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大学习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校三门课程获评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单。我校推荐申报的三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部获评。其中马怀德教授主讲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获评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于飞教授主讲的“民法总论”、庞金友教授主讲的“政治学原理”获评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上三门课程的授课团队同时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2019年以来,我校先后立项建设了120门课程思政项目。此次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了我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今后我校将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进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形成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体系。
国家级的课程思政应该什么样?今天就带你研究!
发掘课程本身思政元素
把握“德法兼修”建设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是我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中国大地办学,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我校法学学科优势,培养“德法兼修”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组织校内外师资于2018年3月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提高法大研究生法治理论水平,夯实我校研究生法治底蕴,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
(校长马怀德教授讲授
“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 摄影 卢云开)
“民法总论”是为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德法兼修”的起点。在起点上为未来卓越法治人才系好成长的第一粒扣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民法总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规则体系大厦的价值根基和思政根基,通过价值体系与规则体系的融贯传授,使学生在学习民法规则的同时完全理解并接受《民法典》的价值基础,并将该价值基础作为自己一生法律职业的准绳。
(于飞教授讲授“民法总论”课程)
“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专业学习的启蒙和奠基课程,能够在让学生掌握完整的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同时凸显中国问题意识。将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阐释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有机结合,强调中国政治发展的自主性与独特性,突出中国道路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庞金友教授讲授“政治学原理”课程)
改进教学方法
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为了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这几门课程的授课老师努力融合启发式教学与研究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习近平法治思想”课堂 摄影 尹建峰)
“习近平法治思想”建立起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程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不仅在授课期间全程录制课程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还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系列研究生教材,系国内首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法学研究生教材,大力推进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和研究的深化。
“民法总论”采取了“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把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民法总论” 课堂)
“政治学原理”则立足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与政治学专业特色的务实创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队伍的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不断优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政治学原理”课堂)
法学教育,贵在实践;要通过案例操作技术将思政价值贯彻于法律实践,课程思政才算真正落地。在注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下,课程团队积极开拓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如“民法总论”选取具有浓厚思政要素的典型案例,在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透过规则适用将思政价值贯彻于社会生活的本领;“政治学原理”课程大力支持政务模拟小组、联合国模拟小组、村民选举模拟小组、稀缺资源分配模拟小组、危机处理模拟小组、立法听证模拟小组等形式的学生讨论小组,将政治学基本原理的学习与学生的参与式学习结合起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生课程自开课起,即坚持名师授课制度,高水平、高知名度的法学家或实务界专家汇聚一堂,第一时间为全体研究生带来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解读。这种实践与理论相契合的创新型教学路径,为思政课程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好评如潮
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
在已开课学期的反馈中,三门课程好评如潮,同学们纷纷表示从课堂上收获满满,感受到了“学科育人,学科育德”的课堂氛围。
而研究生二年级的陆娇同学提起在马怀德教授课堂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时的场景,感触颇深:“马怀德校长结合我国国情,带领我们学子深入分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一定要发展立足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治理论体系,条理清晰地为我们描绘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宏伟蓝图。”
“政治学原理”课程同样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耿海柱同学仍然记得李筠老师的教诲:不能让知识门槛过滤掉能做出基于常识的、良心的选择的人,并让他意识到要注意倾听各群体的声音。朱晓悦同学表示,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她认为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性的善。善政者谋善治,好的政治家会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民商经济法学院的丁伟桁同学对上学期的“民法总论”课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他表示,在课堂上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体会到法律的精神和观念,让他明白法律并不是冰冷的,而是充满温度和力量的。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沈裕鸿同学也表示在课堂中感受到了民法的魅力,学会了要尊重他人的自我意识,懂得了“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不忘初心
打造一流思政课程示范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下,中国政法大学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树立思政旗帜,深化思政元素,以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为培养目标,将思政教育全面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校级公共学位课,为学校健全课程思政体系提供新契机,在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效果领域强化课程思政改革示范效应。“民法总论”课程将会充分发掘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把先进的思政理念与严谨的民法学内容有机衔接,将提升思政素质、陶冶道德情操与传授专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融为一体,充分践履我校承担的为国家培养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世界一流法治人才的教育使命。“政治学原理”课程将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目标,以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努力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将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阐释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有机结合,强调中国政治发展的自主性与独特性,突出中国道路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古人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思政教育决定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重要命题的答案。作为中国法学最高学府,学校将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示范引领,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建设,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三门课程的基础作用和辐射效应,推进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体化进程,为国家输送“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
法大微信 【第20210716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教务处
文字:周王心安 鄢峻安
责任编辑:陈韵如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