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校!③ 大咖云集、“神仙打架”,看看咱身边的“大国工匠”!
在连续四届“黄石工匠”大赛上
我校共培养出了10名“黄石工匠”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天,让小编带大家重温一下
从我校走出去的这些职院榜样们的故事
他们踏实耕耘,爱岗敬业
岗位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在各自的岗位上有过得意,也有过失落
有过彷徨,也有过感悟
劳动耕耘,收获成长
他们的点滴领悟
创造了“工匠精神 ”
黄石市最年轻的“国贴”专家
王有安,我校智能制造学院学院教师,今年3月份,年仅33岁的他成为我市最年轻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也是我市职业教育领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教师,5月份被授予“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自2004年来我校求学,2007年获评“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国赛上大放光芒,2013年成为高级技师,2016年获评“湖北省技术能手”…… 从一名中职生,成长为一名获得国家表彰的高技能人才,王有安老师的职教生涯,“开挂”一样写满了奋进与励志,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技能成就出彩人生”的奋斗故事。
2004年,王有安来我校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站在复杂、精密的数控机床前,看着五花八门的按键操作面板,他对这台可以根据程序指令加工出不同生产所需零件的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控加工一直是职业教育里的紧俏专业。2006年,学校筹办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正式运行,非常缺乏实训教师。虽然跟企业里的技术工种相比,工资要低很多,但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王有安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从此,成了一名从事数控实训教学与技能竞赛辅导工作的教师。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面向社会生产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此,他在参与教学的同时,还经常下沉企业,一方面深入了解它们的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和专业人才需求,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制造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发扬工匠精神,切实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去年疫情期间,由他担任技术顾问的一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接到了湖南某企业的订单——要制造一批偏心轴,制造过程中要多点定位,而每定位一次,就会增加零件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工艺简图和工装,反复试验,最终完美解决了误差的问题。这些年来,王有安累计参与企业技改项目百余次,为各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节约成本300余万元。
实体经济的壮大,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和革新,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培养。王有安相信,用青春汗水铸就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汽修小达人”潘龙杨:
第四届“黄石工匠”
“工匠精神就是不怕重复做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
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潘龙杨,我校2020级汽修专业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自律性很强。别人用手机玩游戏,而他很少用手机,除了必要的聊天,查看有用的资讯,他每天从不会单纯地去玩手机。每当午间休息时间,潘龙杨都躲在教室里钻研各种维修技术。“汽车维修课是一门很枯燥无味的课程,但是,自己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潘龙杨说,每年暑假期间,自己放弃休假,都在学校里学习各种汽修理论和实践知识。“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有了目标就会让自己勇敢向前。”
在潘龙杨4年的汽修专业学习过程中,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很扎实。这些年,潘龙杨在多项赛事中斩获颇丰。在2018年黄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基本技能”项目中荣获二等奖,在2019年黄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团体项目中荣获一等奖,在2020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汽车技术项目比赛中获三等奖。“去年参加选拔赛,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荣获了三等奖。”潘龙杨说,参加那次大赛,当时定的目标不是很高,主要目的是去学习和钻研一些东西。当时比赛好多方面不是很熟悉,不过,在比赛中自己学到很多。
在第四届“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中,潘龙杨参加的是汽修维修项目,是汽车悬架与转向拆装、汽车车身电器诊断、汽车发动机拆装及测量等竞赛项目。在比赛中,可谓是高手如云。在比赛中,潘龙杨脱颖而出,站上了领奖台。“当时比赛心情很放松,没有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他说,自己能拿到第一名,更多的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而且还做到了极致。不过,从实操修车来说,还有很多需要向前辈老师傅学习。
在潘龙杨看来,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每一次比赛都会学到一些东西。“现在开始了备战今年省里11月份的一次比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潘龙杨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电气小能手”陈林健:
第四届“黄石工匠”
“我认为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磨砺,
都是向老师傅们学习交流的机会。”
陈林健,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2020级同学。年纪虽不大,参加的赛事却不少,在中职部读书时就已钻研了3年的机电技术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是能手。中职期间就拿到了机电一体化组装与调试市赛二等奖、机电一体化组装与调试省赛二等奖。高职期间,他又相继拿下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湖北省选拔赛比赛二等奖、全国电子通信行业技能竞赛——协作机器人服务应用湖北省选拔赛二等奖、全国电子通信行业技能竞赛——协作机器人服务应用三等奖。
此次第四届“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他参加的是电工项目,是通过使用工具、量具和仪器、仪表,完成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和电气系统线路设计和装调、控制程序编制、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竞赛项目。一举拿下“黄石工匠”称号的陈林健不可谓不优秀,但他小时候却是个十足的淘气鬼。因为贪玩,中考失利后,他被哥哥“逼”着学机电技术运用,只因小时候拆玩具汽车组装四驱车玩得很“溜”。回忆起小时候的事忍俊不禁,小时候没少因为这些事情挨训,没想到却为他打开了奇妙的新世界。不过,刚刚进入中专时,陈林健贪玩的性子并没有就此收住,边玩边学,但机械制图和电工基础两门课却学得不错。
陈林健说,那会儿还没有太认真,就觉得学电工挺有意思的。在电工实训时,实训老师发现了陈林健的天分,第一次将他选入了比赛队伍。那时候的陈林健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新来的设备,别人不敢拆的他敢拆,就是这个愣头青的性子,反而让老师们另眼相看。这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次比赛,因为这次比赛给了他信心,让他找到了未来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在职业技能里,凭着自己的努力,照样能闯出一片天地。
“数控尖兵”朱仁亮:
第四届“黄石工匠”
“学习技能,不只是为了参加竞赛,
更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朱仁亮,我校国家数控基地数控实训教师,主要从事数控实训教学、学生数控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早在我校读大二时,朱仁亮就“一战成名”。2012年湖北省第五届“华中数控杯”技能大赛,他以优异的成绩代表学校参赛,获得数控车工学生组第一名,并代表湖北省参加当年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当时年仅21岁的他,因此被破格晋升为数控车工技师。
2014年毕业后,朱仁亮回到襄阳老家一家企业就职,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公司探索出优质高效的生产工艺。2017年底,曾经的恩师兼好友——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实训教师王有安多次联系朱仁亮,希望他回母校任职。
从一名中职生成长为一名获得国家表彰的高技能人才,33岁的王有安是我市最年轻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王有安一样,母校也是朱仁亮技能逐梦开始的地方,王有安奋进和励志的人生,一直激励着朱仁亮。思索后,朱仁亮放弃了原本优越的高薪工作,毅然接过导师王有安的接力棒,也成为了母校一名实训老师。
对于实训课程来说,最好的检验方式就是参加技能大赛。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数控车削技术”项目,朱仁亮获教师组一等奖,晋升为数控车工高级技师,相当于副教授级别。2020年,他获“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到职业技能等级的“天花板”,他仅仅只用了7年时间。
“专注、坚持、细致的、玩转、汽车!”
熊飞,交通与物流学院实训教师,2019年摘得“黄石工匠”。
二十多年来,从学生、学徒到汽车维修技术员再到汽车维修老师,熊飞的角色一直在变,在这一过程中,熊飞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他却始终怀揣一颗工匠之心,不曾改变。为了熟悉汽车的整个构成,熊飞找来各种各样汽车修理书籍,对照书籍查找每一个部件,对每个部件的性能做到了如指掌。“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这种方法给汽车‘治病’也用得上。”熊飞说。
熊飞喜欢创新。他说,他常常会根据实际维修的情况认真分析,采取增加或改造一个零部件的方式更快速地解决问题。有时,这些创新做法还能为客户节省费用。
2017年,熊飞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担任实训老师。熊飞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尽可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在熊飞的带领下,近两年,交通学院的学生屡次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平时都是带学生比赛,2019年,熊飞听说汽车维修工被纳入“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工种,他立即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拿到冠军,也学到了知识,更检验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一举多得。”熊飞老师表示,他将发扬工匠精神,更好地和学生一起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届“黄石工匠”
车床上的变换魔术,切削出独一无二的精致。”
王燚,我校机械专业2018级同学。追求完美,是王燚作为一名车工干干净净的态度。王燚是鄂州人,中专时他就来到了黄石,就读于我校中职部,刚进入学校不久,他就被老师选入了培优班,进行车工训练。
刚接触时,王燚感到车工很危险也很辛苦,因为稍不注意,手就会被车床弄伤。为了做好一个工件,往往要在车床前站着操作几个小时,训练时经常一站就是一整天。王燚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每当看到自己做出完美的工艺品时,他又会有一种成就感,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我校中职部读书时,他就已经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和省级职业技能比赛并获奖。2017年第一届“黄石工匠”大赛,王燚也参加了。遗憾的是他参赛时状态不佳,未能进入决赛,但他并未就此气馁,而是决心再战。在第二届黄石工匠比赛中,王燚依然对工件保持着完美的追求,不仅在意工件的精度,对于工件的光洁度等方面,也毫不放松,在这个基础上,他还保持着快人一步的速度。当成绩出来时,王燚实际操作分数遥遥领先,并最终夺得冠军。
第二届“黄石工匠”
“选择电子行业,主要是出自于兴趣。”
吴慧,我校电子信息学院2016级同学。“之所以选择电子行业,主要还是出自于兴趣。”吴慧说,女孩子学习电子专业的并不多,但她想挑战一下自己。
她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从理论到实操,她都严格要求自己,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为了参加这次比赛,吴慧每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除了吃饭休息外,几乎全部时间泡在实验室。这样的训练吴慧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月,不管是电脑软件还是板子焊接,她都反复练习、仔细揣摩。在电子设计与制作专业,她更擅长硬件操作。
2018年4月份,她参加了技能大赛,并获得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比赛第2名。10月份,她在黄石工匠大赛的初赛中崭露头角,闯进黄石工匠大赛的决赛拿到第一名。吴慧将以此次工匠大赛为起点,朝着更高更好更专业的方向继续努力。
第二届“黄石工匠”
“参加比赛很累,但很开心。”
汪盛如,智能制造学院钳工实习实训老师,在第二届黄石工匠技能大赛上,他和自己的学生一共6人同场竞技,最终他获得第1名,自己的学生摘得第2名。而第一届黄石工匠大赛上,他也和自己的学生同场竞技,当时他获得第2名,而自己的学生夺得冠军。“我参赛并没想过拿第一名,只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汪盛如说,与获奖相比,他更希望培养出更多技能精湛的学生,学生的荣誉也是他的荣誉。决赛中,学生发挥得也非常好,实际操作分数甚至比老师略高一些,只是理论考试略逊一筹,最终输给了老师。
汪盛如自己曾经也是我校的一名学生,正是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在2007年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因为专业成绩突出,他被留校任教,并带领学生屡屡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技能比赛中获奖。他表示比赛一定要记住思路清晰,胆大心细八个字。对工件的工艺一定要想清楚,想好各道工序后再开工,如果一开始就乱了,那么后面就很难继续。胆大心细,是因为比赛时所给的图纸可能比较生疏,此时就要大胆创新,用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方式去完成,但操作时心要细,因为高手过招,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首届“黄石工匠”
“做一名钳工,要耐得住寂寞,
不能怕吃苦,还要肯钻研。”
黄亚琳,我校智能制造学院钳工专业教师。回忆起自己当初练习工具钳工技术的时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练体力,他说:“钳工在制作一件工件时,从来都要求一气呵成,所以经常在钳工台前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这对体力的要求也很高。”为此,他每天早起坚持晨跑,为自己积蓄能量。
通过大量练习,黄亚琳将钳工的基本功如錾削、锉削、锯切、钻削都融会贯通。钳工是一个对精度要求极为苛刻的工种,工件的误差经常要求控制在0.02毫米到0.03毫米。在学习中,黄亚琳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2015年,他来到我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职教老师。
在工作中,黄亚琳认真负责,毫无保留地给学生传授技能。他认为钳工是机械行业的万能工种,在机械行业中,若缺少了钳工专业的话,那整个机械行业就不转了。因此,他除了让学生们苦练基本功,还要求他们学会多种测量方法、制作图纸,希望大家能够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
首届“黄石工匠”
“一定要把'黄石工匠'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黄传丽,我校电子信息学院教师。从动手能力来说,电子装配与调试这个项目对男性更友好一些。作为一名女性,黄传丽力挫其它七名对手,如愿拿到了这个项目的第一名,再一次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道理。
黄传丽教授电控模块和单片机两门课程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了。这个项目一般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上,需要用电容、电阻、导线、模板等材料结合在一起,作出目标造型;另外,再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目标功能。
当年为了这个第一名,她将近一个月每天晚上都是12点多睡觉,早上6点多就起床,挤出来的时间都用在相关练习上。经过一个月的锤炼,黄传丽明显感觉自己在电子装配方面的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无论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力争做到最好。”她说,这次经历将会成为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笔。也希望能把这种努力为目标奋斗的精神传递给她所教授的学生们,把“黄石工匠”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首届“黄石工匠”
“人生就像竞赛,要多注意细节,
只有把细节把握好了,才能拿到高分。”
张康隆,我校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常年带学生在外参加比赛的经历、与同行互相讨论研究的积累,让他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越来越娴熟。在第一届“黄石工匠”维修电工项目的决赛中,张康隆拿到考题便迅速忙碌起来,最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该项目并获得最高分,拿到这个项目的第一名。
张康隆说,比赛和在车间里工作其实有很大区别,经过这么多年的总结,竞赛就是要多注意细节,相关布线、绘图等内容对细节要求非常高。
在赛场上,张康隆既展示了自己,又结识了很多实力派选手,“可以说不虚此行”。经过与很多一线选手交流后,让他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程更贴近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
他们“用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从普通学生到优秀老师
他们不忘初心
发扬工匠精神
厉害了,我的老师
厉害了,我的同学
厉害了,我的湖工程职!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策 划:吴文珏
美 编:肖诗怡
审 核:刘鹏程
来 源:党委宣传部
快来点个赞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高一学生选科有迷茫?校长来支招 |《专家系列解读》(二)
- 【科研先锋】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思维培育的高考数学复习路径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
-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争做新时代“赶考人”
- 杨巧蓉,你跪着的样子,真美!
-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德军工作室”成功入选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 求是人的阅读分享||今天你读书了么?
- 合肥师范学院新冠肺炎防控学生个人防护指南
-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学生报到疫情防控告知书
- 立秋时节丨暑去凉来 禾谷成熟
- 送给航医的萌新们丨航医生活应该如何度过?
- 半湖清风 漫画说纪②“五一”小长假,这些事千万别做@全院党员干部
- 【浦中纪事】文献纪录片《何挺颖》到浦东中学拍摄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