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祝这位大工人100岁生日快乐!

大学 作者:大连理工大学 2021-07-26 14:37:55

你可知道
大工凌水校区一馆、二馆等
第一批建筑物的暖气管道设计者是谁?
提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技术方案的是谁?
我国第一个返回式卫星型号总设计师又是谁?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同一个人
他就是我校杰出校友、
建校初期任机械系副教授、工会主席、
后在航天工业部任总工程师、
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的王希季老师

7月26日
是王希季老师的百岁生日
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DUTers向您学习、致敬!


毅然回国



1948年,王希季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1949年12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就在王希季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两张照片: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他的求学计划。
“我是在军阀间相互打仗,国家被蚕食、被分治的状态下长大的,有生以来首次看到真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我为此而欢呼,决心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王希季回忆起当初选择回国的动机时,充满感触地说。1949年10月,他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
当时美国政府为了留住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创造了许多优厚的条件,而回国的留学生,在国内每人只能优待300公斤小米。不少同学都劝他读完博士再回去,有的甚至劝他干脆就留在美国。
但王希季已经归心似箭。他出国就是为了学习先进技术,改变祖国的落后状况,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有了施展抱负的社会环境,留在美国已无必要。因此,他毅然踏上了驶往东方的“克里弗兰总统号”商船。


1950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海风拂面的上午,王希季和几十名中国留学生围在华罗庚教授的周围,畅想回国之后如何建设一个强大富饶的中国。说到兴奋之处,学子们抑制不住激扬的心情,放声歌唱:“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本来,他是想实现建设发电厂心愿,到工业部门去工作的。但在北京的国家留学生接待处,他碰到了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张大煜教授。张大煜老师是中科院首批院士之一,时任我校化工系系主任兼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亲切地告诉他:“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创办了一所新型大学,很需要也很尊重人才,到那里是可以干一番事业的。”
1950年5月,王希季老师兴奋地来到大工报到。王希季老师深情地说:“我们对共产党是一心一意的,对大工也是一心一意的!”

大工时光


王希季老师一到学校,就看到一派勃勃生机。他说:“比我们老一辈的王大珩、毕德显等同志来了,同辈的胡国栋、汪坦夫妇、刘培德夫妇、杨长骙、郭可讱、宋彧浙等同志来了,还有雷天岳同志等一批‘少壮派’;不久,钱令希教授、杨槱教授等同志也来了。真是人才济济、催人奋进啊!”
王希季老师立即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他花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掌握了俄文,与杨长骙一起翻译了苏联教材《船舶汽轮机》。他认真教书育人,对所开课程都努力写出教材,五年中就编写了《锅炉学》、《涡轮机》、《铸工》等多种教材。
“我们美丽的凌水河校舍是1951年开始建设的。第一批建筑物一馆、二馆、热机实验室和西山第一、二、三学生宿舍,是由建筑系元老汪坦和萧宗谊两位教授设计的,”王希季老师眯着眼睛,自豪地说,“那些取暖系统,包括暖气管道等呢?是我设计的啊!因为,我是学这一行的,需要就上嘛!”
王希季老师回忆大工的时光,他特别感谢张大煜老师。当年张老师动员他来大工时还曾说过一句很有分量的话:“你如果真想去工厂工作,到大学去教几年书也很有必要。要教好学生,自己首先得一清二楚,不能马马虎虎。”
王希季老师说:“果然,通过这几年的教学,自己的基础打得比以前更牢固了;而且,培养出了一批比我强的学生。比如俞鸿儒(机械系53届毕业生,中科院院士)、徐性初(机械系55届毕业生,中科院院士)等等,俞鸿儒当选院士还比我早两年!这不是很开心的事吗?”

两弹一星


1955年1月,王希季老师因院系调整,同造船系全体师生一起去了上海交通大学。1958年,组织决定调他进入上海机电设计院工作,专门负责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的任务。王希季老师说:“到了那边我才知道是要从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但因为感觉到这是国家的需要,我一定要服从组织安排。”


当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经济封锁。王希季老师等人只能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千方百计地搜集资料,废寝忘食地研读那些并不熟悉的科学论著。在边“恶补”知识、边研究的情况下,他们开始了中国的火箭试验。
1960年2月19日下午,一枚完全由王希季老师等科研人员设计、研制的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成功发射,虽然它的飞行高度只有八公里,却在我国的航天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征程,迈出特别关键的一步。
完成研制探空火箭的任务后,又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找到了他。要他负责主持中国第一个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论证和设计。王希季老师做了大量的调查,了解现有的技术力量和所支持的设计参数。在全面考虑空间、地面、材料、技术等方面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将导弹技术与探空火箭技术相结合,液体的推进剂火箭和固体的推进剂火箭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既能够达到足够的运载能力,又可以节省许多研制经费,时间上也能够满足发射卫星进度要求的技术方案。运用这个方案研制成功的火箭,就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个型号——“长征一号”。
完成研制“长征一号”的工作任务后,王希季老师又全力投入到研制第一个返回式卫星的工作中,带领研究团队制订了几个设计方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争论、讨论,他们最后确定了充分利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能力,采用弹道式返回方式,由返回舱和仪器舱组成大返回舱的方案。
这个方案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的基本方案。由这个基本方案逐步形成的返回式卫星系列,也是我国使用公共平台最成功、研制周期最短、成本最低、发射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卫星系列。
1975年11月26日上午,返回式卫星顺利升空。人们都沉浸在试验成功的喜悦中,王希季老师却提着行李赶到了卫星测控中心,因为他觉得这个任务没完成,他还要等待那颗卫星返回地面。三天以后,当天空中出现那顶红白相间的降落伞的时候,他已经三天没有合眼了。
由于王希季老师在“长征一号”和返回式卫星研制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两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后来,为了肯定他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当中发挥的奠基性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王希季老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21年5月29日
纪录电影《九零后》上映
王希季老师作为“主演”之一
在电影中字字铿锵地说:
“我就是想做一个人杰,
能够为建设出力,
能够为民族伟大的复兴出力!
生日快乐!向您致敬!


内容来源 |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近期精彩内容 

食堂浴池图书馆体育场……大工暑假最全攻略!

这个小学期,大工学子都干了啥?

更高、更快!大工科研团队又有新进展!

@大工学子:与你同在!如遇紧急灾害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大工人的夜生活,有这么多花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