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毒株来袭,你戴对口罩了吗?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正在全球肆虐,已成为全球疫情流行的最主要毒株,近期国内本土疫情几乎均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德尔塔(Delta)变体是由2021年5月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的,其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国家卫健委表示,新冠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但任何疫苗保护效力都难以达到100%,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人群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指导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月13日发布了新版《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德尔塔”毒株来袭,你戴对口罩了吗?
01
(一)需戴口罩场景和情形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02
(二)口罩选择及注意事项
*口罩选择:
1、普通人群建议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避免同时佩戴多个口罩或带呼吸阀的口罩。另外,建议家里常备一些高级别口罩,当家人出现了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全面防范传播风险。
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纸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2、重点职业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三类人群。新版戴口罩指引,这次修订进行了提级强化,要求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注意事项:
1、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2、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4、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5、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6、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
03
(三)口罩正确佩戴方法
1、清洁双手:佩戴前或摘除口罩前后要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摘除口罩时不用手直接接触口罩朝外部分;
2、分辨内外:佩戴前将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无颜色区别的根据褶皱判断,褶皱向下为外);
3、保证严密:佩戴时将双手指尖置于金属鼻夹中部,顺着鼻梁两侧及脸部按压,调整口罩使其贴合面部保证密闭性,快速深呼吸检查是否漏气。
温馨提示:除了佩戴口罩前、摘脱口罩后要洗手外,饭前便后、外出回来、接触眼鼻口等“易感部位”前、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公共物品(如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后、接触动物后,以及感觉手脏的任何情况下都要洗手。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和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揉搓的时间不少于20秒。为了方便记忆,揉搓步骤可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04
摘脱口罩时应双手抓住挂绳取下,将口罩向外对折(避免触碰口罩外侧面),放入密封袋(垃圾袋)中封好、扎紧,再丢入废弃口罩垃圾桶。
我们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还应养成以下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衣物遮住口鼻;避免用手接触眼鼻口等“易感部位”;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不扎堆,不聚集,不到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排队、就餐等应保持1米距离。当前仍然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循学校或者所在地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一旦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第一时间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供稿
|
保健站
美编
|
于海丽
责编
|
潘文丽
审核
|
夏斌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