。卖报人先后被捕的有八十多人。谢老自己也被抓进了巡捕房,后凭机智脱险。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上海报》仍坚持下来。《红旗》与《上海报》在宣传革命主张,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创办黎江高等小学堂后,为节约一切可节约的开支,徐特立在学校只吃饭,不拿工资;创办长沙女子师范时,四方筹措资金;在创办的长沙县立师范学校被政府克扣、停发教育经费后,他将自己苦心经营的校舍出租,把长沙县立师范搬迁至简陋的庙宇,以租金收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在五美学校校舍、课桌椅被思想落后的农民捣毁、焚烧后,他腾出自己家里的新瓦房作为校舍,新起茅屋作为家人的生活用房;在延安自然科学院,他带领全校师生,一边建校,一边教学,一边生产,一边进行科学研究。




传  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长幼高专一路走来,便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精神与准则。

1.爱国、救国、报国的办学理念。速师创始人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周震鳞,他与黄兴在两湖书院读书时,便立下了教育救国的志向。黄兴力劝其回湘从事教育,认为“此乃转移湖人顽固脑筋,养成多数革命党员,以为宣传运动革命前驱准备,绝大良机,不可坐失。”周震鳞怀抱以教育改变民众,宣传革命思想的决心,将沩宁试馆改为宁乡驻省中学堂,兼办速成师范班,这便是长幼高专的前身。从宁乡驻省中学堂速成师范班(简称“速师”)到宁乡甲种师范讲习所(简称“甲师”),从宁乡县立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乡师”)到宁乡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称“简师”),从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简称“宁师”)到今天的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长幼高专”),长幼高专人一直坚持着爱国、救国、报国的办学理念。从甲师建立的中共宁乡第一个基层组织 “宁觉”支部,到乡师的抗日救亡图存运动;从中等师范教育(简称“中师”)的中坚作用,到今日长幼高专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的勇挑大梁,高专人一直在以自己实际的行动爱国、救国、报国,并将义无反顾地继续下去。

2.扎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长幼高专人工作的兢兢业业是有口皆碑的,乐于奉献的精神也是让人赞赏的。学校自创建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四万五千多名人才。他们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了无数优秀的代表。如全国人大代表、“工艺美术家”杨应修,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获得者杨再礼等。尤其是在教育战线上,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中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的有500多人,其中刘莉、李怀宽、张友文、谈治桴、钟玲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3.吃苦耐劳、乐观豁达的工作作风。长幼高专人能吃苦,这是高专人一直引以为傲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军阀混战,还是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政策,抑或日寇侵略的铁蹄,都未能让宁师人停下前行的脚步;无论是在长沙的望麓园,还是在宁乡的王氏祠堂、文庙,或者在云山、曾家祠堂,高专人都扎实工作,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吃常人不能吃之苦,行常人不能坚持之事业,豁达乐观的高专人始终在路上。

4.因时制宜,注重素质的教育原则。长幼高专建校之初,便积极借鉴日本和西方的教育教学制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积极关注社会需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重视素质教育。我校培养出来的一代代毕业生,都证明了这一点。速师时期的延安五老徐特立,甲师时期的无数革命先驱,中师时期的教育中坚力量,今日长幼高专时期的长沙幼师主体,都是高专人因时制宜,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5.面向基层,专注平民的教育信仰。长幼高专从建校之始,所面向的便一直是社会基层。高专人专注于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着力于培养优秀的小学、幼儿教师及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无论是速成师范时期的各种短期培训班,还是甲师时期的两年制师范教育,抑或后来中师时期的三年制师范教育,及今日长幼时期的五年制或三年制专科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高专的教育信仰一直未曾改变。以自己的尽心竭力,为家乡的小学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高专人永远坚守的职责。

6.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办校精神。长幼高专已走过118个年头。她经历了动荡的清末和民国,也经历了无情的战火与硝烟,亦感受过外敌的入侵和残酷。她的校名更迭了十一次之多,她的历史被迫中断过三次,她的归属地变化过三次,她的培养目标随着时局的变化也在不停地变化。但是,坚韧的高专人坚守下来,她用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最终将学校建设成了长沙及周边地区幼师的摇篮、职业教育的典范,在新时代的奋斗蓝图中,继续发光添彩。





参考文献:

《谢觉哉传》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4月第1版)。

《当今圣人徐特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徐特立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徐特立文存》第三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END


图文:尚明霞 何重兴 肖和先

 排版:王轩萱

一审:黄丽辉

二审:刘志华

终审:李慧中

顾问:张国斌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