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之十四:马克思主义学院把党史作为“大思政课”最好教材 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

大学 作者:大连民族大学 2021-07-20 22:27:56


这是大连民族大学的第888条推送



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际,用好党史这部生动的“大思政课”教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推进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让红色信仰扎根学生心中,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最重大的政治任务。



以史立德树人,聚焦“大思政课”主旨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思政课”建设关键在于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以史立德树人,就是通过“大思政课”建设,把党史学习教育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坚持政治立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努力培养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委书记赵铸在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会议时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近年来,学校党委积极倡导和努力打造的“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格局,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的探索与实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与功能,始终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多措并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身先示范,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心入脑。



“我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满怀信心,这份自信不仅源自于我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对于党史的熟知和理解,更源自于我3年多来在贵州省铜仁市挂职锻炼的亲眼所见,我立志做‘民大魂、铜仁情’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待我退休后要再赴铜仁,为拓展‘大思政课’格局铺路搭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贾涛在参加学院理论中心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时说。


学院坚持把党史作为“大思政课”最好的教材融入教学,实现党史教育浸润心灵,让学生通过党史学习感受革命精神、家国情怀,更好地成长为“立大志、明大德、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要胸怀理想、脚踏实地,践行好志愿者的使命,要牢记学校嘱托,传承好民大基因,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西部计划志愿者周晴始终不忘民大的谆谆教导,表示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以史铸魂育人,凸显“大思政课”主责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大思政课”格局建设的重点。以史铸魂育人,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键少数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学院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机制建设,促进学校各学科、课程、队伍的深度融合。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力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主战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提升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宪章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研讨时说。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长效机制,贴近学生,创新载体,打造品牌,通过建格局、建体系,打造立德树人“大思政课”的工作理念。通过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三堂课”,深化主渠道作用;通过上好“思想课”,用红色基因聚力培根铸魂;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抓好“大思政课”建设。



“《纲要》这门课如何融入红色基因?专题教学框架如何调整?”“如何既能体现理论深度,又能够让学生们易于接受?”……这是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经常讨论的热点问题。


上好“党史课”,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力军。


秦明老师讲授《原理》课时融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王金萍老师讲授《形策》时引导“天梯上的学校”案例,引发了学生们的共鸣。上好“教法课”,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共有6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都做到了“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考试”。在《基础》课课堂上,大学生们用亲身经历讲述“中国精神”,“通过对分课堂,学生从被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在课堂内实现了由内化到外化的转化。”刘娜老师说。


 “跟党走,作表率。”党委书记赵铸在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颁发“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时殷切嘱咐。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主动担当“大思政课”建设的“排头兵”。



为推进思政课教师参与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学院早谋划、早部署、早对接,将40名思政课教师分派到15个教学部门,实现了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组织教师赴新疆、贵州、宁夏、西藏、内蒙古等民族地区考察研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累第一手素材。联合多部门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知识竞赛,全校50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踊跃参与。还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微电影竞赛活动,各民族学子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讲述党史故事。陈宪章、刘国军、徐丽曼、江世鑫等老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多个学院师生讲党史、讲校史。



以史修身正人,浸润“大思政课”主题


“‘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党委书记赵铸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史崇德”专题学习研讨时重申“大思政课”格局的内涵。如今,做一名新时代所需的“党红”教师,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最流行的风尚。


“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教师,为人师表也没有退休年龄。”袁飞老师在与新入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集体座谈时说。



再过一两年又有几名教师要退休了,他们常常说:“我们的事业好比航天工程,我们是三级火箭的第一级,燃烧了自己把你们送上高空,未来发展还得靠你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视用理论知识武装教师头脑,通过“个人自学、集体商学、专题教学、深度领学、实践研学”等方式,组织教师深入研读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学习材料。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者先受教育开始。“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情怀的人讲情怀。”刘国军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进行专题讲座,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截至目前,已邀请吴潜涛、曲建武、冯秀军、洪晓楠、房广顺等知名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报告。《大连日报》、大连电视台报道了由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承办的大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在“请进来”同时,学院还注重积极“走出去”,探索“党史+思政”的新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联系大孤山街道开展党建共建合作,组建党史专题宣讲团,深入社会传播党史故事、宣传党建精神。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大凉山彝族8名孤儿捐款捐物,积极推进编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校本讲义。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为2018级考研学子复习考研政治。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鼓励教师深入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岫岩市等地实地调研,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关键在于打通立德树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先示范,通过“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实践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动下,全校形成了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良好育人文化。


“要牢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既要储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要丰富内容的温度和热度,引导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郑艳艳老师在参加新入职教师座谈会时说。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归结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主题,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党史,是为了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和智慧,让各民族师生坚定信心跟党走,要以更饱满的激情、更坚定的信仰,投身于学校的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END


内容来源 | 江世鑫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大连民族大学 官方微博 & 大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大连民族大学Bilibili官方账号

大连民族大学快手官方账号

©大连民族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