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城文青”的行走计划丨王璜生·珠江溯源影像志

大学 作者:中央美术学院 2021-04-17 12:12:19


《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书影




珠江溯源路线图




塞在抽屉角落36年的《珠江溯源》日记本,终于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闭关家中,无所事事,拿了出来翻翻读读。令自己惊讶的是,当年,1984年骑自行车珠江溯源途中,70多天,行程3300多公里,地理落差2000多公尺,在几乎每天蹬车、推车、喘气、挥汗,翻高山,过谷底,走荒坡,宿野店,还有写生画画摄影,在这样的行程中,还有时间、闲情与心思,以及气力,来写下这密密麻麻九万多字的日记。尽管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和想法,有很多的幼稚,甚至幼稚的可笑,简直就是一个“小城文青”的作为。但是,至少它们记录了1984年这一特殊时期,这位“小城文青”,想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挑战自己,叛逆生活,憧憬爱情,追寻“梦中的橄榄树”。


—— 王璜生



王璜生“珠江溯源”途中  李毅摄 1984年




2021年4月10日,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与影上书房(嘉兴)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摄影图书榜”揭榜,中央美术学院王璜生教授的《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入榜“年度摄影集”,成为五本获奖著作之一。获奖评语写道,这本书将考察中见到的珠江沿线人文地理风貌和历史变迁与骑行中的摄影、绘画创作和私人文本熔铸一炉,成功再现了1980年代的时代气息、文化价值和个人情感告解。


“第五届中国摄影图书榜”颁奖现场


《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11月编辑出版,该书呈现了1984年王璜生与好友结伴、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实施的一次“珠江溯源”行走计划,收录了他在骑行途中写作和创作的九万多字日记、数十卷未经冲洗的黑白胶卷以及大量的速写和水墨写生。他在行程中记录了流域间巨大的空间跨度造成的文化差异,描述了珠江文化内在的开放与包容。


王璜生在新书发布会现场


这一段特殊年代里路途艰难的“波西米亚”精神壮行,被认为是一种“原力觉醒”式的行为。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年龄,一个“小城文青”从海滨小城出发,在精神上朝向远方的未知以及文化苦旅之中的诗意。同时,作为一种高蹈于物理时空之上的神游与折返,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虽高度个人化但也高度诚实的与珠江文化和历史产生交集的对话档案。


「 远方·苦旅——300余幅80年代黑白胶片摄影 」 

 

桂西的路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桂平的江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观龙舟赛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卖马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西江码头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起木屋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小鸟天堂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过江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山里清晨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 江水·沉思——九万字书信日记 」







登程 1984.9.19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珠江也许仅是一条秀媚的小 江。然而,当摊开地图,翻开有关的资料,你会惊奇 地发现,它,跨越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 江西六省,全长 2216 公里,流域面积为 452000 平方 公里,从云贵高原直奔而下······它不仅秀媚而且充满野性和活力。聚居在它 周围的除了汉族外,还有壮、彝、哈尼、傣、白、傈 傈、回拉祜、佤纳西、景颇、瑶、蒙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加固了自行车,带上了画板、睡袋,1984 年 9 月19 日,在一片深情的送别声中,我们开始了珠江溯源的旅程。



途中 1984.10.22

黑色的价值

源源地流向暖温光明的世界

在这墨黑、闷热、死寂的世界里
那眼睛,那矿灯
喷射着同样的光芒
--《合山里兰煤矿》


珠江之源 1984.11.29 


经过七十二天翻山越岭的跋涉,穿行了三千三百多公里的 莽莽河山,终于来到了珠江——这条二千多公里长的 南方大河的源头!

······哦,天气很冷,大家围在一起,燃起篝火,烤面 包,焗马铃薯。松树在火中“噼啪”作响,惊动了树 丛中的山鸟。坐着浅浅的嫩草,沐浴着湿润的空气, 就在巍巍的马雄山怀抱中,就在珠江妈妈的诞生地, 我们痛痛快快地共进了一次独具风味的野餐,还有什 么比这更令人永生难以忘怀的呢?  


——摘自:珠江溯源途中日记



「 流域·差异——粤桂黔滇地理图绘志 」


珠江之水 纸本水墨设色  46x35cm 1984年

暮色 纸本水墨设色  46x35cm 1984年


拉号岩 纸本水墨设色  64x69cm 1984


王璜生自小就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水墨技法训练,对水墨艺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当年的珠江溯源,他一路上画了六七十张写生作品,以及为数不少的速写、默写画。这些作品汇集在一起,拼凑出了珠江沿岸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成为一部粤桂黔滇的地理图绘志。



2020 | 重访珠江源及“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0”巡回展


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王璜生经思考实施了“重访珠江源”计划,创作了《珠江源植物图志》系列,以中国古老的水墨与拓印方式,记录下珠江源植物的物态与肌理。“珠江溯源记1984/2020”巡回展便在“重访珠江源”行动中正式启程。2021年,他又创作了《远方与河》系列,这一系列是他对八十年代混杂了个人与集体的文学、艺术情怀的再次拾取和串联。目前,巡回展已再访桂林、昆明两地,下一站将重返贵州。相较1984年于崎岖山路间的艰难骑行,此番“珠江溯源”之路虽能一日千里,但行装和情感却厚重得多。28岁时的无所畏惧,也沉淀成了今日一定程度的近“乡”情怯。今日他投入大量精力所做的整理、回顾,已是从更广阔的意义上重新审视中国社会的八十年代、历史背影中这条南方大江的生态与文化。

珠江溯源记1984/2020巡回展·桂林


珠江溯源记1984/2021巡回展 ·昆明

《远方与河》系列之二 局部


“珠江溯源记”可以放在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叶关于行动和出走的时代命题当中,他将珠江化为一条具有神性和魔幻色彩、秀美、冷峻,充满野性与活力的生命巨流,用想象力和情思在路上行走构建了这个想象的异邦。三十多年之后,这本书以及展览又为我们召回失散消弭的当年游荡在珠江河谷、丛林与村寨之间的幽灵,从而憧憬每一位读者与观众都能拥有关于“珠江”和她所流经之处无穷无尽的美好人生。






其实,我总这样认为,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好好地做点事,做点自己喜欢,又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人生的事,这样就可以了。至于那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做过的事,画过的画,走过的路,留下的“雪泥鸿爪”,都是一种雾里看花的“烟”。“烟”会消失,但很美,“烟”一样的生命记忆。

—— 王璜生 《珠江溯源记·后记》


《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王璜生 著
2020年11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