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省赛特等奖 | 聚力乡村振兴 探寻富民路径
2021年5月,第十一届“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在昆明举行,我校共有15件作品入围“挑战杯”省赛,其中8件进入终审决赛。最终,由我校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富华教授指导,来自经济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彭俊闻、王毅铭、张嘉毅、吕洁和本科生黄自巧、邹慧共同完成的作品《西南边疆地区脱贫攻坚效应评估和富民实现路径研究》获特等奖。
# 团队参加“挑战杯”省赛路演
该作品以经济学视角就云南省部分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攻坚效应与富民实现路径展开研究,从论文写作到作品答辩,从校赛一路走向省赛、国赛。团队成员间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挑战的?在研究中他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又收获了怎样的成长?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南边疆地区脱贫攻坚效应评估和富民实现路径研究》获奖背后的故事。
关注“全中国老百姓时刻关心的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西南边疆地区脱贫攻坚效应评估和富民实现路径研究》项目选题的灵感来源于团队成员专业而又细致的思考。团队负责人、产业经济学学术2001班彭俊闻同学表示,收看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激起了她的问题意识。我国的脱贫攻坚虽然已经解决了国内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相对贫困问题尚未完全得到解决。于是,她的目光便跟随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聚焦到了脱贫攻坚的特色阵地——云南省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
团队最终把项目落脚到了5个云南省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共对550户脱贫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研究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分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战略有效衔接的内在机理,并提出实现贫困户福利提升的实践路径。
“选题首先要强调科学问题,同时要让科学研究‘接地气’”,曾三次指导我校“挑战杯”参赛团队问鼎省赛最高奖项的刘富华教授一语道破选题精髓。在指导团队选题时,他要求同学们聚焦科学问题,并将作品主题与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做科学研究的同时思考如何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团队讨论
国民经济学学术2001班张嘉毅同学在专业学习中,培养了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话题的敏感性。“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紧跟时事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研究,让我觉得更有现实意义。”他说。
当谈及该项目的竞争优势时,彭俊闻说,“我们的思考与想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从国家政策出发回归到人民群众,这项研究十分贴合人民生活。”
张嘉毅认为,对以往脱贫攻坚工作效应的评估在国家与社会层面都有较高的关注度,能够解决脱贫后返贫与收入增长停滞等问题的富民路径,于国于民都是十分重要的。“简单来说,是我们都很关心如何实现贫困户的可持续性增收,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真正形成发展与减贫的良性循环,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吧。”
刘富华老师表示,自己的家乡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尚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因此他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着更多的关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仅是基层政府和贫困户时刻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全中国老百姓时刻关心的问题。
用脚步丈量5个县12个行政村
团队先后到云南省昭通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镇雄县、威信县、屏边苗族自治县、麻栗坡县、西畴县5个县12个行政村开展调研。
“开车经过的山路挂在峭壁上,没有栏杆保护,旁边就是悬崖,而过去这里连路都没有。有的路段团队成员得互相搀扶着通过,稍有不慎就会一脚踩空。”吕洁谈及这段经历还有些后怕。
团队进行实地调研
刘富华老师曾于2016年到麻栗坡县做调研。当时,麻栗坡县长期遭受自然灾害,当地村民饱受其苦。那里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连饮水都成问题,更别提过上小康生活了。令刘富华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在麻栗坡县遇到的一家贫困农户,那是一家三口,父亲68岁,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母亲67岁,患着脑梗等多种疾病;儿子37岁,离异,10年前患上哮喘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花椒、黄花菜,家里还有一大二小三头母子黄牛。
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是这位父亲的脸上总是挂着朴实的笑容,他告诉刘富华老师,“再穷,人的志气也不能丢;再苦,也要咬牙坚持着”“老两口苦不苦无所谓,主要是放心不下这个儿子”。这坚毅而又失落的神情,让刘富华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而在当地这样因病致贫的案例还不在少数。
2020年10月,当刘富华老师带着团队又一次来到麻栗坡县,再一次来到这户人家门口时,那位父亲一眼就认出了刘老师,激动地大踏步上前,紧紧地握住刘老师的双手。他告诉团队:“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经济上已经脱贫;国家扶贫队又派出专科医生治疗儿子的病,目前已经大有好转,可以干一些基本的农活了。”
现今,虽然团队调研的5个县12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但是团队发现还有59%的农民家庭没有存款,37%的农民家庭只有1至5万元的存款;有81%的农民家庭拥有1至3件交通工具,但仍然有10%的农民家庭尚未有交通工具。团队希望借这份作品响应国家政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富华老师说,调研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支持,他们为团队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好一些,这是我们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的心愿。他们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真的要感谢他们为边疆作出的贡献。”他说。
从优胜者到助力者 为进军国赛共同努力
“这是我第四次指导‘挑战杯’,我希望这次也能够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刘富华老师坚定的语气中带着期待。他曾于2015年、2017年、2019年指导硕士研究生参赛团队分别获得十四届、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以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云南省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省级一等奖。因为高水平的学术能力和丰富的赛事指导经验,他被我校团委推荐加入“挑战杯”竞赛指导暨科技创新宣讲交流团。
在本次竞赛的指导过程中,如今任教于我校经济学院国贸系的张奕芳老师和正在我校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梁牧同学,也加入到了指导工作中。他们曾于2015年、2017年在刘富华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挑战杯”国赛三等奖,这次以自身“挑战杯”优胜者的丰富经验为师弟师妹们斩获省赛特等奖、进军国赛了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次的获奖团队成员由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共同组成,对于他们,刘富华老师也有着不同的期待,“我期待本科生通过参加比赛能够树立基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规范,期待研究生能够树立问题意识,因为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你的题目是立足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你为什么要研究它?你研究它能够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在‘挑战杯’竞赛中需要思考的。”说起本次参加“挑战杯”竞赛的经验,产业经济学学术1901班吕洁同学这样说道。
张嘉毅则分享了路演答辩的经验。一方面是要简明扼要,抓住亮点。路演海报、宣传手册设计要充分从作品的特色出发,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图案等呈现方式,将作品精华展现给评委。另一方面,答辩中要充分思考,理清思路。省赛的答辩时间只有10分钟,要在规定时间内陈述自身选题的背景、意义、创新点和不足等精要信息,这样才能让评委更加全面地了解项目。
团队成员们都收获了经验与成长,曾经所经历的困难也成了大家心里宝贵的回忆。王毅铭同学说,刚开始做项目时,由于不清楚最终的呈现是什么样子,每个人心里都是紧绷着的。每次集中讨论都会持续很久,但是效率并不高,整个团队被浮躁的情绪所环绕着。而理论知识匮乏也一度成为团队面临最大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团队成员不断学习知识,合理规划时间,一同整理档案,召开组会,反复打磨作品,其间他们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的熬夜、修改,无功而返又再次出发,才终于有所收获。通过团队合作,成员们也深刻领会到了团队的魅力与合作的快乐。“团队就是一个整体,虽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任何的困难都打不到我们。”彭俊闻说。
“省赛出成绩那天,当得知我们获得特等奖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之前所有熬过的夜,掉过的头发,都值得了。真的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一向健谈的彭俊闻说到这里突然语塞了,似乎不知道能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激动的情感。
目前,“挑战杯”国赛正在进行中,团队已经完成了作品最后的修改,并提交了终稿,他们共同期待着在国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挑战杯”
我们有话说
文字 | 林鑫宇 孙俭州 张景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 | 杨柳 杨笛
封面图 | 悟空
排版 | 罗明珠
编辑 | 吴炳昕
实习编辑 | 罗明珠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