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光荣在党50年!
他们,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荣誉获得者;他们,已年至耄耋,年长者期已过百;他们,有的人生平淡质素,有的经历过惊涛骇浪,最终他们归于三道拱门之内,在这里耕耘奋斗,用余生的光阴照耀后学。
他们赤忱淳朴,信仰如初;他们师德高尚,心底无私,一辈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愧于时代赋予的诸多赞誉,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沧南:共产党员的样子
沧南教授是我校离休教师,一名在党65年的97岁高龄的老党员。6月30日,沧南作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年幼丧父、家境贫寒的沧南,在动乱年代里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为了求学,他曾两度改名。1948年,沧南考上北京的大学,多次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为了逃避追捕,沧南在党组织的关心下,前往解放区。来到解放区,沧南看到当地老百姓对共产党那么拥护,对共产党员那么亲切,当时他就萌生了入党的决心。
沧南195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人大哲学教研室任教。不久,他提出入党要求。“第一次组织找我谈话,组织委员跟我说,入党就意味着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问我能做到吗?”“我说,我能做到。”谈及这些,他仍然语气坚定。
1956年,沧南实现心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提高和升华。“我们当年的思想汇报是实实在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家庭生活到学习工作都要一一剖析和反省。”
从放牛娃到人民教师到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沧南的命运。
1977年,沧南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放弃武汉大学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湘潭,支援我校建设。沧南与大家一起头顶蓝天、脚踩黄土,睡农家、点油灯,一边劳动建校、一边教学科研,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艰苦创校,没有一句怨言。
在教书育人的几十年生涯里,每次给学生讲党课,沧南都会用自己亲身经历来解释入党的原因。“我的人生经历,我的社会实践,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沧南坚信,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以党的教育事业为终身责任。
作为我校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开创者,沧南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学校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的成立及中心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奉献,是对沧南个人形象最高度的概括。
工作上,虽已年近期颐,他仍笔耕不辍,潜心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党课团课的课堂上,仍能见到他拄着拐杖授课的身影。面对家人的劝慰,他是这样说的,“我的时间不多了,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还有一些观点没有表达,还有一些想写的东西没写,把这些工作做完了,我的心情才能愉悦。”
生活上,他艰苦朴素,却先后捐资40余万元扶助贫困生,疫情期间,他又再次默默捐出3万元助力疫情防控。20世纪90年代,学校安排沧南搬进“校长楼”,他却欣然将房子让给了患哮喘症的同事,自己仍然住在40年前学校分配的老房子里。“有房住、有桌椅读书写字就行,其他的,我不奢求。”他对生活的要求简单至此。
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深深植根于沧南的血脉之中。“我们党走过了100年的历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社会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遵循毛泽东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才能越走越坚强、越伟大,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好。”
沧南用一辈子在诠释共产党员该有的模样。这模样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奉献到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拥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
沧南是每一个湘大人脑海中共产党员的样子。
李寿佛:一生一个事业
“人在世界上一辈子干点什么?一生一个事业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李寿佛,这位年至耄耋,耕耘杏坛68载的老教授,一生恪守的信念,就是为人民服务。
特殊的年代,会给人留下特定的历史记忆,对李寿佛亦然。
李寿佛的童年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在我已有的记忆中,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炸弹。日本人在我的故乡平江县城投下了200多个炸弹,我的家人虽然幸免于难,但是整个家园顷刻变为废墟。母亲带着我和姐姐逃难,整个故乡灾难深重,一片凄凉。”回忆起那段被日本人侵略的历史,李寿佛悲愤的泪水在眼里打转。
“当我成长为一名小学生,老师告诉我,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不断侵略,将中国人称之为‘东亚病夫’,法国人在我国的公园门口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准进入’的告示。这些在我年幼的心灵留下了无限的创伤。”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新中国成立那一年,李寿佛14岁。“我们那一代人,都是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衷心热爱党、爱劳动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学生时代,我家里很贫穷,上学只带了两床被子,一床垫被,一床盖被。夏天睡觉时蚊子多得很,我又没有蚊帐,班上团支部书记看我被咬得厉害,要我和他一起睡。”求学时期班上的团支书是对李寿佛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数十年后,再次提及这一幕,他仍然觉得温暖而感动。
“那时候,班上的同学有无私的、也有自私的。究竟应该自私,还是应该大公无私?我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团支书的这个举动,让我想清楚了。”自此,为人民、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信念开始在李寿佛的内心扎根。受团支书的影响,他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又于196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前夕,李寿佛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下了“你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的问句来激励自己,这个小本子一直保存到现在。
1976年,正值不惑之年的李寿佛,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调任我校支援学校建设。自此,他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了我校数学与计算科学的发展。如今,在湘大耕耘了45年的李寿佛,桃李满天下,已培养数十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一大批本科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国际知名数学家许进超等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尽管退休多年,这位“执拗”的老人,仍每天前往办公室从事科研,不管长短假,还是风雨天。他的热情从未随着年龄的增加、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反而历久弥新。
面对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和奖项,李寿佛说:“牛顿认为,在科学的道路上,他也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所以我个人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努力,我只是其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谈话间,他眼神中透着岁月洗礼过的睿智光芒。
尚瑞尧:我不是“英雄”
“我不是‘英雄’,我的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和他们比,我做的那点贡献根本不算什么。”现年87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尚瑞尧抚摸着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眼含热泪,话语铿锵。
尚瑞尧出生在山东的一户普通农家,幼年时期的尚瑞尧,耳闻目睹了日本军队侵略中国,烧杀抢虐,无恶不作,保家卫国的火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埋下了根。1948年,14岁的尚瑞尧参军。训练时,他年纪虽小,却特别能吃苦,在技能比武中,用3发子弹打出29环的成绩,夺得全连第一。
一年后,因业务水平精湛,尚瑞尧入编铁道兵团,学习铁路建设知识。
1950年底,部队发出抗美援朝动员令,尚瑞尧立刻报名,“是战士,就要上战场!保家卫国,非入朝不可!”次年1月,他与战友进入朝鲜。
尚瑞尧入朝后接到的首要任务,是抢修被敌机轰炸的铁路,确保物资运输畅通。冬季冻土固结,路基一旦被炸毁,取土填坑异常困难。尚瑞尧独创“取土法”,在路基两旁,或在附近土山坡,用钢钎打下3米深洞眼,再用炸药炸开冻土层,就是松土,可随时搬用。对反敌机轰炸、保证铁路畅通,起到很大作用,得到大力推广。尚瑞尧因此被朝鲜政府授予朝鲜国旗勋章,当年,他仅18岁。
“你这个同志,辛苦了!朝鲜人民忘不了你!”金日成在满浦视察时接见了尚瑞尧,亲自将两枚二等国旗勋章戴在了他身上。
在朝鲜的4年战斗中,尚瑞尧立功8次,先后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勋章”“一等战斗英雄勋章”,两次荣获朝鲜国旗勋章。
勇敢朴实的尚瑞尧在枪林弹雨和硝烟战火中,铸就了坚毅、刚强、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朝鲜战场上,尚瑞尧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考虑到他在战斗中英勇的表现,并且屡次立功,经过党组织严格的考察,1953年3月,尚瑞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很骄傲。”提起入党时的经历,尚瑞尧激动地说。
战争年代,尚瑞尧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和平时期,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为祖国的发展倾心尽力。“我能做的就是要将军队作风发扬光大。”1974年6月,在我校恢复建校时,尚瑞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学校政治工作组从事人事工作,1991年11月离开工作岗位后,他一直担任离休干部第一党支部书记,连任了24年。
耄耋之年,他依然永葆一位老战士、老党员的风采,发挥余热,关心党的工作。
去年,尚瑞尧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这一年,他做了很多场报告,“我是战争中的幸存者,我也想通过讲述的方式来让人们铭记,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尚瑞尧将抗美援朝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通过讲座报告的形式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历经峥嵘岁月,已有69年党龄的尚瑞尧依然精神矍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和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和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友们相比,我不是‘英雄’,我是幸存者。”尚瑞尧说。
李继如:身经百战曾百胜
6月30日,百岁老兵李继如的家中,女儿为他佩戴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李继如站直身子,目光炯炯,拍下了一张勋章照。
李继如,湖南新化平坻村人,1921年生,与党同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这位功勋满身的百战老兵最新获得的一枚勋章。
“您打过仗吗?”“打过仗,打过很多仗!”
97岁以后,李继如记忆力大不如前,很多人、很多事,李继如都记不得了。旁人问他的往事,当兵打仗是李继如唯一记得清楚并能够肯定回答的事。
1941年,20岁的李继如就前往东北参加游击队。全连一百多人,或拿步枪,或拿机枪,每人配发4颗手榴弹。
在天津战场,有一次他们遭遇日军炮轰。炸弹在不远处爆炸,弹片横飞。李继如突然感觉大腿外侧有种针扎般的疼痛,然而连天的炮火不允许他去处理。
2010年,李继如去医院做核磁共振时,检查出体内有金属。他这才想起,那是战争留下的“纪念”。那块弹片,至今仍留在李继如体内。
以前记忆力还好的时候,往往有人围过来听他讲故事,讲到最危险的时刻,听的人会问他“当时害怕吗?”,李继如豪情万丈,斩钉截铁地回复:“当兵的害怕怎么行!”
“那时子弹很紧张,打完几发,我们就端着‘三八大盖’,带刺刀的那种步枪,和敌人拼刺刀。”那会儿身体还硬朗,老人颤颤巍巍,站起身,做出持枪的架势,给大家示范,一闪,一挑,一刺,进退有度,气势不减当年。
有一次,最惊险的时刻,日本兵的刺刀迎面直来,已来不及躲闪,幸亏留了一发子弹,李继如迅速叩响扳机,敌人在他面前倒下了。
那一战,李继如杀死了7个日本人。
从北京到天津,再到河北,一路走一路打。有时走着走着,碰上一小队日本人,刺刀戳上去。有时打起来,一天吃不上东西,没有人家,只能睡山上。渴了没水喝,碰到河水就捧起来喝。布鞋或草鞋,穿一个月就坏了,也只能继续向前走。
冬天的北国,积雪厚厚一层。在山海关那一战,李继如在雪地里打了六七个小时,胜利后才发现棉鞋湿了,才感觉到冷,感觉到疼。
一路艰辛。李继如不知道前方是要与敌人酣战一天,还是疾行几百里;是能吃上一顿饱饭,还是继续饿着;是露宿山野,还是有栖身之所。
能给他安慰的是善良的老百姓。去农家借宿,老百姓把房子让出来给他们睡,拿出馒头给他们吃。有时部队驻扎,老百姓前去慰问,送去麦子、面粉。
就这样,他们走到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天。
抗战胜利后,李继如参加了湘西剿匪,1951年李继如在永顺军分区光荣入党。退伍后,李继如被安排在醴临煤校工作,后来,李继如又来到我校安居下来。
李继如的女儿记得,以往的日子里,父亲最喜欢和人说他抗战时的故事,看电视剧只看抗战剧,看到日本人阴谋得逞会大骂,看到共产党胜利会激动不已。要是有人提到共产党一点不好的,老人就会生气:“没有共产党,你们现在还不知道过的是什么日子。”
女儿还回忆,小时候,家里有几十个纪念章,但是那时候不懂事,还拿纪念章去换东西。后来搬家又遗失了一些。2015年,当拿到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李继如嘱咐女儿:“好好收起来。”
今年,女儿特地把保存下来的勋章拿出来,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摆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拍了一张又一张,并表示这些都是传家宝,要好好传下去。
邱芳:
为推动妇女的解放和发展
出一份力
72,不是她的年龄,而是党龄。邱芳是我校党龄最长的老党员之一,今年已经89岁,但谈起1949年入党时的经历,依然记忆犹新。她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求得妇女的解放,是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我的家里,我的爷爷、父亲、叔叔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经常外出参加共产党的工作,耳濡目染,所以我很早就想着一定要参加共产党,为改变旧社会做点事情。”谈起自己为什么入党时,邱芳的回答直接而朴素,“当时全国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解放,当时的社会对妇女很苛刻,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刻,我想要加入这个组织,为推动妇女的解放和发展出一份力。”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国欢庆,正在读中学的邱芳深受鼓舞,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宣传队,开始在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告诉当地的老百姓,并将新政策传达给普通民众。在宣传队里,邱芳很快成为了重要学生骨干,也正是她的突出表现,1949年11月,时年17岁的邱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我们一起参加宣传队的有一个姓胡的同学,是共产党员,他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邱芳坦言自己当时非常高兴,就想着一定要跟着党好好干事,而加入共产党也是她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1978年,邱芳响应国家的号召,随丈夫调入湘大工作。现而今邱芳已经退休多年,但她时刻谨记着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时刻关心关注妇女解放事业,看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妇女解放和发展拥有了法律政策保障,邱芳感到由衷地高兴。“我们国家从什么都没有,一步步走到现在,来之不易。希望在党的领导下,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尽自己所能报效祖国。”
邱芳的女儿说,母亲一直以来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希望子女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很高兴,其实我没做什么事情,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谈起此次获得荣誉勋章,邱芳脸上满是笑容。
叶昌炯:永远忘不了党的恩情
“感谢党,没有共产党我们家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这是我校离休老干部叶昌炯的肺腑之言。
叶昌炯今年90岁,生活安详,70年前的往事在他脑海里依然历历在目,对党的恩情始终刻骨铭心。岁月愈往前,这份恩情愈发沉甸甸。
叶昌炯的家乡在广西贺县(今贺州)一个偏远的山村,高山峻岭。叶昌炯排行老二,上有年迈的祖母、伯祖母,下有几个幼龄的弟妹。家里只有父亲和大哥两个劳动力,日子过得艰难。
解放前夕,国民党到处抓丁当兵。叶昌炯的父亲是独生子,1947年不幸被抓,在被押送的路上,他找准时机跳车逃走,国民党兵朝他开了两枪,万幸没被打中。为了逃避再次被抓,父亲不敢回家与亲人相见,隐姓埋名,到60里外的一个瓦窑场做工,不要工钱,只要有口饭吃。
没了父亲这个顶梁柱,家里的生活跌到了谷底。这一年,叶昌炯16岁,16岁的少年已经懂得父亲被抓,对一家老小意味着什么。听到父亲被抓的消息,叶昌炯难受得夜不能眠,他看着天上的月亮,想着父亲就像那月亮一样,离自己很远很远,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月柔如水,悲伤的少年哭了整整一夜。
祸不单行。拉夫队又盯上了叶昌炯刚满18岁的哥哥。好在哥哥巧妙周旋,躲开了抓捕,逃到一家官办的煤矿打工,取得了不用当兵的证明。在煤矿做工薪资微薄,九死一生。不久,煤矿出了事故,哥哥侥幸跑了出来,回家后,身上满面尘土,衣服洗了三遍,水还是黑黢黢的。
父兄先后逃难,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了。剩下的老幼没有吃的,生活极度困难。叶昌炯的外公过来看望这一家老小,老人家拄着拐杖万般无奈地仰天长叹。
17岁是叶昌炯人生中的分水岭。一家人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党的地下组织找到了叶昌炯,给了他生活的信心。让他先从参与宣传材料油印做起,到搞交通送信,再介绍他入团,参加武工队。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叶昌炯有了倚靠,越干越有劲,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贺县。叶昌炯一家终于盼来了人民的大救星。父亲、哥哥从外地赶回来,一家人欢欢喜喜团聚。
“共产党解放了我们,我们政治地位有了,一家人团聚了,我们好高兴。”党的恩情大于天。这一年大哥带头踊跃报名,在县大队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后来,弟弟们先后长大成人,家里七兄弟,全部入伍当兵,报效党和国家。
1950年叶昌炯调到贺县公安局,负责剿匪工作。195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受组织调遣到核工业部三局工作,为寻找铀矿下到基层,和找矿员一起翻山越岭,风餐露宿,1959年叶昌炯作为先进工作者代表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从此在他心里扎根。1978年他来到湘潭大学,任校办副主任、外事办主任等职。几十年里,叶昌炯听从组织召唤,风雨兼程,足迹走过广西、广东、湖南三省。
在叶昌炯家客厅的醒目位置有一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一起的照片,那是1964年周恩来访苏归来,毛泽东、朱德等人去首都机场迎接留下的珍贵影像。照片是叶昌炯1970年得到的,他视若珍宝。在湘大搬新家时,叶昌炯一声不吭地拿起锤子,往电视机上方钉钉子。新房子墙面上钉钉子多难看啊,女儿不解。他不管,钉好钉子,亲自把三位伟人的像从老房子取下来,又亲手挂到新家的墙上。女儿和儿子劝他,没有谁家会把像挂在电视机背景墙上而且是电视机的上方的,挂其他地方也可以啊。叶昌炯斩钉截铁:“我就要挂这个地方,抬头就能看到。”
平日里,叶昌炯生活节俭,生病疗养也舍不得给自己买补品。2020年,他在电视上看到武汉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主动联系所在党支部,要求捐款一万元。支部书记说,现在还没有接到捐款的通知,要不等等?
叶昌炯表态,国家有危难,我们老党员应该挺身而出。这是百年未有的疫情,国家耗费会很大,早点捐出来,早点做急用。
时光飞逝,往事并不如烟。叶昌炯时常在心里念着党的好。
“我现在到九十岁了,我心里对自己讲,党的恩情永远还不了。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是党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叶昌炯字字铿锵,坚定地说,“我们永远忘不了党的恩情,我们世世代代都要跟着共产党走!”
【湘潭大学新媒体中心】
图文 / 王成奇 李银艳 李雯雯
编辑 / 张荟 龙盈盈
责编 / 丁德凤
在看 分享 为小湘点个赞!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陕文投集团领导调研职业教育校企共建项目 推进“明眸皓齿正脊柱”健康人才培养工程
- 2022年“五一”假期安全告家长书
- 我院成功举办2021年临沂市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
- 20211101南充疫情防控:南充五部门联合发文来(返)南重点人群主动申报登记!违者严惩!
- 人物专访 | 邹丽:“智能”成就梦想,“赋能”创造价值
- 浓浓中秋情 慰问暖人心|后勤管理处开展中秋慰问活动
- 处暑 | 夏此至,暑将消
- 山警微青春第1229期: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初心如磐!
-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中国故事”全校性主题读书分享会活动即将启航!
- 仲夏学子别药苑,成文三行述别情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学子对党说
- 推动校企合作,校领导带队走访北京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