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风采 | 以“数”为马 行稳致远

大学 作者:安徽大学 2021-07-13 23:29:48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5月13日更新显示,我校数学学科今年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是学校第五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为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校数学科学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与四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协同创新,重视科研氛围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育等学科发展的内部因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外坚持走国际化路线,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对内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厚基础、破五唯,积极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声誉不断提升,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学科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厚基础,破五唯,注重科学化发展


数学科学学院院长范益政表示,数学学科作为长线基础学科,长期以来面临经费少、奖项少、顶级期刊发文量少、影响因子与分区低的境遇。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与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唯引用”、“唯影响因子”、“唯SCI分区”等科研评价指标侵袭科技领域,对基础学科研究产出不良导向,严重影响一批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基于此,数学科学学院从尊重学科自身发展特点角度出发,“特立独行”,学术成果评估注意学术贡献与业内评价并重。2018年制定《数学学科导向性期刊目录》与《统计学科导向性期刊目录》和相应激励办法,大力倡导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的科研工作,鼓励一批教师埋头苦干,静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产生顶天的基础成果。该办法实施以来,发表于导向性期刊上的高质量科研工作成果论文从2018年的3篇增加到2020年的16篇,其中包括Adv. Math.,Trans. Amer. Math. Soc等国际顶级高水平综合性期刊。


在这一批成果当中,鲍炎红老师发表在Adv. Math上的论文《Truncation of unitary operads》颇具代表性,全文长达75页。据了解,鲍炎红老师多年如一日坚持深耕代数方向,会为一个结果证明的严密性,连续4个多月绕翡翠湖独自“散步”思考;也曾前后花半年时间证明一个等号。他始终坚信:“好的工作都是由时间积累而来,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搞研究,才能产生好的成果。”在数学科学学院门卫印象中,一周七天,几乎每天晚上都需要去敲他办公室的门提醒他学院要锁门了,他才会离开数学楼。


走出去,请进来,坚持国际化方向


袁亚湘院士指出:“纯数学研究更多的是学术交流,尤其需要与国际上最顶尖的大脑进行思想碰撞”。因此近年来,数学科学学院坚持学科“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国际化发展路线。


一方面,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前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访问学习,与国际顶尖数学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对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优秀青年教师,学院会资助其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院所进修。目前,学院有30多名中青年教师拥有国外访问经历,其中多数成长为学院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近年来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也基本都是在访学期间取得。近5年来,他们之中有1人获国家级人才称号,5人获省级人才称号。


另一方面,学院积极从海外全职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国际著名代数编码专家法籍Patrick Solé教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数学科学学院工作多年,自2015年以来多次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文教类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安徽省外专培养项目。2019年11月被聘为安徽大学讲席教授前夕,Patrick Solé教授及其配偶还受邀赴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外国专家招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并致辞。这几年来,学院通过国家科技部(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安徽外专培养项目等,引进兼职教授,除Patrick Solé教授外,还有挪威科学院院士Tor Helleseth 教授、土耳其专家Ferruh Ozbudak 教授、俄罗斯科学院Denis Krotov教授和韩国专家Jon-Lark Kim教授等人。

图为挪威科学院院士Tor Helleseth 教授作报告

引进人才的同时,学院还重视为外国专家创造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保障,以更好地留住人才。学院不仅设立专人作为外事秘书,帮助协调处理外国专家的教学、科研与个人事务,为他们在安徽大学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还指定专门团队对接相应外国专家,学习其学术思想与理念,使得他们能更好地为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服务。目前,学院拥有全职外籍专家3名,在全国省属高校数学学院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国际著名代数组合论专家日籍伊藤达郎教授自2014年加入安徽大学以来,把他个人在代数组合领域的国际前沿成果带到安徽大学,逐步充实了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代数、组合与编码方向的研究内容,促进了这三个分支方向的交叉融合,为数学学科在纯粹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于近日荣获安徽省第十五届“安徽省黄山友谊奖”。


此外,学院还积极举办学术论坛、邀请高层次专家驻校指导,访问讲学。2014年学院制定《学术活动资助制度》,2019年制定《学术交流活动管理与资助流程》。近五年来,学院共举办学术讲座389场,其中海外专家学术报告100余场,讲座嘉宾包括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Ringel教授、印度科学院院士Bapat 教授等;举办学术会议28场,其中国际会议13场,包括2016年“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lgebraic Combinatorics”, 2018年“第12次全国生存分析和应用统计研讨会”,2018年“第八届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等数学学科领域内的大规模高水平学术会议。


凝方向,聚人才,打造高水平团队


近年来数学科学学院学科发展注重交叉融合,重点突破,凝练4个特色优势方向:代数、组合与编码,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范益政介绍说,自2014年起,以固本强基、开拓视野、加强融合为目标,学院制定了《数学学院科研讨论班制度》和资源保障措施,每周三下午全员参与科研讨论班。7年来,科研讨论班制度已融入教师的日常科研工作,形成了学院独特的科研氛围与科研文化。通过科研讨论班,学院也逐步形成具备自身特色优势的科研团队和梯队。例如,通过科研讨论班凝练出的交叉方向---代数、组合与编码逐渐成长为学院的特色优势方向,已有突出成果产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其中,用代数方法解决图论问题的交叉研究工作《The spectral symmetry of weakly irreducible nonnegative tensors and connected hypergraphs》,发表在Trans. Amer. Math. Soc上,是学院少有的发表在综合性期刊上的高水平论文。


学院注重人才引育并举,一方面每年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外出宣讲等机会,吸引和引进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仅2020年,学院就引进高水平博士9名,其中有海外经历的6人,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4人。他们多数很快成长成为学院教学科研的骨干。像2020年引进的陈昌昊博士与丁超博士目前正积极申报海外优青项目,李换换博士已入选安徽省省级人才计划,彭兴博士获得了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已晋升为教授,遴选为博导。


另一方面,学院充分关注青年教师发展,为他们提供人力资源,物质条件与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保障,具体包括教学与科研讨论班制度、课程组制度、学术资助制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团队制度等。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青年脱颖而出,12人聘为教授,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1人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5人入选省级人才,3人获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除了学术科研,他们在管理工作中也表现出色,7人担任过或正在担任系主任,其中3人聘为学院副院长。


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生培养方面,数学科学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学院党委书记于金文认为,数学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目标。因此,近年来学院致力于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密码学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与创业项目、社会实践以及社团活动等实践教学举措,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在国际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本学科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和国际一等奖3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本科生和研究生总共在三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学院已经形成完整成熟的数学建模工作体系,打造了一支具有丰富竞赛指导经验的教练团队和接续培养发展的学生团队,以陈华友教授为总教练的教练团队,率领的学生竞赛队伍每年都能在国内国际数学建模比赛中稳定发挥,取得佳绩。2020年10月,安徽省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落户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安徽大学将在全省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中发挥组织示范带头作用。

图为数学科学学院院长范益政在安徽大学2019年数学竞赛及数学建模竞赛颁奖仪式上致辞

此外,作为全校大学数学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数学科学学院在切实提高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提高的同时,还积极倡导数学文化。自2014年起,每年的3月14号开展数学文化节活动,也称“π节”,此项活动获得校团委“特色工作奖”。活动通过展板及海报向广大同学介绍了数学文化节的由来、数学的历史、数学情书等一系列知识趣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


“学院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我个人实践应用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郎军军说。郎军军在本科期间参加过学院组织的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并自主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他眼里,这些实践经历不仅对其模型分析和编程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能够为他在研究生阶段即将面临的大量科研任务打下坚实基础。据郎军军介绍,他本科期间共参加了四次数学建模大赛,取得了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在内的一系列奖项,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由于比赛时间紧,任务重,不仅对专业知识有所要求,也锻炼了他的意志品质。今年,他已经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继续深造。



来源 | 安徽大学融媒体中心

排版 | 赵玉婷

责编 | 宋慕妍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