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夜读 | 毕业季,我们不说再见!
投稿电邮:1254233345@qq.com
我们在这里倾听你的心声
投稿形式:阅读内容音频(配乐)、文字电子版、朗读者照片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
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似乎走的太过无奈。
这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再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要和善、可爱得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
最后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考完最后一场试,是和学业告别;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和学生生涯告别。然后,知道一个个朋友离去的日期,开始一场场告别,告别朋友,告别同窗,告别四年已经习惯的许多生活。
生活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人生就是一条坎坷曲折的路,即使不断跌倒,也一定要爬起来,坚持自己的梦想。即将离校的师兄师姐们,无论未来的路有多长,有多艰难,我们都祝你们一路顺风!
监审:王晓超 杨浩
总监:吕洁 薛娜
监制:李善腾
审核:孙奇慧 王佳乐
编辑:孙奇慧
(向上滑动启阅)
为什么30万于都人能保守一个秘密?
1934年10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开始撤离中央苏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广大红军指战员甚至中共中央领导人,谁也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
静静的于都河,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
从1934年10月7日起,中革军委先后下达命令,要中央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陆续移交防务,秘密、隐蔽撤离战场,与中央第一野战纵队(代号红星纵队)、第二野战纵队(代号红章纵队)一起到于都集结。10月10日傍晚,两个纵队分别从瑞金、会昌等地向于都境内开进。在此前后,中央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先后秘密向于都集结。在各部队换防集结过程中,不仅穿插交错时间准确,而且秘密稳蔽。如中革军委电令红九军团转移过程中,“部队接近汀州时,应走汀城西南,在城西乡村中宿营,并严密隐蔽,不得由汀城经过和在城内宿营,更须严格禁止自由入城”,“为避免敌人空中侦察和轰炸起见,要严密伪装,到拂晓时如未到达目的地,必须停止,隐蔽配置和休息,黄昏起再开始行军”。
10月16日,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部队集结于都期间,各军团进行了兵员、武器弹药、粮款的补充。军民齐心协力,于都人民纷纷支前拥军。在静静的于都河畔,8.6万红军主力在一个县内集结、休整长达10天,直到安全顺利跨过“长征第一渡”,国民党仍然对此一无所知。红军成功地集结渡河,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于都人民是如何保守秘密,帮助红军过河的
当时数十万国民党军已经推进苏区腹地的兴国、会昌、石城等地。红军的转移意图一旦被国民党军知晓,瞬间就会处于四面包围之中。然而,数万红军的大规模转移,要想不被国民党军侦知,谈何容易。
为了保密,于都人民在各级党政军组织指挥下,配合红军严密封锁消息,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白天于都河畔与往常并无二致,渡河行动则选择在晚上进行。为了确保红军安全渡河,于都百姓协助工兵,每天下午4点开始架设临时浮桥,晚上8点完成,红军通宵达旦夜渡于都河,次日凌晨拆除,分散隐蔽在河岸边,不留任何痕迹。
此外,于都人民组织了大批慰劳队,带着鸡蛋、猪肉、草鞋等物资,热情慰问红军指战员;妇女们组织了许多洗衣队帮助红军洗衣服。为支援红军渡河架桥,于都县城居民几乎把家中所有的木板、门料捐献出来。有位姓曾的老大爷得知红军需要木板后,不仅将家里所有的门板扛去架桥,连自己的棺木也捐给了红军。于都百姓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多名红军伤病员,并送丈夫、儿郎参加红军。据统计,有1万多于都子弟报名参军,1万多民夫参加运输队、担架队,跟随红军长征。
为什么30万人能保守一个秘密?
周恩来曾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和于都人民是融为一体的,浓厚的军民鱼水情是保守秘密的铜墙铁壁。于都人民高度自觉的保密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保守秘密的关键所在。
于都良好的政治、群众基础和物质条件是中央红军主力顺利转移的坚强基石。于都境内多为丘陵地带,既隐蔽、又开阔,山水相连、民风淳朴,有利于大部队行动、宿营、隐蔽、休整。当时战火尚未烧到于都,中央红军集结于都相对安全。而且于都是中央苏区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赣南军区所在地,是苏区的全红县、大后方,政治、物质条件都很好。于都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革命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红军在于都集结,能满足保密等政治需要。同时,于都稻米充足,人口众多,可从人力、物力方面给予中央红军足够的补充。
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下,30万于都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和反围剿斗争。以于都为代表的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当时包括于都在内的赣南13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40万人,青壮年有50万,先后扩红参军的有33万,支前的有60余万,牺牲的有20余万,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为10.8万人,于都、兴国等县牺牲的烈士都在1.6万人以上。当史诗般悲壮的数字划过浩瀚的星空,英雄的于都人民已然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来源:共产党员网)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新媒体中心
党委组织宣传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面塑 剪纸 盘扣……上海师大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乐趣多
- 天津理工大学2022新年致辞
- 百年奋斗 逐梦启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微宣讲”第九讲 | 站稳人民立场 投身强国伟业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白衣为甲 逆行出征
- 精彩!286架“战机”在嘉职院“空中PK”
- 周闻工商大 第165期
- 【光华 | BabyShow】动物家族——孟爱森
-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公寓服务满意度调查
- 新生爆照 | 对大学生活的期望是什么?看看青大高质量新生的回答吧!
- 轻声细语 | 你的暑假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 鹤汽院特色专业系列(三)丨会计!!!
- 第七期|党史学习教育“每周测”来喽!(速来答题,奖品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