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党员讲百年党史 | 以身许国,与核共舞(82)

大学 作者:上海商学院 2021-07-21 23:36:23


讲述人:贾梓轩

贾梓轩,中共预备党员,20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财务金融学院会计学181本科班团支部书记,曾多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一等奖、二等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校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中国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疫情期间社区抗疫志愿者。


2015年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向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于敏,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是极其陌生的,他的故事也甚少。如果不是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是为中国设计氢弹的人。


图为于敏


于敏的科研生涯始于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在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钻研多年后,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了他。从那时起,于敏转向研究氢弹原理,开始了隐姓埋名的28年。


于敏工作的环境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地处青海高原,在那里,科研人民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喝的是苦碱水。茫茫戈壁飞沙走石,大风如刀削一般,冬天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道路冻得像搓板。于敏的高原反应非常强烈,食无味、觉无眠,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路,有时要歇好几次、吐好几次。即便如此,他仍坚持解决完问题才离开基地。


图为习近平为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于敏颁发奖励证书


直到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969年,于敏带领团队来到了四川绵阳的深山里,研究核武器。他不敢停止脚步。但长期在艰苦环境里工作,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在首次地下核武器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由于操劳过度,在工作现场,他几近休克。1971年10月的一个深夜,于敏再次因为过度劳累休克……


2015年1月,89岁的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满脸谦逊祥和。回顾自己一个甲子的科研历程,于敏淡然地说: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他的名字曾绝密二十八年》



END


统筹策划 | 党委组织部、学生党建工作室

材料来源 |财务金融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等(侵删)

图文编辑 | 艾柳杉

责编 | 李坦楼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