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三)

大学 作者: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06-30 18:15:04

第三期我是党史宣讲员》视频新鲜出炉啦!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红色浪潮”的冲击!唤起战斗岁月回忆,接受党史教育。



01

第七讲:《重庆谈判》

主讲人:副校长熊见红

       在副校长熊见红铿锵有力的介绍中,重庆谈判的故事开始了。

       如今的重庆已成为“网红城市”,拥有诸多标签“雾都、3D魔幻、火锅之都、桥梁之都”,吸引众多旅游爱好者竞相前往打卡。它还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抗战时期,重庆还是国民政府的陪都。1945年在这进行的一次谈判活动举世瞩目,那便是重庆谈判。

 


       在国共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不会去重庆。如果毛泽东不来,蒋介石就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平谈判,将责任推到共产党上,从而发起内战;如果毛泽东来了,就给共产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最后仍可以消灭赤手空拳的共产党。为了人民的休养和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真面目,毛泽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重庆的道路。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国共双方会谈从第二天上午开始。谈判正式开始以后,进展并不顺利,谈判举步维艰。10月初,在毛泽东回延安之前,双方将历次谈判记录整理成一个书面文件《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1日,蒋介石与毛泽东共进早餐,后毛泽东乘车来到重庆九龙坡机场,在张治中的陪同下启程返回延安。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国共两党的合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02

第八讲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主讲人:工会主席    荣革

      工会主席荣革为我们讲解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向来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强加之下发出庄严的吼声。1950年10月8日,应朝鲜政府请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志愿军奔赴朝鲜。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后分为三个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环境。《毛泽东文集》写到抗美援朝战争无可争议地表明,“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战争意味着流血与牺牲,经历着艰苦与消耗,不过,一个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什么没有遇到过,人民没有退缩,全民族空前地万众一心,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实现了“边打、边稳、边建”的战略方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上的奇迹。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去学习与发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03

第九讲: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主讲人: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刘贵书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刘贵书为我们介绍当年的万隆会议。

      如今的中国早已成为外交大国,但想起当初,那些过往仍历历在目,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1955年4月16日凌晨,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机场,漆黑的天空,微风轻拂,远方传来飞机呼啸的声响,一架银色的飞机降落在跑道上……周恩来英姿勃勃地出现在机舱口,向欢迎的人群挥着手走下飞机。

  


 1955年万隆会议上,新中国外交发出自己的强音。中国首创“求同存异”外交主张,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至今为国际社会所尊重、遵循和认可。尽管当时不和谐的声音层出不穷,但在周总理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它驱散了那些被误导和迷惑的国家心中的雾。
万隆会议体现出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掀开了亚非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历史性的一页,也为新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朋友。从万隆会议结束到1959年底,尼泊尔、埃及、叙利亚等11个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
如今,中国的朋友遍天下。目前,中国已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这充分说明,与万隆精神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已得到世界广泛认同。



04

第十讲: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

主讲人: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周召梅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周召梅为我们讲解那些年我们的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向来被国际社会和两国人民热议。新时代,中美关系也出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年恰好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也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50周年。


1971年3月底4月初,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期间,一位美国运动员匆忙误登上了中国代表团的巴士前往赛场,这场意外相遇,拉近了两国运动员的心。美国乒乓球队几次表示,希望在世乒赛结束后访华。

消息传回国内,毛泽东几经考虑,在世乒赛的最后一天作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以中美人民之间的交往作为打开两国官方关系的序幕。再后来,在邓小平同志以及各外交人员的努力下,中美关系终于推开了冰封数十年的大门。

50年前,中美运动员超越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打破常规,迈出友好交往的关键一步。“应势而为、应时而变”,“乒乓外交”中的小球智慧弥足珍贵。当前,处于关键期的中美关系亦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正如多年前那样,本着对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负责态度,再次作出明智和正确抉择。




文案|樊茗钰

排版|黄柯霖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审核|刘洋 李芳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