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后”到“90后”,他们不变的是......

大学 作者:暨南大学 2021-07-07 19:04:54

暨南大学

公众号ID:jinandaxue1906

关注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

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入党宣誓时的场景

回想起来是否依然心潮澎湃 热血沸腾

在永远跟党走的道路上

你有哪些难忘而光荣的经历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党委

特别推出“我的入党故事”专栏

生动展现从“50后”到“90后”师生党员

难忘的入党故事和初心使命



“50后”党员 沈远平


向上滑动阅览


重温红色家书 学习百年党史


我是1970年12月参军入伍,1974年12月入党,当年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和动机非常单纯,就是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非常伟大,入党非常光荣。参军后的首要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入党。通过上党课,学习党史和党章,我初步地认识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是代表人民的政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此外我了解了党员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过这些也只是在思想上的初浅认识。真正使我在思想认识上飞跃提升并影响我一生的是我入党后不久所经历的事。


一封未寄出的家书


1975年8月初,也就是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半年多的时候,河南中部连续数日强暴雨,引发水库大坝崩塌,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洪水淹没了几十座村庄和城镇。那时,我所在的部队离洪水区只有40里。当接到救灾命令,我们半小时后就集合出发赶往灾区实施救援。按照部队应急处置规定,个人将自己的衣物用一块白布包裹起来,上面写上家庭地址和接收人姓名,里面可以放一封家书,写上对家人要说的话。于是我就写了一封给父母的信放进了这个包裹里。


一个多月后,洪水退去,抗洪救灾任务结束。写给父母的这封信并没有寄出。但是我珍藏了很久很久。遗憾的是后来辗转多地,多次搬家,这封信遗失了。但信的内容字字句句永远记在了我的心里。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好!

这里数日连降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几十座村庄和城镇被淹,上千万人无家可归,被困在洪水中。我们部队已经接到命令,立即赶往救援。临行前给您写下这封信。如果您看到这封信,那这就是孩儿写给您的最后一封信了。您看到这封信后千万不要悲伤。从小您就教育孩儿要做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听党的话,向英雄学习,为人民服务。如果是这样,您应该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和骄傲。集合哨已经吹响,我不能和您多说了。爸爸妈妈,您放心。孩儿一定好好表现,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战士。


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平儿敬上

                             1975年8月10日


传承红色家书精神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45年过去了,这封没有寄出的家书一直都在我的心里,激励我不断地履行当时的誓言: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好学生、好老师。回顾一生,没有做出什么感人事迹,却有着对红色家书的真实感悟:红色家书代代传、党的初心永不忘。


谈到红色家书,自我上小学起就读过许多红色家书及其故事。从他们的家书中,我看到革命的前辈先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畏艰险,不怕苦,不怕死,英勇奋斗的精神;我还看到他们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在危机和生死关头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例如,赵一曼、江姐在英勇就义前给儿子留下家书。她们虽然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但她们为新中国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并以家书的形式将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她们的革命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回想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大年除夕夜,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社区人员、志愿者等各类人群迅速集结赶赴湖北武汉等地实施救援。他们许多人来不及与家人亲友话别。短短的微信,几秒钟的视频对话,只言片语里传递的是对抗疫必胜的信念和决心,不怕苦,不怕死,一切为了人民,生命至上的大无畏精神。在抗疫斗争的过程中,请战书、入党申请书,决心书等像雪片般飞向各级党组织。


红色家书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建党百年来,从革命前辈先烈们的家书到新时代抗击新冠疫情勇士们的微信视频,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还是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这些家书不仅仅是人们交流信息传递情感的媒介,更重要的是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充满着对党忠诚,抱有坚定信心和信仰,弘扬着不怕苦不怕死为人民谋幸福的大无畏精神,并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家书极为平凡,但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温这些家书就是学习党史,读懂中国的重要内容,让我们真正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不言桃李满天下 润物无声春满园


我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77级)。毕业后分配到学校当教师直至现在。一生的教学没有做出什么感人的事迹,但始终牢记入党时立下的誓言: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好老师)。


2019年7月,在第十九届全国MBA管理沟通教学研讨会上,我首批被授予《教学贡献奖》。当我走上领奖台,抑制住激动的眼泪,默默地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实现了我入党时的誓言,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好老师)。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



“60后”党员 郑石明


向上滑动阅览


无悔选择  笃定前行


1997年5月26日,我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夕,许下了“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郑重承诺。那一年,我刚好迈入而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是为完成党的任务和使命而做出的终身承诺。


记忆中,1997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香港回归、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等重大事件接连发生,给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中国增添了不平凡的色彩。怀着对新世纪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实践自己的政治信仰和人生理想,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回馈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毕业后,我进入企业工作,始终不忘对党的誓言,勤勤恳恳做事,一直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精神,敢为人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创新能力,长期担任党支部书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带领企业党员和职工攻坚克难,完成各项任务。


在企业工作近十年,我发现自己重返校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知识和教书育人的渴望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我始终觉得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投身到这样的事业是光荣的,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选择。


有了这个坚定的理想信念,2006年,在几近不惑之年的时候,我做出了人生另一个重大选择——回归校园学习。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梦想的召唤和时间的紧迫感伴随我度过最后的学生时代,三年半后我从中山大学以博士身份毕业。2019年,我调入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工作后,任务更重,使命感更强,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本科毕业进入党政机关工作五年,硕士毕业进入企业工作近十年,经历过无数坎坷,曲折向前,几经辗转最终走上了自己期盼已久的人生轨道。


得之不易,倍加珍惜。在高校教师岗位工作的十余年间,在科研和教学两方面我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夙兴夜寐,孜孜不倦。在科研上,我竭力寻求学术突破,常年坚持写作,时刻要求自己保持学术敏感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我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更是身为一名党员履行入党承诺的实际行动。我坚持不懈在专业领域深耕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政治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成功申请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2019年获得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在教学上,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原则,致力于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尽自己所能指导学生。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学生提供职业选择与发展建议;另一方面,倾力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到目前为止,我已指导多位本科生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并推荐十余名本硕生成功申请到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攻读更高学位,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这是我引以为豪的成就。


30岁入党,43岁从教,是我人生中最无悔的选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和党员责任,不忘初心,笃定前行。身为教师,我始终以教书育人为本,坚持言传身教,倾力培养学生,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70后”党员 李丹阳


向上滑动阅览


唯有同历风雨 方能共见彩虹

坚定信仰 与党共同成长


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我的生命中有不少与党的事业发展重要节点产生交集的时刻。


我出生那天正好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纪念日,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我出生的那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之年,是改革开放新时代启动之年;而我郑重提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年,则是在党的领导下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1997年。


小时候,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印象大多来自文学影视作品:从连环画上的王二小到小兵张嘎,从电影电视里坚贞不屈的赵一曼、江姐,再到英勇无畏的董存瑞、黄继光等战斗英雄。各种有关共产党英雄人物的文学影视作品,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形象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灵。就读中小学时,每一年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和参观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让我真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领悟到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牺牲与卓越贡献的奋斗精神。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到的知识越丰富,经历的事情越多,我越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内心逐渐向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生目标靠近。


1997年,是让我终身难忘的年份。这一年,我面临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关口——高考。


在那个高考还是“过独木桥”的年代,能否通过高考成为大学生,决定着一个年轻人的命运,甚至影响着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名紧张备考的高考生,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一年会看到如此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而自己的命运也会跟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见证历史”。


那一年的2月19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举国为之悲痛。当时的我,只是在中学政治课本上学习过他的理论,理解并不深刻。更直接的感受还是来自于自己对身边社会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体会。


小的时候,从我居住的地方到北京路去,必须坐轮渡到天字码头,每去一次都异常麻烦、耗时,以至于大家都把这短短的行程叫做“去广州”或者“进城”。随着80年代中后期广州桥、海印桥的先后修建,以及城市道路、公交系统的建设,坐轮渡的人越来越少,再也没有人把去北京路视为一趟跋涉了,而轮渡公司也只好逐渐转型,推出今天为人们熟知的“珠江夜游”。到了90年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愈加丰富多彩,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直观的体现之一就是中小学生的吃喝穿戴不断升级换代。总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和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分不开。因此,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离去,实在让大家感到悲痛万分。更让人遗憾的是,老人家一直以来想在香港回归后去一趟香港的愿望并没有达成,而邓小平逝世的时间与香港回归之间仅仅相差了几个月的时间。


1997年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开通。我至今还记得那通体黄色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地铁车厢运抵广州时的轰动。当时的高考还是在7月,6月已经是临战前的时间了。但好奇心很重的我,还是和高中好友相约去乘坐了广州一号线,亲身体会了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那时,从西门子进口的这些列车以及地铁建设的费用都是让人咋舌的天价。谁也没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能够自己设计、制造先进的地铁列车,并配套管理系统和运营服务模式整体出口海外,而乘坐地铁更早已成为普通市民的日常出行方式。


1997年最为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瞩目的事件是香港回归。有一首歌曲叫《我的1997》,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间社会对这件大事的期待心情。


我的高考是7月7日到9日,而香港举行回归仪式的时间是6月30日晚到7月1日凌晨。那时,个别同学还担心观看回归仪式会不会影响备考;但实际的情形是,在澎湃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影响下,大家一秒不落地观看了回归直播全程。


作为一名历史的见证者,我至今难以忘记,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一辆辆军车载着被誉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驻港部队向香港驶去。敞篷军车里的战士们在雨帘下,整齐静默,目光坚毅,虽然无声却又充满力量,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民族尊严。那道路两旁冒着大雨迎接驻港部队的欢呼雀跃的人群,以及交接仪式上我国解放军和英方的对话,也成为我脑海中难以消逝的记忆。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到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东方之珠”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背后凝聚了太多太多的民族情感和十几亿中国人对国家富强的期许。可以说,亲身经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使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教育,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其所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我的内心向党更加靠近。


后来,从结果看,熬夜观看香港回归直播不但没有影响我的高考,这种激越的爱国热情反而推动我在高考中气势如虹、出色发挥,最终顺利被理想的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大学新生。


9月份,新生入学,如同中国其他大学一样,我所在大学的新生也要进行为期一月的军训。刚上大学,稚气未脱的我们,对于军训的感受是复杂的,既期待尝试披戎装持钢枪的威严,品味战士生活的情趣,又担心自己无法在艰苦训练下坚持下来。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和“最可爱的人”——解放军战士亲密接触。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在解放军教官的指挥下,反复地在学校的大草坪上演练各种军训的必备科目,训练之余则开展拉歌等娱乐活动。通过这段时间的密切接触,我深深感受到这些中国军人身上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气质。一方面,他们对于训练工作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始终坚持极高的标准;另一方面,这些年龄跟我们差不了多少的战士,也有质朴率真、腼腆可爱、多才多艺的温情一面。更可贵的是,他们每个人身上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那种中国军人所独有的不可撼动的凛然之气,让我们每一位参训的同学肃然起敬。


那年的国庆之夜,我浮想联翩。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的种种体会,以及1997年这一年的所见所闻,我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根本利益的代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才能让中国富强文明,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念及于此,我不禁心潮澎湃,充满了成为这个先进组织一员的强烈意愿,于是郑重提起笔来,连夜写就我的入党申请书,并第一时间递交给辅导员。


此后,经过党组织全面细致的考察,我终于在2000年光荣地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并于2001年上半年本科毕业前转正,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美好心愿。


转正后没多久,我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这所曾为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发挥过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学里,我更加系统和深入地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接受了精神洗礼。这促使我热切投身于党的建设,曾先后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01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党支部(全院)书记等职,为党组织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也与党一起成长,信仰愈加坚定。


回顾我的入党经历,可以发现,我对党的认识和共产主义信仰的追寻,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模糊到清晰,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


推动这种变化,使一个稚气未脱、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成为一名信仰坚定、胸怀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中国共产党带给中国人民的巨大社会生活变化和在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成功应对。


这一点,对于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空背景下的我国青年而言,尤其具有启发意义。作为大学里的成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我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我的个人入党经历都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才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只有和中国共产党同舟与共,才能共同赢得美好的未来。



“80后”党员 林慕华


向上滑动阅览


两代传承,不忘初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五月的一天,女儿一笔一画完成了一幅名为“向党的100周年敬礼”的画作。看着画中微笑敬礼的孩子,再看看围绕着我开颜欢笑的女儿,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与女儿年纪相仿的岁月。


那时,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我们一家四口从农村搬到县城。每天,身为警察的父亲早出晚归,母亲则在家料理家务、做手工帮补家用。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父亲母亲为人正直,待人真诚,十分好客。家中不时有亲戚朋友来访。尤其是每年夏天,村里人到县城找事干,总会先到我家落脚。有时候一下来五六个人,床上睡不下,就打地铺。父亲母亲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尽己所能扶危济困。


平淡幸福、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却在1989年9月27日这天戛然而止。那一天,父亲如往常般早早出门上班,他要去执行国庆安保执勤任务。谁知道,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再见到父亲,他已经躺在医院冰冷的太平间。幼年懵懂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能把我举高高、让我骑肩膀的父亲,怎么叫都没有回应。再之后,家中多了一幅挽着黑纱的父亲的黑白照片,昔日的欢笑也被封存进记忆中。


面对着突遭丧子之痛的公婆与年幼的子女,母亲在悲痛之中咬紧牙关,毫不犹豫地扛起家庭的重担。在最艰难的时刻,党和国家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帮助!父亲身前所在的饶平县交警大队招收母亲为合同制职工,安排在其担任驾驶员年审收费员。从此,这个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农村妇女,边学边干,迅速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公职人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凡是认识母亲的人,无不伸出大拇指夸她:吃苦耐劳,朴实善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从来没有听她向组织、向儿女、向别人诉过苦,叫过累,提过什么要求。尤其是她身患腰椎增生,还要照顾两位老人、抚育两个小孩,但她却从没有请过一天假。2000年,《潮州日报》这样描述获评“广东好警嫂”的母亲:“十二年来,她担任收费员,负责全县驾驶员机动车审验年审收费、交通事故医药费收付、学习资料收发等二十多万人次无差错。”


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母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人,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导着我们。母亲让我们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坚强,使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打击,都能够勇敢地直面人生。


她常说:“‘人’字才两笔,但要写好这两笔,却是多么不易啊!” 母亲教育我们要好好做人,做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做懂得感恩的人。母亲常忆起当年,父亲与她二十芳华,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守使命,埋头苦干,虽苦却甜。母亲时常对我们说,现在的生活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日子,没有党和国家对我们的照顾,我们就不可能安心求学、健康成长。在母亲的点滴影响下,我时刻提醒自己,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绝不辱没父亲的英名,更要为母亲添光增彩。


1999年2月,正读高三的我,在与父亲母亲入党时相仿的年龄,也光荣入党。在入党志愿书中,我向党组织郑重承诺,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用行动让自己无愧为共产党员!当时的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如母亲教导的那样做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我知道,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为这个社会增加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这样的人多了,我们党就会更加强大,更受人民拥护。 



时光荏苒,母亲早已经退休,一如既往尽心照顾着孙辈为儿女解忧,依然力所能及地帮助着邻里乡亲。而光荣在党22年的我,也在高校任教16年,传承着两代共产党人的志愿,遵循着父亲母亲为人处事的道理,牢记着当年入党的誓言,不忘初心,勤勉治学,用心教育,真诚待人,踏实干事。每次,当我站在烈士纪念碑前,抚摸着石碑上父亲的名字,我总会默默地想:“爸爸,您看到了吗?女儿没有让您和妈妈失望……”



“90后”党员 苏朗


向上滑动阅览


生逢盛世,使命在肩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初心如磐。2021年,也是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12个年头。从校园到职场,再从职场到校园,我始终谨记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传承红色基因


黑土地一望无垠,松花江滚滚东去,我的家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座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基因、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曾以为红色是对色彩的描述,但对哈尔滨而言,红色是历史的缩影。曾以为英雄是诗歌里的赞美,但对哈尔滨而言,英雄是城市的灵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东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在这里诞生,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在这里流血牺牲,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靖宇街、一曼街、尚志大街和兆麟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不懈追寻真理、坚守信仰初心的红色记忆。风云激荡,血色沧桑;白山黑水洒热血,林海雪原写忠诚。我就在这座无数革命烈士前赴后继、顽强奋斗的英雄城里出生、成长。


我的小学哈尔滨市花园小学的校舍曾是日本总领事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独身宿舍,地下室曾是关押和摧残抗日志士的监牢,还是为“731”部队输送“特殊实验材料”的最大供应地和转运站。民族苦难,是刀枪斧钺刻在哈尔滨心头的伤痕;生于斯,长于斯,生命和鲜血凝成的伤痛足够锥心刻骨。哈尔滨这片北国黑土,浸透了革命烈士的鲜血,写满了共产党人的坚贞。抗日英雄和革命先辈的事迹,是每一个哈尔滨人的必修课。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期间学校组织的一次清明节扫墓活动,全校师生来到哈尔滨烈士陵园瞻仰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陈翰章和汪亚臣的遗首,这是中国仅存的2位抗日英烈遗首,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次扫墓活动给了我很大触动,英雄也是肉体凡胎,但他们却“甘将热血沃中华”,我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信仰的力量是如此伟大,“精神的力量无坚不摧。” 


除了这片土地刻在血脉里的红色记忆,还有一个人对我的理想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就是我的外公。外公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和珍宝岛战役的军人。为了保家卫国,当时20岁的外公告别红色故土遵义,加入了抗美援朝志愿军,随后过上了近20年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活。直到2005年外公去世,离开家乡半个多世纪的他再也没有回到遵义老家。在战争年代,很多人像外公一样背井离乡甚至献出生命;在和平年代,很多人为了建设祖国鞠躬尽瘁忘我奉献,他们无怨无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随着不断学习和年纪的增长,我立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006年大一军训期间,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本科期间的学习生活中,我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保持认真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先后担任了学习委员、校报助理编辑、团支书等多个职务,在奉献中提升自己,获得了“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社会实践奖学金”等多个奖项。


2008年5月12日,汶川爆发了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举国恸哭,山河同悲。这一天,这一年,成为许多中国人提起便会触及泪腺的共同记忆,悲痛、感动交织成那个夏天的主旋律。灾难面前,从领导的果断决策到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人民军队舍身忘死,党员身先士卒……中国共产党为悲痛之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勇气,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以惊人的意志、力量,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千里之外的广东,我和我的同学们泪流满面,悲恸之余我们又充满了力量,灾难瞬间让我们成长了,一下子让我们明白了年轻人身上的使命和责任,作为班级团支书,我积极组织同学捐款捐物。苦难和伤痛又一次把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又一次站在人民中心,站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挽国家民族于大厦将倾,解人民苍生于倒悬,与贫穷、落后作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战胜苦难。汶川大地震后,我更迫切地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这样一个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的政党。


经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党组织的长期考察,在大三那年,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我永远记得2009年5月31日下午,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念出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时候,我激动得甚至哽咽起来。成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是一种荣誉,同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永远进行时


2017年,三十而立的我重新思考并规划人生。曾经我是一名世界500强企业的HR,经常进出各大高校进行校园招聘工作,在工作中逐步坚定了我想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理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梦想的守望者,我渴望成为一名教师。2017年10月,我报考了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术型硕士,2018年9月我如愿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在暨南大学攻读研究生的三年里,我通过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学习,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主题征文比赛、“红色印记@家乡”等活动,更加系统且深入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


通过对“四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通过对无数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不断学习,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成为一名党员并不是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炫耀的完成时,而是需要不断砥砺前行的进行时。我生长在国家和民族日渐强大起来的时代,那些苦难的记忆更激励着我要有更加高尚的理想和更为远大的志向。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生于盛世,有幸见证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繁荣景象,有幸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时刻,有幸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我更应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重任的时代新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重温入党故事 回顾入党初心

“知史爱党”是每一位党员的必修课


学校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

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

“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的作用

积极参与广东省高校党员师生

“知史爱党”学习挑战赛

一、主题内容

以“知史爱党”为主题,将学习党史、增强党性和提高素质相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挑战赛。


二、活动对象

此活动面向全校党员师生和入党积极分子,鼓励和支持非党员师生积极参加。


三、活动形式

挑战赛通过线上答题方式进行,通过“学习强国”App形式开展,答题活动入口∶“学习强国”“我的”-“知识挑战赛”。


四、活动时间

共分为专项答题、挑战答题二个阶段。

专项答题阶段∶2021年7月5日至8月7日。

第一期:7月5日——15日;

第二期:7月16日——26日;

第三期:7月27日——8月7日。

(二)挑战答题阶段:2021年8月8日至8月31日。


五、活动规则

(一)专项答题:25题/局,1分/题,总分25分,共进行三期答题。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每期一次答题机会,取三期成绩总和排序。

(二)挑战答题:100道单选题/局,1分/题,总分100分。答对继续,答错离场并结算成绩。不限答题次数,取最佳成绩。

(三)奖项设置:

1.按照专项答题和挑战答题两项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学校将选取前50名“学习达人”予以奖励表彰。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排名在全省高校前100名的师生将获得省教育厅非常丰厚的奖金。

2.结合各二级党组织参与度、活跃度和覆盖率等情况,设置若干“优秀组织奖”。

3.学校党委将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做到精心部署。第一期的答题挑战赛已开始,请各二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好广东高校师生“知史爱党”学习挑战赛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指导,推动活动扎实开展,力争做到学校师生全覆盖。

(二)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各二级党组织要注重结合党史学习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参与“知史爱党”学习挑战赛,让师生利用暑假期间,在体验式、交互式学习中接受党史教育,达到“思想不放假、学习不放松”的效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出新出彩。

(三)加强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党委将利用“1+8+X”党建与思政微平台、“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等融媒体矩阵,对我校师生开展“知史爱党”学习挑战赛的情况进行宣传报道,相关工作经验做法可形成工作简报报送暨南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供择优采用。联系人:李伟苗,85220078,投稿邮箱:jnunews@jnu.edu.cn。

(四)请各二级党组织指定一名“学习强国”平台主管理员实名进入“学习强国-暨大主管理员群”,方便工作开展和沟通交流。已入群的主管理员无需重复进入,主管理员有变更情况,请联系暨南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更改。联系人:邓双全,甘宇;联系电话:85225618,85228487。

(请各二级党组织主管理员实名入群)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 THE END -

来源 | 暨大官网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素材支持 | 谢铁娇

微信编辑 | 李梅 汤君妍

责编 | 李梅

审核 | 苏运生


推荐阅读

1.手握6所名校offer,保送浙大,他的超越之路很精彩!

2.首秀斩获全球季军!暨南超算团队超牛的!

3.心动预警!你的暨南录取通知书来啦!

4.“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今天的暨南园沸腾了!

暨南又传喜报!5.暨南又传喜报!


暨南人,留下你的“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