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追梦人 | 庄薇:科技助力冬奥,把论文“写”在皑皑雪山
(视频来源:文汇报)
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18年起成为上体冬奥科技攻关团队主要成员,参与“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多次前往崇礼、涞源等国家跳台滑雪训练基地开展科技助力工作。随团队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忙碌的毕业季,庄薇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即将告别在上海体育学院11年的求学生涯。不过,在她的日程表上,还有一项重要课题尚未完成——三年前,她加入上体冬奥科技攻关团队,参与“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结项时间是明年6月。
“‘科技冬奥’项目是将我们的研究应用于实践,通过科技助力帮助运动员提升水平。虽然要毕业了,但随着冬奥会临近,运动队备战进入冲刺阶段,科技服务和课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年多来,庄薇作为一名党员,在团队中承担了多项具有挑战性的科研任务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并多次前往崇礼、涞源等国家跳台滑雪训练基地开展科技助力工作。“平时一直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面对困难时‘我先来’就是最直接的反应。虽然在项目的过程中也曾遇到不少挑战,但当提供的科技报告得到教练认可,当运动员的成绩因科技助力而有所提升,我们内心感到非常自豪。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助中国冰雪健儿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从冰雪“小白”起步
做敢于“吃螃蟹”的人
本科三年级时,庄薇就成了班里为数不多的学生党员。“从入校起,就很想为同学和班级做些事,所以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后来成为班里的团支书,自己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觉得奉献的过程很开心。”回想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日子,庄薇用“心向往之”来概括, “从身边党员身上看到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风格和表率作用,自己深受触动。”
11年求学生涯里,庄薇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也在各项攻坚克难的科研任务中勇往直前。2018年,上海体育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多项课题。运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宇带领团队承担“冬季项目运动员技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庄薇从立项之初就成为团队主要成员。
“做科技冬奥项目之前,我连很多冬季项目的名称都叫不出来,规则更是一片空白。”虽然在体院就读多年,也做过不少针对运动员的相关课题,但对于相对小众的冬季运动,庄薇和团队里的大部分成员一样并没有深入研究。“接到任务后,我们通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对照每个项目的中英文收集资料、解析数据、咨询相关国际学者,一点点累积。”短短几个月,庄薇就和同学一起完成了基于世界级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特征的雪上项目冠军模型研究,不仅为我国雪上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及选材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团队后续为跳台滑雪项目开展科技助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不仅国家队之前缺少这方面研究,国际上从事跳台滑雪分析的也比较少。这项运动活动范围大,又是在室外完成,数据采集和分析都有一定难度。”从不了解冰雪运动的“小白”,到给出建设性科技报告的“行家”,庄薇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将冬季项目的需求与多年来所学的知识和研究内容相结合, “中国冬季运动起步较晚,我们算是在这个项目上‘吃螃蟹’的人”。
做教练的“第三只眼”
-40℃极寒依然坚守
过去三年时间里,上体冬奥科技攻关团队从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关键动作技术优化、临赛心理干预、损伤预防及康复等多方面展开研究,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科研成果在多个项目得以应用。团队成员轮番出征,分批前往阿尔山、崇礼、涞源等国家队训练基地,形成了“长期跟队、常态化下队”的科技助力模式。
“我们通过微型可穿戴设备和三维无标记点运动捕捉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和生物力学的诊断分析,并快速提交科技报告供队伍参考。”庄薇介绍说,科研团队在队伍中扮演的角色,如同教练的“第三只眼”, “比如跳台滑雪选手的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体姿态等,过去只能依靠教练的经验来感觉,现在可以通过科技助力精准量化、快速反馈,对完善训练细节有所助益。”
今年初,庄薇随团队前往崇礼,为跳台滑雪国家队开展科技服务。刚刚抵达基地,一场多年不遇的极寒就给了大家一个“下马威”。“团队北方人占多数,但-40℃的气温还是让大家很难适应,甚至暖宝宝也失效了。”庄薇回忆说,低温不止让团队成员冻得手脚失去了知觉,器材设备的电线也被冻裂, “后来只能用土办法,将棉帽层层包裹给器材保暖。”
极寒天气和当时尚未完工的配套设施,给户外数据采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只要国家队安排训练,庄薇和同伴都会赶在队伍之前抵达训练场,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下午4点。“队伍需要,我们就在。团队一般分成两拨,一拨在山上采集出发台的数据,一拨在山下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息。”为了传送设备,两支小分队时常要在半山腰碰头交接,相当于40层楼高的阶梯是仅有的通道。作为团队中的党员,庄薇主动承担起了这项任务,“山上风大,楼梯上还有积雪,旁边只有一根绳子保护,刚开始的确有些腿软,但也都挺过来了。”
除了白天的户外数据采集,随队结束训练返回驻地后,科研团队还有大量的数据解析工作需要在晚间完成。“我们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解析,输出成一份直观易懂的科技报告交给教练团队,同时通过加注评价和小结提供针对性建议。”庄薇坦言,队伍训练量大时,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毕竟教练都想早点看到报告,好对第二天的训练作出调整,我们辛苦点是应该的”。
走出实验室
让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彰显价值
从校园实验室到雪山训练场,“科技冬奥”项目让庄薇和团队成员把论文“写”在了皑皑雪山。“之前更多的是埋头做实验,得到了很多数据结果,但能否运用到实践中常常是未知数。”她坦言,通过这个项目,自己进一步认识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到应用中去,才真切体会到这些数据的价值。”
当竞技体育达到一定高度,靠经验挖掘潜力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需要通过科技助力进一步实现突破。在上体冬奥科技攻关团队中,“能用科技解决的事就尽量不用运动员的汗水解决”已成为引领大家攻坚克难的共同理念。“即使不跟队的时候,团队也时常收到教练的积极反馈。大家都很有干劲,觉得哪怕能帮运动员实现微小进步,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庄薇认为,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成绩的提升,更在于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发展筑牢科研基础,“对于一些差距比较明显的项目而言,短期速成不科学也不现实,但从长远来看是极为重要的积累”。
再过半年多时间,冬奥盛会就将在北京启幕,受益于科技助力的中国冰雪健儿们将亮相世界瞩目的舞台。“在国家队时,每个人的衣服胸前都绣着国旗,自豪感油然而生。队员们日复一日练得很辛苦,如果在冬奥赛场上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我会非常激动,也希望他们都能取得好成绩。”期待之余,庄薇心中也装着满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参与‘科技冬奥’项目的宝贵经历,为我的未来人生打开了一扇门。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需要我们贡献更多力量。”
内容来源:文汇报
作者:谷苗
摄影:袁婧
剪辑:王天赐
责任编辑:黄勇、刘思琪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