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怀念他!
编者按:今天,是一代教育家、科学家钱宝钧逝世25周年,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进。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在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东华大学的创建人之一,我国化学纤维学科奠基人、高分子纤维科学家、教育家——钱宝钧。
(我国化纤专业教育奠基人之一、原华东纺织工学院院长、中国纺织大学名誉校长钱宝钧)
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化纤专业
解放初期,我国的纺织工业原料主要依靠天然纤维的棉、毛、麻、丝,远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穿衣的需要,出路何在?钱宝钧先生敏锐地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发展化学纤维工业。
(钱宝钧在工厂实习)
在1950年的全国化工会议上,钱宝钧先生毅然提出了发展国内化学纤维工业的主张。他还意识到,要发展化纤工业,必须教育先行。为此,他于1954年与化纤专家方柏容教授联名上书纺织工业部,建议在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的前身)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化纤专业。这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解决“棉粮争田”矛盾的最优解之一。这份建议当年获批,并招收培养第一批54名化纤本科生,极大缓解了我国化纤人才短缺问题,为1970年代以后我国大力发展化纤工业播下了“火种”。
钱宝钧在上世纪50年代初开创了我国以棉绒为原料的黏胶纤维研究,特别重视纤维测序问题。钱宝钧的学生、退休教师陈雪英说:“要提高纤维结构性能,首先你要了解这个纤维的结构是什么样子。钱宝钧建立了用密度的方法来测定纤维素纤维的分布。”在此基础上,钱宝钧先生带领李繁亭等老师,指导研究生顾利霞开展超强黏胶帘子线的成型工艺和纤维结构性能的研究,曾解决我国第一家万吨级黏胶帘子线厂工艺技术上的不少难题。退休教师顾利霞说:“钱先生的取题都是紧密地与国家的需要、跟人民的需要所结合起来的。”钱宝钧还在校内建立了化学纤维研究所及实验工厂,使之成为我国最早的培养从事化纤研究以及从事化纤工业的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过去的科研条件远不及现在。钱宝钧在科研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地“迎难而上”。没有仪器,就靠着手头简陋的工具自制;经费不足,就省吃俭用自费研究。退休教师陈彦模说:“钱先生特别重视自制仪器,很多化学实验仪器都是他亲手制作。他告诉我们,自制仪器不仅能准确匹配实验需求,还能进一步启发创新思维。”他亲自动手,与机械师傅一起,把一个个零部件制造出来,遇到电气自动化装置上的难题,就把自己的家人叫到实验室来,一起装配,反复试验;没有经费,就自己花钱购买原材料。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断改进,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纤维热机械分析仪。
当时,他已是70岁高龄。这台仪器,对“化学纤维成形工艺理论和纤维结构性能”的研究,特别是在“碳纤维原丝结构对碳纤维结构性能的研究”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989年美国著名碳纤维专家Defumdoph教授来中国讲学,看到这台仪器后,连连称赞说:“我的碳纤维研究工作正需要这台仪器呢。从这台仪器的研制成功,就可以看出你们在碳纤维研究方面有着相当高的水平了。”如今,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已成为研究纤维内在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检测仪器。
(钱宝钧在岳飞墓“精忠报国”照壁前留影)
年龄并没有阻止钱老向着科技高峰迈进的步伐,在步入80岁高龄之时,他又不畏艰难开始了纤维大分子缠结理论研究,这是当时国际领先的科研项目。钱老对高分子的缠结理论提出了新的论据,并带领学生在自制的仪器设备上得到验证,使大分子缠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纺织纤维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诲人不倦育万千桃李
1959年,新中国批准一批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钱宝钧先生作为分管校领导,及时抓住机遇,学校当年共四位导师、招收了五名研究生,开启了我校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的大幕。
钱宝钧先生首批招收了王庆瑞,此后还有顾利霞、李繁亭等一批青年才俊,他倾心培育,结出累累硕果。如王庆瑞老师后来从事“侧序分布”的概念以及多种测定侧序分布的方法,为化学纤维科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组装成人工肾血液透析器,作为肾衰病人的治疗器具,获得了国家发明奖。顾利霞老师解决了聚酯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染色时损伤天然纤维的难题,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李繁亭老师作为主力之一参加了国家六五七大重中之重项目——涤纶长丝高速纺丝工艺与设备研发,助力学校首次以第一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时,即将担任院长的钱宝钧先生看到了科学的春天,积极招收培养研究生,当年招收到程正迪、潘鼎和胡学超等人,均为我国化学纤维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81年,在钱宝钧先生的带领下,学校获批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授予单位,他和其他3位教师获批全国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全国1196名)。1985年他卸任校长职务,担任名誉校长,仍不忘学校发展和研究生培养。
(钱宝钧和研究生们在一起)
在学生培养方面,钱宝钧先生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退休教师章潭莉老师曾说:“(钱先生教育我们)科学研究工作就必须将生产、实践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是工科大学,必须要生产和实践相结合。”张瑜老师说道:“现在毕业的学生应该要多一些实践,因为有了一些理论还是要到实地厂里去实习比较好。”钱老先生是一位平易近人热爱事业和生活的普通人,一直不倦工作至九十高龄,老而弥笃志且益坚,将毕生积蓄捐作学校的科研教学奖励基金。
“中国化纤事业无不渗透着钱老的心血,正是钱老在困难时期仍不忘初心的坚持下,才有了中国化纤的今天。”钱老学生、退休教师王依民说,新一代东华人要传承钱老的精神,开创一个属于中国化纤的明天。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最高的致敬是奋进
在钱宝钧先生教育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感召下,东华大学师生在新世纪围绕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持续攻关、解决难题,新世纪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9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突破国外在高性能纤维领域对我国的封锁,助力我国于2021年初宣布“初步建成纺织强国”。
进入新时代,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产生了严重冲击,学校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一方面成立钱宝钧学院,围绕“新兴专业孵化器、改革措施实验田、人才培养新标杆”定位,建设成为东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另一方面加强研究生院建设,推出“一条主线、三个坚持、两大计划和六大工程”的“1326”综合改革思路,大力开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改革,全力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离不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奉献。“钱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开启了中国纺织事业的新时代,为织就锦绣中华注入了毕生心力。”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张志看了钱宝钧事迹后说道,“我们当代青年要有发愤图强之精神,要有强我中华之责任和当代青年之担当,吾辈当自强!”
从解放初期至今,70年砥砺奋进,70年风雨兼程,东华大学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在爱国奉献中书写精彩人生。
今天,站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更加积极地传承钱宝钧先生“不为一己求安乐、愿做别人嫁衣裳”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传承他践行一生的“五爱精神”、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前行、奋斗不止,为东华大学新的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钱宝钧学院、材料学院、研究生院
宣传部、统战部
撰稿:丁明利
图片来自于历史资料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