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于太行山中的河北省平山县。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这里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大决战期间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在这段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和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
精神内涵
★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由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两个务必”发展而来)
★
精神解读
★
西柏坡时期,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即将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以建立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既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对全党的告诫,又是由党所领导的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党即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历史课题所决定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两个务必”,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从而成为西柏坡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他号召全党要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会一切不懂的东西,并激励全党克服困难,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国家而付出艰辛与努力。也就是要用事实回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谓的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的预言。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是长期以来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在西柏坡时期的继续与发展。西柏坡时期,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时期之一。党在西柏坡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广大贫苦农民,团结了倾向革命的广大知识分子、工商业人士、民主人士等。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发扬党内民主的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的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精神。这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代表着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是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加需要大力弘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西柏坡精神,以“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态度、“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接续奋斗状态和矢志不移斗志,不断克服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心浮气躁、贪图享乐的情绪,为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来源:共产党员网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