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方案!创新研究生招生模式,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大学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 2021-04-12 19:57:07


编者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对外联系的加强,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提出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中国政法大学采取多项举措,精心交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答卷。




顺时而动

提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方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国也进入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阶段,同外国国家政府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与外国企业的投资和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在国际合作中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一个面向世界、谋求发展的国家,在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进程中,亟需完备的法治力量,既能够适时在联合国、WTO和WHO等国际组织上用熟稔合适的表达提出自己的见解,也需要不断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十分短缺。在我国,能够熟练从事涉外业务的律师仅7000余名,可从事“双反双保”业务的律师仅500余人,可在WTO机构独立办案的只有300余人,这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党和国家对于涉外法治工作高度重视,提出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的要求,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熟悉沿线国家法律文化背景和有关法律制度的法律人才。


我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秉承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战略,充分发挥全国一流法学院校的学科优势,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的殷切呼唤。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打造了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涉外法学人才培养实验班、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从2020年起,创新涉外法治人才招生机制,通过推免生接收工作,专项选拔“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通过硕士统考工作,专项选拔“涉外律师项目”,多措并举对标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四型”涉外法治人才。



强校联合

首招“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专项推免生


2020年,在总结本科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开设研究生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每年通过推荐免试选拔50名本科专业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之一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接收推荐免试生的方式,到我校攻读国际法学和比较法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用“外语+法学”的复合型国际化培养模式,完善“本科-硕士一贯制”培养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项目,我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携起手来,共同规划和实施“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合作”计划。2020年9月4日,两校就合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签署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专业和资源优势,以现有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培养“外语法学双精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为目标,创新本科生和研究生跨校贯通培养模式,开展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充分发挥我校法学教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的双重优势,通过两校A+学科的强强结合,将“共和国法官检察官摇篮”和“共和国外交官摇篮”有机结合,携手孕育共和国涉外法治人才。


经过考察和选拔,2020年有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我校等20余所高校的49名学生被“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录取,其中录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推免生17人。2021年9月起,这些同学将分别就读于我校国际法学院和比较法学院。


国际法学院和比较法学院是我校在研究生层次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定点单位。日前,在两个学院的网站上也都公布了关于涉外(国际化)法治人才实验班招生的通知,既对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也列明了具体的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具体来说,参加选拔的申请者需要具有推免资格并参加我校的接收考核,考核以无领导小组的方式进行双语考察,内容围绕国际问题、时政和国情分析,学生需根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议论或感想,用所学专业语种进行写作。


作为首批参加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选拔的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自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项目,我们备考过程中没有太多的经验去参考。” 来自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的苍穹在回忆自己的备考时这样说,“但综合考虑项目的特质,我认为要注重时事与国情分析。”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的王者兴也为师弟师妹们提供了自己的经验:“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多看时评及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与运用。”



集揽英才

增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


除“研究生国际化法治人才实验班”项目外,根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关于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2021年,我校开始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旨在培养我国法治建设急需、法律实务界短缺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律师职业人才。


该项目招生名额共50名,由“40+10”构成,其中40名是教育部专项计划下达,其余10名由学校从现有计划中调整。学生的选拔也分为两种途径,其中40名从参加本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并进入我校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复试的考生中选拔,另外10名从已录取的当年度推免生中选拔。选拔条件中,不仅要求考生有优异的初试或推免复试总分,更注重考生应具有出色的英语水平,能够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双语教学培养模式。通过选拔,这50名学生将作为2021级新生在我校法律硕士学院就读法律(非法学)专业。


为做好项目落地及培养方案的实施,学校专门成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项目领导小组,对招生复试标准、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等重大事项进行指导,并协调学校相关资源配置;培养模式方面,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成立若干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导师组,由任课教师、实务专家等组成,实施导师组负责制,将集体指导与导师个人指导充分结合;课程设置方面,强化模块课程,围绕专业课程、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升三部分,召集校内学者、校外专家、涉外律师和相关实务专家共同研讨,形成既稳定又开放的课程结构;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已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中伦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实务单位签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形成联合研发课程、参与授课、提供实践岗位、指导及就业等一体化联合培养基地,多角度多层次立体打造跨文化、跨学科、跨法域,懂政治、懂经济、精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何欣老师介绍道,这两个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在招生过程中,学校尤其注重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衡量,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把思想品德考核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招收具有“对国际时事关心,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读写能力,对涉外法治事业具有赤忱热心”等特质的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将“精通外语”的学生培养成能够熟稔运用法律知识,在涉外领域上发光发热的优秀人才。对此,我校将在学生的硕士学习阶段,结合学生们“精通外语”和“不具法学基础”的特点,打造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让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语言基础上,继续用深厚的法学知识武装自己,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涉外法治人才。



任重道远

助推国家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做好人才工作发表重要论述,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法大作为国内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一流的法学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都是吸引着各大高校学子参与本项目的重要因素。许多同学出于对法学的追求和自我发展的长远规划,期待通过这一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


谈及今后的打算和工作计划,王者兴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和决心:“我想在西班牙语语言基础上学习国际法,熟练掌握外语和法律双重技能,学会用西班牙语语言逻辑思考法律问题;并希望能有机会在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成为一名掌握小语种+国际法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然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进入国际组织或我国的外事系统工作,为我国提升软实力、在国际社会提高话语权做出贡献。”由此看来,我校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弥补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稀缺的短板,符合未来的市场愿景,也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江山代有才人出,时代使命我辈担。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兼具外语优势和法学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成为时代所需,亦为高校的职责使命所在。我校本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强强联合,必将引领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一轮改革,推动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这需要学校以及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也见证着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无限可能。


法大微信 【第20210412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研究生院

记者:黄雨薇 袁元 毛梓欢 胡嘉颖

图片来源:摄影工作室

责任编辑:黄雨薇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