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人物专栏第十七期
人物画像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这首气势磅礴的《带镣行》是刘伯坚在他英勇就义前写下的。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拖着受伤的脚,在镣铐哗啦哗啦的金属碰撞声中,昂首阔步,平静地向前迈进的英雄形象。铁镣虽束缚了他的双脚,但挡不住他坚定有力的步伐,更阻挡不了他唤醒民众的心。
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早年就读于川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半工半读。第二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旅比利时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他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任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
红色记忆
1926年春,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失败,前往苏联探求出路和寻求支援,刘伯坚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委派负责接待冯玉祥。冯玉祥在考察期间,对刘伯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颇为赞许和认可,便想拉拢“收为己用”。共产国际也想争取冯玉祥,就安排了刘伯坚等一批人到西北军协助工作。五原誓师后,刘伯坚随冯玉祥回国后,担任国民军总政治部部长。
为了改造这支旧军队,刘伯坚帮助冯玉祥整顿军队,严明纪律,废除旧军队中打骂士兵的恶习,提倡官兵平等,提出革命政治化、军队与民众相结合、辅助工农运动等口号。每逢部队重大集会,他都去讲演,向广大官兵宣传马列主义,灌输革命思想。为了振奋涣散的军心,刘伯坚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亲自拟写了《五原誓师词》,并在各个军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举办各种训练班,部队很快发展到20余万人,在转战甘、宁,挺进陕西中取得节节胜利。平时他经常深入到连队,和广大士兵及下层军官打成一片,像普通战士一样找他们一起散步谈心,教唱革命歌曲,从而得到了官兵的爱戴,在国民军联军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刘伯坚改造西北军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使得冯玉祥等非常钦佩,这也让他与许多西北军上层人物建立了很好的统战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把一支旧式的军阀部队改造成了革命军队,为共产党改造旧军队,尤其是政治工作方面,创造了成功经验。
后来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冯玉祥也公然投靠蒋介石。冯玉祥开始反共清党,刘伯坚等240余名中共党员被“礼送”出境。后来,党组织再次派刘伯坚赴苏联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并出席了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刘伯坚从苏联回国后,在中央苏区工作,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
1931年12月,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3次“围剿”,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奉命进占宁都。该军前身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分,刘伯坚和许多共产党员在这支部队做过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广大官兵中有深刻的影响。在宁都,该军中的中共党员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伍等人在部队秘密成立党支部,寻找党组织,策划“宁都起义”。在刘伯坚的组织领导下,国民党二十六路军起义成功。
英勇就义
1935年3月初,刘伯坚在战斗中左腿中弹,不幸被捕。3月21日,刘伯坚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时年40岁。
甜酱精选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
—精彩视频—
—大国工匠—
—珠江视角—
—优秀专题—
—马季杯相声展演—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