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本网讯 7月24日至25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高校中国北疆史研究基地、内蒙古史学会、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等2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名学者专家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学术委员、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原主任石源华,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张盛发,中国蒙古史学会秘书长、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中心副主任乌云格日勒,我校党委书记阿拉坦仓出席仪式并为中心成立致贺辞。大会开幕式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艳洁主持。
石源华在致辞中提到,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关头,中国周边学应运而生。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他表示,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可谓恰逢其时,期待研究中心未来将成为一个在中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平台。
杨栋梁谈到,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发展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专家学者们需要长期研究的一个领域。在此背景下,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并举办学术研讨会,在学术和现实的维度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张盛发表示,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百年来见证了中国与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北方邻近国家关系的变迁。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愿意同研究中心进行合作与交流,以便共同推进和丰富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的研究。此次会议应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共同提高。
乌云格日勒代表中国蒙古史学会对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学术团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说,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此研究领域中学术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对于每一位内蒙古史学研究工作者都是一件幸事。她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与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强交流和学习,并祝愿研究中心未来取得辉煌的成绩。
阿拉坦仓代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为我们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历史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学术指南。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依据区位优势,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与俄罗斯、日本、蒙古、中亚等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在此基础上,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推动我校新文科和“双一流”建设、促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阿拉坦仓希望研究中心与专家学者们通力合作,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精品学术成果,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主任丁晓杰首先对与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他表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依托区位优势,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史文化学院决定成立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以进一步挖掘学科潜力,为国家和自治区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艳洁主持开幕式。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张盛发与我校党委副书记高云峰共同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学术委员、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原主任石源华代表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向研究中心赠送书籍,中国与北方近邻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郭永胜接受赠书。
中国蒙古史学会秘书长、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中心副主任乌云格日勒代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向研究中心赠送书籍,中国与北方近邻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主任丁晓杰接受赠书。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盛发研究员、南开大学杨栋梁教授、复旦大学石源华教授、西北大学韩志斌教授,从中苏关系史、中日关系史、中国周边学、中东史等方向作了大会主题报告。大会主题报告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主任丁晓杰教授主持。
张盛发在题为《俄共(布)、共产国际早期对华工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报告中阐述了中国革命作为东方革命的组成部分在苏俄和共产国际世界革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报告介绍了苏俄和共产国际早期对华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援引了俄罗斯档案文献中有关共产国际代表在华活动和中共创建史的新史料,因而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
杨栋梁在题为《中日关系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的报告中,对中日关系演变的历史特征进行了长时段的宏观分析。他认为,中日关系经历了古代和近现代两个历史周期,2010年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力量对比新格局的转换期,在这一最敏感的阶段,我们更需从世界战略的整体布局出发,理性地处理好中日关系。
石源华在题为《中国周边学与中国北部区域合作战略》的报告中,从中国周边学的概念内涵和理论问题、中国周边学视域下的中国区域合作体系、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区域合作的研究课题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周边学的理论意义和战略价值。他指出,中国周边学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目标,以“一带一路”为发展路径,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和战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和大国外交新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和中国继续崛起的重要理论支撑。
韩志斌在题为《中东部落:概念认知、类型演化与社会治理》的报告中,对长期以来被学界所忽视的中东部落问题进行了整体的和历史的考察。他指出,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和部落精神构成了中东社会的基本特质,但是目前学界对于中东部落的认知植根于西方中心论。因此,思考如何从中东本土政治文化中发掘现代性,平衡政治伊斯兰与部落的关系,将部落社会纳入现代社会治理的轨道,才是有可能破解中东国家部落问题的钥匙。
24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这一主题,从中苏(俄)关系史、中日关系史、中国与蒙古及其他国家关系史等方面,分组进行学术讨论,学者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乔林生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尹晓亮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美平教授、大连外国语学院赵彦民教授、青岛大学李广民教授、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潘晓伟副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乌兰图雅副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薛正昌研究员等学者分别就各小组探讨的论文和观点进行了点评。他们一致认为,与会学者的参会论文紧扣主题,既考察历史,又关照现实,呈现出扎实的史料功夫和鲜明的多语言特色,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艳洁致闭幕辞。
蒙古国史、中蒙关系史研讨组
日本史、中日关系史研讨组
苏联史、俄国史,中苏、中俄关系史研讨组
此次会议既是对过去我校在世界史领域取得的学术成绩的回顾,也是对今后我校在中国与北方邻近国家关系史研究领域发展方向的展望。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研讨会议的举办,对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扩大我校历史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强化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资源整合,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实现内涵式发展。
(图:韩占文、白林;文:赵文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